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認識杜甫的十六個側(cè)影(盛世的側(cè)影

 颶風居主人 2023-05-06 發(fā)布于河南

 人物傳記中的“評傳”特重于研究與評論,非同于一般性的人物傳記。它強調(diào)評傳寫作者掌握傳主生平材料的全面性和嚴謹性,尤其是建立在傳主生平事跡基礎(chǔ)上所具備的獨到眼光和卓越見識。因此也可以說,評傳是一般性傳記的升級版,不是功力深厚的一般性寫作者,是不敢選擇“評傳”這種題材的。 杜甫及其詩歌研究,當然值得“評傳”。但詳考20世紀以來學術(shù)界的杜甫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以“杜甫評傳”為題的著作、或者重于杜甫研究與評論的著作早已經(jīng)珠玉在前了,如陳貽焮的《杜甫評傳》、金啟華的《杜甫評傳》、莫礪鋒的《杜甫評傳》,此外,朱東潤的《杜甫敘論》、韓成武的《杜甫新論》雖不以“評傳”標題,但仍是“評傳”的寫法,理應(yīng)歸入杜甫生平及詩學研究中的“評傳”體系。

在強手如林、前著充棟的背景下,“新人”要繼續(xù)以“評傳”為目標,寫一部杜甫生平及詩學研究的“評傳”作品,所面臨的難度和挑戰(zhàn)是非常大的。但我更看重“新人”在面對一試身手、一較高下這種誘惑時的勇氣:從學術(shù)研究貢獻的角度,這種“詩意”的誘惑,往往意味著新成果的誕生。四川大學教授、詩人向以鮮的《盛世的側(cè)影——杜甫評傳》(四川大學出版社,2021年12月)作為新世紀以來學術(shù)界又一部重要的“杜甫評傳”作品,如何在前賢道盡的闡釋空間里,發(fā)現(xiàn)別樣的杜甫?如何跨越千載之上,以當代詩人之心體悟中古詩人之魂?如何跳出學術(shù)爭論的深坑,慧眼洞見一個特別的人物的一生及其所處的時代?

在我看來,這部評傳作品充分顯示了向以鮮在集部之學上深厚的考據(jù)與義理功夫,以及超越江湖和常識認識上的古典詩學鑒賞力,尤其是其舉重若輕、托微見顯、援今入古、以外通內(nèi)、似諧實莊的“杜甫評傳”寫作理路和心態(tài),顯示了向以鮮在“評傳”寫作上極強的文體開拓能力。僅就這部著作在本世紀以來的“杜甫生平及其詩學”研究上頗開新面的成就來看,這部評傳不僅能與上述“杜甫評傳”作品并列之而毫不遜色,還以其在認識杜甫及其詩學方面的諸多開題價值而必將傳之后來。

作為一部成熟的“評傳”作品,《盛世的側(cè)影——杜甫評傳》中幾乎處處埋伏著向以鮮充滿妙趣、睿智而深刻的評論。對這樣的評論再生發(fā)評論,不僅多余,還顯得極不明智。所以,我就將對這部著作的評論取向,定于幫助更多讀者認知其妙趣和深刻之處的“鉤玄提要”,所用材料和語言,也多以作者的原文為主,著重關(guān)注這部著作中的杜甫形象新見、杜甫詩學新論和杜甫心靈新感三個部分內(nèi)容。

杜甫形象新見:十六個不同的側(cè)影

在詩圣、詩史這些相沿而下的標簽之外,要給杜甫形象重新定義,不僅建立在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之上,也建立在細膩而體貼的同理心之上,更建立在對杜甫全集精讀并抉剔出前人習焉不察的感會之上。向以鮮雖然是杜甫研究的新人,但并非古典詩學鑒賞、甚至是古典文學研究的素人。作為20世紀以來最為杰出的杜甫研究大家之一的聞一多先生的再傳弟子,他對杜甫研究的興趣和學術(shù)積累,泰半源出于這個特別的師門饋贈,剩下一小部分,是他個人經(jīng)歷與成都的機緣。鑒于文學和史學這種須臾不離的關(guān)系,杜甫的研究其實也是中唐及其晚唐史研究的一部分。轉(zhuǎn)換一下角度,中唐及其晚唐史研究,一部分也要高度依賴于杜甫的詩史價值。但無論是詩圣還是詩史,這兩個維度觀察下的杜甫確乎都有一點老生常談、難翻新境了。也因此,跳出詩圣和詩史這兩個特定的標簽,重新發(fā)現(xiàn)和定義新的杜甫形象,便成為新世紀以來杜甫研究的嶄新方向。

