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時期,由于長期的戰(zhàn)亂與分裂使得社會動蕩不安,特殊的社會狀況使這一時期在政治、思想和文學諸方面都產(chǎn)生急劇變化,呈現(xiàn)出新的風貌。特別是詩歌,打破
了兩漢辭賦獨盛和文人詩沉積的局面,“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作品,他們的創(chuàng)作反映了動亂的時代、政治理想的高揚和人生苦短的哀嘆,強烈
的個性、濃郁的悲劇色彩,這些在文學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出現(xiàn)的新氣象、新特點被后人概括為“建安風骨”?!叭堋?、“七子”、蔡琰等人的大量創(chuàng)作,也從而形成了我國
古典文學史上第一個文人詩的創(chuàng)作高潮,為五言詩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曹操作為建安時期文學領(lǐng)域里的一員,他跟西多同時代的作者一樣,經(jīng)歷 了漢末的大動亂,像其他文人一樣,被卷入戰(zhàn)亂的旋渦,甚至被推到社會的最底層。但不同的是,曹操詩歌解除了儒家思想的舒服,勇于進取,勇于突破創(chuàng)新,使得 自己的詩歌在當時文學領(lǐng)域獨樹一幟。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中稱曹操為“改造文章的宗師”。如果魏晉是“文學的自覺時代”,那么曹操正是 這一自覺時代的開拓者和先行者。鄧富華在《淺談曹操詩歌的生命意識》中說道,“漢末建安時期,是政治上十分混亂,但也是人才輩出之際。在當時涌現(xiàn)的眾多接 觸人物中,作為政治家、軍事家,同時又兼文學家的,首推曹操。” 從后人給以曹操詩歌甚高評價可以看出,曹操詩歌就像啟明星一樣,為當時的文學 發(fā)展點明方向,同時又影響著后人創(chuàng)作。那么,曹詩語言運用方面又如何呢?本文將從語言特色方面對曹操詩歌進行討論分析。 一.曹操詩歌在語言運 用方面對《詩經(jīng)》既有借鑒又有所突破 第一,在形式?!对娊?jīng)》在形式上多數(shù)是四言句,可算是四言句的濫觴。在《詩經(jīng)》中,不論多少章、多少句, 從頭到尾,全是四字一句,那是最標準的四言詩。曹操詩歌在形式上仍保留著《詩經(jīng)》中二句一行、四句一節(jié)的章法。他的四言詩還借用了《詩經(jīng)》中的成句,化句 為用。第二,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上。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和《觀滄?!返仍姼柙谒囆g(shù)手法上都對《詩經(jīng)》有一定的借鑒。第三,曹操詩歌還借鑒了比興的手法。比興 的運用,《詩經(jīng)》中的民歌可謂之典范,曹操四言詩亦多用比興?!恫匠鱿拈T行》中比興亦多,如《龜雖壽》,總共十四句,前六句全是比興,且以比興開篇。比興 既多且生動,使全詩韻味深長?!抖谈栊小分幸啻罅渴褂帽扰d手法。 曹操的四言詩除了對《詩經(jīng)》的借鑒外,還有自己的新創(chuàng),這也是曹操能在四言體 衰亡之際,獨放異彩的主要原因。其創(chuàng)新處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以平易的當代口語組織四言詩的語匯,突破漢代四言體普遍不敢改變《詩經(jīng)》體語匯的局面。 “在《詩經(jīng)》所處的時期,漢語詞匯還以單音詞為主,因而《詩經(jīng)》一般句式的構(gòu)成是以單音詞為主,雙音節(jié)詞為輔。為了滿足四言在誦讀時形成的二、二節(jié)奏, 《詩經(jīng)》的許多四言句要通過在單音詞前后增加虛字和襯字才能構(gòu)成雙音結(jié)構(gòu)。二是改變了四言詩的詩行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和句序。從表面上看曹詩仍是二句一行,四句一 節(jié),但詩行兩句之間已不像《詩經(jīng)》那樣存在著語法結(jié)構(gòu)上的依存關(guān)系。《詩經(jīng)》的一句基本不能獨立,需靠下一句才能完成一足句。如“關(guān)關(guān)維鴻,在河之洲” (《周南•關(guān)唯》),“碩鼠碩鼠,無食我黍”(《魏風•碩鼠》)。而曹詩中的句子,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這類詩句,主要是憑意思的連貫構(gòu)成一行或一節(jié),各句句法是獨立的,這樣就不必使用 《詩經(jīng)》式的句序。另外,其次,《詩經(jīng)》多敘事,而曹操四言詩則有著強烈的抒情性。曹操,四言詩融人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抒發(fā)了一個政治家的情懷。如 《觀滄?!分型ㄟ^對渤海雄偉景象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壯闊的胸懷;《冬十月》中通過對北地風土民情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的民生優(yōu)患意識;《短歌行》中“周公吐 哺,天下歸心”表現(xiàn)了詩人宏大的政治抱負;《龜雖壽》中“神龜”、“老驥”之喻,表現(xiàn)了詩人老而彌堅的進取精神和事業(yè)心??梢哉f曹操是繼《詩經(jīng)》后,更好 地用四言詩來抒情言志的。 二.曹操詩歌語言中呈現(xiàn)出鮮明的民歌特色 曹操詩歌絕大多數(shù)是雜言體和五言體,而雜言體和五言體正是漢樂 府民歌詩體的主要形式。鐘嶸在《詩品》中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边@正好概括了曹操詩歌 “古直”的語言運用,“古直”是以漢樂府民歌為主體的漢代詩歌的風格。“直”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指直抒胸臆,直率的意思;二是指曹操詩歌語言用字簡約, 不事雕飾。