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論“辛”,我們領略了金氣如刀、開通郁結(jié)的銳利之性。 今日,我們順天干之序,探討一個至為深邃、關乎生命本源的字—“壬”。 它位居第九,是五行中“水”的象征,在中醫(yī)理論中,它與腎、膀胱及生命的先天之源緊密相連,代表著閉藏中蘊含生機的巨大能量。 今日這“壬”字,《說文》釋為“位北方,陰極陽生”,象人懷妊之形。 這至陰至寒的“水”行,如何又能蘊含生機,成為我們生命的“先天之本”呢? “壬”字所揭示的,正是宇宙間“陰中含陽,靜中寓動”的至理。 它看似至陰,實則孕育著新一輪生命循環(huán)的起點,這正是我們中醫(yī)“腎為先天之本”的哲學根基。 無論是紡錘的“承”重轉(zhuǎn)動,還是妊娠的“妊”養(yǎng)生命,其核心意象都是“承擔”與“孕育”。 《說文解字》亦采納此說:“壬,象人褢妊之形?!?/p>
《說文解字》進一步將其哲學化:“壬,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zhàn)于野?!瘧?zhàn)者,接也。象人懷妊之形。” 它明確指出“壬”對應北方、屬水,此時是陰氣達到極致,但陽氣已開始悄悄萌生(陰極陽生)的微妙時刻。 這就像冬至,雖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太陽的直射點已開始北歸,陽氣已然萌動。 婦人懷妊,孕育著新的生命。 這直接對應了腎“藏精”,主司生長、發(fā)育與繁殖的功能。 腎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就像母親腹中的胎兒,是生命最原始、最根本的物質(zhì)與能量來源,決定著人一生的生長壯老已。 這正體現(xiàn)了“壬”水作為生命源頭的含義。 “陰極陽生”與“腎寓元陽,為五臟之根”: “壬”位北方,陰極陽生。 這深刻揭示了腎的生理特性:腎為水臟,本體屬陰(腎陰),但其中卻蘊藏著命門之火(腎陽),這團火是人體一身陽氣的根本(元陽)。 《醫(yī)貫》有云:“五臟之真,惟腎為根?!?/p> 正是這水中之火,溫煦著全身臟腑,推動著一切生命活動。若只見其水(陰),不見其火(陽),便不解“壬”字真義。 “承擔之任”與“腎主水液”:紡錘的承重,象征著腎在水液代謝中的“主持”作用。 《素問·逆調(diào)論》言:“腎者水臟,主津液。” 全身的水液代謝,其本在腎,其標在肺,其制在脾。 腎陽的蒸騰氣化,如同大地深處的熱能,將水液清者上歸于肺布散周身,濁者下輸膀胱排出體外。 此乃“壬”水周流不息之象。 這里的“作強”指體力充沛,“伎巧”指智力聰慧。 這看似與“水”的潤下、閉藏之性無關,實則正源于腎中精氣(即“壬”水中所蘊藏的生機)的充盈。 精足則髓海得充,筋骨強壯,智慧過人。 察舌:舌根屬腎。 舌根苔的剝脫或光紅,常提示腎陰虛; 舌根苔滑潤、舌體胖大,則多屬腎陽虛,水濕不化。 按脈: 左尺、右尺脈分候腎陰腎陽。 尺脈沉細無力,多為腎之精氣虧虛。
對于腎陰虛,腰膝酸軟,眩暈耳鳴,五心煩熱者,我常用《小兒藥證直訣》的六味地黃丸加減,滋填腎陰,如同為將枯的生命之井注入清泉(補其陰水)。 對于腎陽虛,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者,我則用《金匱要略》的腎氣丸或《景岳全書》的右歸丸加減,溫補腎陽,益火之源。這便是撥動“壬”水中那團萌動的陽氣,使其煥發(fā)生機(助其陽火)。 對于腎精虧虛導致的發(fā)育遲緩、早衰、不孕不育,我常以《景岳全書》的左歸丸等填補精髓之品,這正是在固護“壬”水作為生命之源的根基。 它告訴我們,生命的根基在于那看似沉靜閉藏的“水”中,所蘊含的無限生機。 臨證時,或滋其陰,或溫其陽,或填其精,總以固護這“壬水”之根為要務,方能令人體這棵生命之樹,根深葉茂,源遠流長。 |
|
|
來自: 新用戶5616Y0eR > 《甲骨醫(y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