就這一點而言,《盛世的側(cè)影——杜甫評傳》有著顯而易見的貢獻。我簡單梳理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部著作里,至少呈現(xiàn)了杜甫十六個不同的側(cè)影,它們站在網(wǎng)絡(luò)調(diào)侃的“杜甫很忙”之上,用嚴謹?shù)膶W術(shù)研究、詩人同理心和當代價值,給我們指向了十六個認識杜甫的嶄新維度:

1.孤獨的黃牛。見杜甫《百憂集行》: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在向以鮮看來,杜甫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包括青年時代前期,總的來說是孤單的,像一頭走在洛陽古道上的孤單黃犢。和僮仆們相處得像朋友一樣的牛羊們,在杜甫一生的經(jīng)歷中,承擔著以牛自況的使命。除了終生勞碌奔走的苦難,還有難與人言的孤獨。讀這部著作,看到作者抓取黃犢這個動物來曲盡其妙地闡釋杜甫的孤獨,真有切腹之感。

2.浪蕩兒。見杜甫吳越漫游諸作,其中《壯游》一詩中有“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的壯游自況。向以鮮考證了杜甫家世、尤其是父親杜閑對其壯游的資助后說:看來,杜閑的長子杜甫,有足夠的資本去齊趙之間游蕩,衣輕裘,騎肥馬。后來,時常落魄的杜甫,對那些“衣馬自輕肥”的五陵少年同學們既羨慕又不屑,完全忘了自己當年就是這樣一位放蕩的主兒。作者不盲目崇拜,也不輕易厚誣,而是客觀中立地給青壯年時期的杜甫貼了個“浪蕩兒”的標簽,正是我上面提到的似諧實莊的筆法所在。當然,更進一步說,杜甫青少年時期的浪蕩,其實是為中年以后的厚積薄發(fā)作準備。司馬遷在寫作《史記》以前,也有一段相當長的壯游時期。因此,這里的“浪蕩兒”不是貶義,更多是青春放縱的褒義。

3.賭徒。見杜甫《今夕行》:咸陽客舍一事無,相與博塞為歡娛。馮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盧。作者考證杜甫參與的賭博是一種類似于今天的擲骰子定輸贏。杜甫在詩里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了一個賭徒的形象:大呼小叫,神情亢奮,袒胸赤足,旁若無人。我理解這個偶爾是賭徒的杜甫,他可能是偶然的迷戀,更多是一種調(diào)劑式的歡娛。就我的經(jīng)驗而言,每個人內(nèi)心里其實都住著一個賭徒,只是,真正的賭徒?jīng)]有駕馭住自己的賭性。每年春節(jié),我都會和家人玩一種賭金花的賭博,那種大呼小叫,神情亢奮的經(jīng)歷,讓我樂在其中。從這個角度,我深刻地理解了賭徒杜甫,并高度認同向以鮮教授的慧眼勾勒。

4.畫家。見杜甫《飲中八仙歌》。盡管今天我們很難找出證據(jù)證明杜甫擅長丹青,但從《飲中八仙歌》中,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是一個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畫家的“畫家”,是畫家中的畫家。向以鮮說:杜甫的這八幅人物速寫,以寫意、點染或白描手法,抓住每一個人的性格及行為特征,僅用十四個字、二十一個字或二十八個字,就使各位酒中大神躍然于紙上,就將每一個人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某一個瞬間、某一個表情、某一個姿態(tài),定格在歷史的巨幕之上……有學者認為杜甫的這種人物肖像詩作可能受到唐代佛經(jīng)變相的影響,或有一定的道理,藝術(shù)之間是相通的。在《戲韋偃為雙松圖歌》一詩中,更能找到杜甫作為一個畫家的充足證據(jù)。杜甫結(jié)合他之前對韋偃所畫古松的印象,再加上自己對于古松圖的理解與想象,率先為韋偃構(gòu)想和勾勒出一幅雙松圖:它們的樹皮必須是慘裂的,上面布滿了深青色的苔蘚;它們的枝干必須是枯瘦有力回旋錯折的,像金鐵又像龍虎的枯骨,斑駁陸離黑白相間。對了,松樹的根部必須出現(xiàn)人物,有人有才有靈氣,最好能畫一個帶有西域風格的僧人,他的眉毛和頭發(fā)要足夠的蒼白足夠的修長,他的姿態(tài)要足夠的隨性,右肩偏袒著,雙腳也要赤裸著(穿上鞋子就沒有感覺了),他的胸前或懷中還要畫上一兩粒從空中針葉之間墜落的松果。向以鮮認為,杜甫對繪畫有一種發(fā)自骨子里的喜歡,自古詩畫相通,他總能從各種藝術(shù)中汲取精華和力量。他在成都遇見了著名大畫家,曹操的后人曹霸,并寫下兩首名作:《丹青引贈曹霸將軍》《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也是他作為一個畫家之上的畫家的最好證明。

