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中國文化有心有物,心體物用;西方文化卻有物無心,有用而無體” 的更多相關文章
唯有中國傳統(tǒng)文明是真文明,其他的,包括現(xiàn)代文明,都是偽文明
再三讀經典1:全球的經典是一個體系,通全部方能通一部
“存天理,滅人欲”非是消滅自由,而是消滅偽自由,捍衛(wèi)真自由
南懷瑾:所以,男女之間的愛情怎么靠得住呢?一剎那,這個意就有九百六十個轉??!
《心念術》提綱
解“意之本體便是知”~陽明心學
《道德經》的智慧 I 如何“激活”與生俱來的智慧
中國之內再無君子,世界之內再無文明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要義在“心性自由”
《論語》表象淺顯,要義深奧,實乃中華第一書
王陽明心性哲學發(fā)微
當前國人學習中國文化的最大問題,是混淆“體用”、“道文”
肯認心性之學為中心,是錢穆先生中國文化觀的一大端
視角學實踐論(5):對心的再認識
道解《墨菲定律》自我服務偏見:我很優(yōu)秀,你只是運氣好
將心性之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評周德義“心學三書”
中國文化既非個人主義,也非集體主義,而是“關系主義”
何謂文化?何謂中國文化?必須徹底搞清
義理是評判文明的唯一標準,也唯有中國義理式文明是真文明
略論中道義的邏輯特質
唯心、唯物都是“物本主義”,中國文化是“心本主義”
什么是觀心? 觀察心性。佛教以心為萬法的主體,無一事在心外,故觀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現(xiàn)象)理(本體)。
里仁篇第四 4.15
心學別議
傳統(tǒng)中國在各種禮中為何最重喪禮?這需明白禮的本質和功能
要爭獨立,不要爭自由。
對市場內涵的儒家解讀
何謂返觀內視?
512 [原文] 談經濟外,當談道義,可以化人; 談心性外,當談因果,可以勸善。 [譯文] 金錢以外,談談藝術,可受用許多;生活以外,聊聊山水,可去機巧之心;人性之...
儒家網2019元旦獻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