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萬學賢《貯香小品》中,介紹了臟腑病癥導引法,簡而易學,是一份珍貴的導引資料。 練習方法 一、心病導引 原文 正坐,兩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相等,各六度;正坐,一手按腕上,一手拓空如重石;又以兩手相叉,腳踏水中各六度,閉氣為之,良久閉目;三咽津,三叩齒。 釋文 1.正面坐好,兩手握拳,雙手暗自用力各6次,注意左右手用力時要均勻(圖7-19)。 2.正面坐好,一手按在另一手腕上,被按的手如托重石一樣舉在頭上空(圖7-20);然后重返原姿,兩手交換再做1次。 3.兩手交義握好,腳踏在手中,左右交替,各5~6次,腳踏手時應屏住呼吸(圖7-21);做完此動作閉目休息一會兒。 4.做完上列動作后,把口中津液3次咽下,上下齒叩動3次。 ![]() 二、肝病導引 原文 正坐,兩手相重按脞下,徐緩身,左右各三五度;正坐,兩手相拽,義翻震向胸五八度。 釋文 1.正面坐好,兩手用力按兩肋部位(圖7-22),然后先向左轉身,再向右轉身,3~4次。 2.正面坐好,兩手相握,分別平行用力左右拉(圖7-23);然后兩掌在胸前分別向左右做180度的翻動,5~6次。 ![]() 三、腎病導引 原文 正坐,兩手從耳左右引肋三五度;又手著胸、獨射,左右各數次,緩身三五度;足前后逾,左右各十數度;臥時,坐床捶足,解衣閉氣,舌抵上膊,目視頂,提縮谷道;手摩兩腎俞穴,各120次,叩齒。 釋文 1.正面坐好,雙手從兩耳左右上舉(圖7-24),做3~5次。 2.一手護胸部,一手做向前拋物的動作(圖7-25),左右手交替數次;然后轉動肢體3~5次。 3.正面坐好,右腳向前方,左腳向后方做相反運動;然后右腳向后方,左腳向前方運動;連貫起來做10多次。 4.臨睡時,坐于床上,雙腳自然下垂,脫去外衣,屏住呼吸,舌抵上膊,抬頭看屋頂,同時用力提縮肛門括約肌(冷天做此動作,一定要注意保暖)。 5.兩手按摩腎俞穴,每側120次,按摩前要把雙手搓熱;按摩后,上下齒叩數次(腎命穴在第十四椎下向外各一寸五分處)(圖7-26)。 ![]() 四、肺病導引 原文 正坐,兩手曙地,縮身曲脊,向上五掌;反拳捶脊,左右各五,閉氣為之;良久閉目,叩齒,咽津。 釋文 1.正面坐好,兩手按在地上,同時曲脊彎腰(圖7-27),然后向上挺身(圖7-28),做5次。2.反過拳來,捶打自己的后胸脊部位,左右各5次,捶脊時應屏住呼吸。 3.做完上述二動作后,閉目休息;然后上下齒相叩數次,把口中津液慢慢下。 五、脾病導引 原文 正坐,伸一足,廚一足,手放后反掣,各三五.度;跪坐,兩手據地,用力回顧,虎視三五度。 釋文 1.坐好,右腿神直,左腿上曲,雙手放在身后(圖7-29)),稍用力左右拉;然后左屬伸直、右膳上曲、手仍做上述運動,3~5次。 2.跪坐,雙手按在床上(圖7-30),全身用力向左轉身回癲,再向右轉身回項,回顧時應如老虎回視那樣,做3-5次。 ![]() 六、膽病導引 原文 正坐,合兩腳掌,仰頭,兩手挽腳腕起,搖動為之,三五度;大坐,兩手拓地,舉身努腰三五度。 釋文1.平坐床上,兩腳掌相對合,仰頭,同時左右手分別據住左右腳腕(圖7-31),垂直方向往上提,然后來回搖動,做3~5次。 2.坐在床上,兩手按于床面(圖7~32),向上挺身努腰(圖7-33),做3~5次。 |
|
|
來自: 無名老熊 > 《導引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