5.吼貨商人。杜甫在長安有過賣藥的經(jīng)歷,這已經(jīng)是前賢研究和考證后成為共識的問題。這一點,向以鮮顯然是站在前人的肩上,但又不限于此,他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有更深入的分析。長安的藥行主要設(shè)置于西市,要在西市開個藥行,得花很多錢不說,還得很專業(yè),杜甫畢竟只是粗通藥理而已。那么,杜甫去什么地方賣藥呢?如果真賣過,杜甫只能違法跑到西市大門外去賣點“吼貨”。賣吼貨的杜甫,或者吼貨商杜甫,這是向以鮮在賣藥的杜甫研究上,更進一層的似諧實莊,其中有他對詩人的理解、同情和悲憫。

6.投機分子。見杜甫《進封西岳賦表》:維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元弼當然指楊國忠,他贊美楊國忠,意在求進,是迫于現(xiàn)實的違心之舉。杜甫很快就為自己的這種行為深感愧悔,此中心跡可以從《白絲行》中“香汗輕塵污顏色,開新合故置何許。君不見才士汲引難,恐懼棄捐忍羈旅”中看出。偶然一投機,白絲便污染。杜甫的警醒自覺,和從此之后的堅定自守,讓我更認同這種白璧微瑕的真實人格。歷來論杜者,多從神的高度仰視,而缺少人性的平行視角。向以鮮拈出此點,真不愧是詩人手眼。

7.情圣。見杜甫《月夜》: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關(guān)于杜甫為“情圣”的說法,最早見于梁啟超1922年在清華大學題為“情圣杜甫”的演講,此從略。向以鮮在這部著作里,將杜甫為情圣的“情”,從對妻子兒子的深情,升華到對亂離之世的蒼生的深情。他認為杜甫確實當?shù)昧恕扒槭ァ倍?,他是中國詩史上最為深情的圣人。遞進之解,真可以是梁啟超的異代知音。

8.粗人。見杜甫《羌村三首》其三。說杜甫是粗人,相信大多數(shù)人不會認同。從詩歌藝術(shù)尤其是遣詞造句角度去理解杜甫的粗糲,就不難理解了,這當然也是向以鮮在這部著作中的獨特之見。他認為,杜甫是唐代挑戰(zhàn)腐朽語言的超一流大師,常常在情感充沛之際省去全部的詩歌修辭,而將一顆滾燙的詩心以近乎粗糲的方式直接敞開給世間。很多人將粗糲與粗糙混為一談,對于一個雕刻大師來說,光滑與粗糲都是他十分珍貴的語言,也是構(gòu)成其作品的重要品質(zhì)和手段。粗糲是一種內(nèi)在,十分考究,表象顯得樸素甚至荒蕪,但有觸之疼痛、撫之刺痛的品質(zhì)。理解了這點,也就理解了“粗人”杜甫的這個定義。此點既可以作為詩人形象解,也可以作為詩人詩學解。

9.詩歌園藝學家。見杜甫成都杜甫草堂和瀼西草堂諸詩作。向以鮮認為,杜甫到了成都之后,才變身為一個頗具規(guī)劃師風范的詩歌園藝學家,他對于居住環(huán)境和各種植物的熱愛與研究,在歷史上除了蘇東坡之外,再難找到第二個人與之媲美。杜甫以詩索物,既出于一個詩歌園藝學家的本色需要,更出于構(gòu)建一個比較有實力的朋友圈。

