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述三曹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及其詩風差異。 “三曹”指三國時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曹操以相王之尊,愛好文學,延攬文士,為建安文學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其次,曹操開學習樂府的風氣。以樂府舊題寫時事.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曹操詩繼承漢樂府的傳統(tǒng),既反映現(xiàn)實,又有很深的感慨,語言古樸率真,所以胡應麟說曹操《短歌行》等詩是“漢人樂府本色尚存”。再次,他多以四言詩寫漢末動亂,抒發(fā)理想和壯志,就藝術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詩也為已經板滯僵化了的四言詩體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詩重放光輝,開創(chuàng)“建安風骨”新詩風。此外,曹操還開創(chuàng)了清峻、通脫的散文新風氣。 曹丕是建安文學的組織者與倡導者,他留守鄴城時,常與文士們相聚宴游,詩酒競豪。曹丕與這些文人詩酒唱和,開創(chuàng)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備了文人集團的性質。其次,他的《典論·論文》開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自覺的先聲,是在文藝思想和文學理論批評方面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一篇綱領性文獻。再次,他對古代七言詩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其《燕歌行》是我國現(xiàn)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對后代歌行體詩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曹植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涼,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約,而能兼有父兄之長,達到風骨與文采的完美結合,成為當時詩壇最杰出的代表。首先,他繼承漢樂府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推動了建安風骨的形成。其次,他是第一個大力寫五言詩的詩人。他在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這是一個時代的事業(yè),卻通過了曹植才獲得完成。再次,他注意詩的詞彩美和氣韻美。鐘嶸在《詩品》中評價他的詩說:“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此外,曹植也是建安文學的積極推動者。 在詩風上,曹操的詩歌富有抒情化、個性化的特色,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語言占樸蒼勁,風格悲涼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詩多寫游子思婦題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樂之情,充滿亂離時代的哀怨之音,詩風清麗哀婉。曹植是第一個大力寫作五言詩的作家,其詩歌加強了抒情化色彩;描寫細致,善用比喻。增強了形象性和生動性;詞藻豐富華美,講究對偶、煉字,語言綺麗而自然,韻律、色調和諧;講究謀篇布局,風格“骨氣奇高,辭采華茂”。總體說來,三曹打破了漢代文人詩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他們直接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表現(xiàn)了新的時代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形成了“建安風骨”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