10.戀物癖。一個把詩歌寫到極致的人,一定是一個講究生活細節(jié)之美的人。而在我看來,即便在最艱難困頓的生活環(huán)境里,都保持著精致細膩的生活熱情的人,他的詩歌一定很感人。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間,記錄了很多他戀物的細節(jié),如《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中的成都白瓷,如《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之五中的烏皮幾: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這個烏皮幾,后面還將不斷出現(xiàn)在杜甫的詩中,直到隨他漂泊終老。這樣的戀物癖,與其說是詩人的物質(zhì)化態(tài)度,不如說是詩人通過戀物表達對故友的感情,以及對過往歲月的懷念。這樣的戀物癖,讓人心動,也讓人心痛。一個烏皮幾的發(fā)掘,正是向以鮮托微見顯的筆法魅力所在。

11.懶漢。向以鮮敏感地注意到杜甫住進成都草堂后,很快就進入一種被詩人稱為“疏懶”的生活狀態(tài)。到了成都后,詩人“疏懶”的神經(jīng)才被喚醒,他所喜歡的種藥與賣藥的生活自由而逍遙,部分滋長了他的“疏懶”。詩人到底有多疏懶呢,最夸張的時候可以一個月不梳頭,似乎在刻意模仿像韓康那樣的隱士行跡。但懶漢杜甫的定義僅是第一義,向以鮮認為詩人的這種疏懶,在于于疏懶中存真與求真,這個“真”更接近道家所講究的自然的天性或生命的天真。這種懶與真的生活態(tài)度,也帶來了杜甫詩學觀念的轉(zhuǎn)變,更在精神氣質(zhì)上與成都這座城市若合符契。

12.撒嬌老。老人撒嬌如兒童,最是被理解。在懶與真的基礎(chǔ)上,向以鮮更進一步認為,它們的極致就是無所忌憚地撒嬌,這體現(xiàn)在杜甫的“狂”。撒嬌是一件包裹各種情緒的衣裳,也是一種緩和堅硬碰撞的潤滑劑,讓呆板而苦楚的生活變得更富有生命力,更有回環(huán)的空間。說得再直白一點,撒嬌就是一種對抗嚴酷時代的生存智慧。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杜甫詩中的那些狂,那些撒嬌、撒潑甚至撒野。這是托微見顯的又一例。13.吃貨。到了成都后,杜甫美食的味蕾完全綻放開來。向以鮮推斷,杜甫所患糖尿病或與他好吃甜性事務(wù)有關(guān),比如杜甫就特別愛吃蜂蜜。此外,在他的很多詩作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他作為吃貨的憑證:喜吃甘蔗汁、甜瓜、冰水浸藕絲,喜歡飲郫筒酒和青城乳酒。在夔州期間,還喜歡吃一種類似于添加了槐葉汁的涼面,錦江魚當然也是杜甫的最愛。說杜甫是一個標準的吃貨,應(yīng)該沒有人有異議。他的舌尖敏感、準確而多情,品過世間的美味,也嘗過人間的酸辛,美食,賦予了他雙倍的價值。這樣的吃貨,不僅可愛,而且可敬。

14.口語大師。見杜甫成都及夔州諸作。向以鮮認為,口語詩的本質(zhì),在于不斷向豐富苦難的生活汲取原生的力量,在于永遠扎根于大地的深處獲取鮮活的養(yǎng)分,在于始終秉持一種既解放又獨立的民間寫作立場。杜甫是當之無愧的唐代口語大師,也是唐代以口語方言寫作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無形中,又是成都這個城市給予了他豐富的口語滋養(yǎng)。

15.養(yǎng)雞專業(yè)戶。見杜甫在夔州的詩作《催宗文樹雞柵》。杜甫早年曾想回到偃師像洛陽人祝雞翁那樣當個養(yǎng)雞專業(yè)戶,買一百只雞來養(yǎng),一年左右就可以變成上千只。給每只雞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喊到哪只雞的名字哪只雞就過來和主人一起玩。在夔州后,這個養(yǎng)雞專業(yè)戶的理想終于實現(xiàn)了。

16.艷情詩人。郭沫若曾經(jīng)說:杜甫并不總是道貌岸然??雌饋硎桥u,我覺得其實是援今入古的一種理解和認同。將心比心,杜甫為什么不可以喜歡美女,為什么不可以和伎女交往,為什么不可以寫艷情詩?在《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中,他直言:愿攜王趙兩紅顏,再騁肌膚如素練,真是深得艷情詩的直白之法。喜歡就喜歡,愿帶幾個紅顏就帶幾個紅顏,總是來得光明磊落。在《宴戎州楊使君東樓》中,杜甫又說:座從歌妓密,樂從主人為??磥硭透杓俗眠€十分緊密。不過這都是應(yīng)酬場面上的事,這樣偶爾的艷情寫作,并不妨礙他是一個持身莊重的圣人。另外,杜甫在《獨坐二首》其一中說:暖老思燕玉,充饑憶楚萍。燕玉是什么?歷來杜詩研究者在此聚訟紛紜,有專家認為杜甫想吃道家的玉屑。向以鮮沖破不敢談杜甫的私生活禁區(qū),堅持認為,只有燕地的女子才符合杜甫寫詩頓挫變化的風格,因為下句是寫食物,上句不可能也寫食物。在夔州期間,杜甫有娶妾的愿望,在《負薪行》中,他陳述了夔州女子老大難嫁的情況,出于同情和救濟的目的而納妾,便沒有什么可以值得大驚小怪的。盡管他可能最終沒有納妾,但于中可以看出杜甫真實的人性。天性及人性,向以鮮將今天的我們,帶到杜甫歡宴和艷情詩的現(xiàn)場,目的其實就是幫助我們從人性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詩人在對待藝伎或妓女的欣賞和熱愛之外,與她們同悲共感的深情。

杜甫詩學新論:以詩人之心解詩人之魂

向以鮮是當代杜甫研究陣營中,少有詩人身份的代表。這個詩人身份的好處在于,他可以以詩人之心解詩人之魂,方法論上,就是上面提及的援今入古。這部著作中,有很多向以鮮關(guān)于杜詩的新論。以我的淺見,大略舉要如下:

一是用當代詩闡釋杜詩。此點,可移讀他的《唐詩彌撒曲》。這種相互闡釋的方法,在《盛世的側(cè)影——杜甫評傳》中隨處可見。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方便喜歡新詩的讀者,通過新詩去理解杜甫的古詩。

二是高度提煉杜詩的情境和關(guān)鍵字。情境也是心境,孔子的“農(nóng)山心境”,錢鍾書先生論之甚詳。向以鮮在這部著作中,論及杜甫的“月夜心境”,以及“安得”句法,還有上文論及的粗糲之美,都是他的慧眼提純。杜詩談藝,在這里不是枯燥單調(diào)刻板的,而是鮮活生動的。他在詩歌談藝上的舉重若輕和抓住情境和關(guān)鍵字以及他對杜詩中鷹與鳳凰意象的解讀,正是作為詩人的一種潛在功力的體現(xiàn)。

三是發(fā)現(xiàn)杜詩中的口語之美。在這里,便見出了當代詩人特別的鑒賞力和評傳中評論的緊要之處。他認為,一首詩的品質(zhì)或者一個詩人的內(nèi)核,與他是使用口語寫作還是書面寫作沒有任何必然關(guān)聯(lián),起決定性作用的永遠是詩人的識見、情懷、天賦和風骨。他當雅則雅、當俗則俗,這才是以詩人之心解詩人之魂的最好證明。

四是高度禮贊杜詩的批判精神。作者認為,在唐代詩人中,沒有比杜甫更具批判精神的史詩詩人。這樣的定位無疑是準確而深刻的。杜甫的詩歌就像一面光鑒纖毫、朗映萬象的神奇鏡子,使千載之下的世人,得以窺見一個風云時代的側(cè)影:光芒的、灰暗的;繁華的、凋零的;歡樂的、悲傷的;歷史的,詩歌的。這種對批判精神的禮贊,對當代新詩而言,無異于一記棒喝:任何一個喪失了批判精神的當代詩人,是不足以成為偉大的詩人的。

五是肯定杜甫對拓展母語的寬度和深度做出的貢獻。此點,非詩人而不能有此自省和自覺。他批評現(xiàn)代漢語詩還沒有為豐富和提升漢語的表達做出太多的貢獻,這體現(xiàn)為向以鮮通過這部著作表達出來的強烈的問題意識。如何從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文化”詞語中吸取生力,并且迅速契入現(xiàn)代或后現(xiàn)代工業(yè)文化的核心,仍然是擺在當代漢語詩人面前的難題和重任。

最后是將杜詩中的苦難定義為“士大夫的責任性苦難”的精警。他認為,杜甫是享受過歡樂和榮耀的人,他的推己及人,將自己的小苦和人民的大苦進行的語言疊加,與士大夫的責任性苦難疊加成一種巨大的、始終無法排遣的生命苦難,從而形成一種更具社會學意義的苦難景觀。我同意他對杜詩苦難的這個定義,并認為這種士大夫責任,在今天異常稀缺。

杜甫心靈新感:以外通內(nèi)的心理和鳴

《盛世的側(cè)影——杜甫評傳》中還有一個典型的評傳筆法,即通感。這個通感,不僅僅是錢鍾書先生所謂的文學通感,更是中西比較文學和比較詩學乃至比較心理學的通感,即以外國文學、詩學和心理學等學科或者著作,通向理解杜甫及其杜詩的心靈和感官世界。這部著作中,引用了數(shù)十位西方詩人、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心理學論述,以此達到一個中西相通的心理和鳴之效。

如上文論及的“月夜情境”,他引海德格爾致里爾克中的書信中的句子以達到某種西方的啟示,這種月夜情境,在中西、古今詩人心理,都是相通的;在談到杜甫“感時花濺淚”中的“花濺淚”時,他引西班牙詩人加西亞洛爾迦的《啞孩子》:孩子在找尋他的聲音/在一滴水中/孩子在找尋他的聲音;如杜甫名作《旅夜書懷》中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徹底的孤獨感,在法國詩人蘭波的《醉舟》中也有同感:“當我順著無情河水只有流淌,我感到纖夫已不再控制我的航向”,這和杜甫“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真可以互文。

再一處,他注意到杜甫詩中寫鐘聲,能夠以聽覺可感知的方式,將連續(xù)的時間處理成片段性的瞬間,因此會對詩人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德國哲學家尼采五歲于復活節(jié)時聽到的鐘聲,可以回蕩在他一生的旅程中。想必杜詩中的那些鐘聲,也對杜甫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無形中,杜甫和尼采,乃至和德國詩人特拉克爾,都成為了鐘聲的擁躉。

對杜詩《閣夜》的闡釋,向以鮮搬來了法國象征主義詩人瓦雷里講過的一個詩歌故事。杜甫和瓦雷里之間,既可能隔著一道鴻溝,也可能相濡以沫。對這樣的闡釋而言,向以鮮顯然相信,他們通過詩歌達成的心理和鳴效果,顯然是相濡以沫更為貼切。

關(guān)于詩歌中的苦難,向以鮮引用了詩人柏樺的一個發(fā)現(xiàn):柏樺認為杜甫和波德萊爾一樣,有一種極樂的自我虐待傾向。這個發(fā)現(xiàn)至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考察杜甫的不同于傳統(tǒng)思維的角度。

這樣中西和鳴的例子還有很多,限于篇幅,茲不一一展示。作為評傳寫作的一種方法論,向以鮮的以外通內(nèi),來源于他作為中國詩人對西方詩人心理和情感的敏感。偶然的閱讀和理解,為他在這部著作中更深層次、更進一步理解杜甫的心靈世界,創(chuàng)造了一種必然的機會和視角。這可以作為這部著作傳之杜甫研究后來的一個顯著特點。此前,似乎很少有評傳有過這樣的比較視角。

最后一點,向以鮮和一位老教授關(guān)于在仰止堂朗誦現(xiàn)代詩的爭論,以對白方式的呈現(xiàn),可以視為他和杜甫心理和鳴的一個觀點。作為旁觀者,我并不愿意陷入誰是誰非的爭論,我更看重他以現(xiàn)代詩或者說當代詩獻祭杜甫或者告慰杜甫的那種虔誠的心靈,尤其是他的放言: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好詩歌,一定是接通漢語血脈、打通中西隔膜的現(xiàn)代漢語詩歌。換言之,古體詩歌,已經(jīng)很難進入中國好詩歌的認知和評價體系了。

這并不是杜甫的悲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也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我相信,杜甫要是活在當下,也愿意創(chuàng)作拋棄韻律和平仄限制的現(xiàn)代詩。他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詩人,也是時刻和人民在一起的詩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盛世的側(cè)影——杜甫評傳》也可以理解為當代詩人,用接通漢語血脈、打通中西隔膜的現(xiàn)代漢語詩歌,向偉大的古典詩人獻祭的心靈和鳴之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