以下試對曹操詩和漢樂府民歌作句摘比較:同寫戰(zhàn)爭過后的慘象 曹操這樣寫道: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蒿里行》),而漢樂府民歌則這樣寫道: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戰(zhàn)城南》);寫同樣一件事情,曹 操: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苦寒行》),漢樂府民歌:春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十五從軍征》);同樣寫家庭的貧困,曹操:甕中無斗儲,發(fā)筐無尺 增,漢樂府民歌:盎中無二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東門行》)。明代胡應麟概括漢樂府民歌的語言特色是“矢口成言,絕無文飾,故渾樸真至獨擅古今”,曹 操的詩歌未嘗不是這樣。 另外,鋪敘手法是民歌慣用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它主要是按照順序描寫并列的事物,以壯大聲勢,渲染環(huán)境氣氛,從而增強作品 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梳妝,以表現(xiàn)她的美貌:“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在曹操的作 品中,這樣的寫法也很多?!抖隆穼懱鞖夂?,“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路雞晨鳴,鴻雁南飛;鶩鳥潛藏,熊署窟棲……”《苦寒行》。 除此之外,民歌創(chuàng)造時大力動用的比興手法在曹操的詩歌中也隨處可見。《短歌行》用早晨的露水來比喻人生的短暫;《龜雖壽》以“老驥伏瀝,志在千里”來為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興起,反復生發(fā),加深了詩歌的主題。最說明問題的是《卻東西門行》。詩曰: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舉翅萬余里,行 止自成行。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zhuǎn)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馬不解鞍,愷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 反故鄉(xiāng)?神龍藏深淵,猛虎步高崗。孤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曹操詩歌具有鮮明的民歌特色,他的詩正是吸取了漢樂府民歌的營養(yǎng)之后,才顯得更加 動人。但曹操的詩歌畢竟不等同于民歌,曹操和其他建安詩人的功績還在于,他們將詩歌的處決伸入了一個漢樂府民歌未曾達到的領(lǐng)域,從而使詩歌表現(xiàn)鮮明的文人 性。 三.曹操詩歌言行中富含生命意識 首先,是曹操詩歌里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漢末建安時期,是中國社會最混亂、最黑暗的時期。曹操直接以漢末大亂為題材,描寫了當時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以《薤露》、《蒿里行》為代表。 惟漢 二十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播 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薤露》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 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帝稱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蒿里行》 曹操是戰(zhàn)爭的直接參與者,劉勰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這些詩 歌語言,呈現(xiàn)了感時傷事,以天下為己任的詩人的博大胸懷。這是何等強大的生命意識。 其次,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曹操的詩歌,不僅表現(xiàn)在對 社會現(xiàn)實的觀照,還體現(xiàn)在對個體生命的關(guān)懷,對自己人生的反省和體悟。可以說,曹操不只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哲人,是一個理性主義者。所以,他 的詩中閃爍著哲人的智慧和參透天地的心境。在他的《觀滄?!贰ⅰ洱旊m壽》、《短歌行》等詩中,總的體現(xiàn)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也就是“自強不息”的生命意 識。《觀滄?!愤@首詩是詩人北征烏桓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烏桓多次騷擾邊境,所以曹操決定建安二十年北伐。這首詩后人評論“有吞吐宇宙氣象”(沈德潛 《古詩源》)。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 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 在這首詩中,詩人把我們帶到無邊無際的大海邊?!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太陽、月亮可算是自然界輝煌、偉大的形象,可詩人覺得他們?nèi)匀浑x不開大海,大海就好像是日月星辰的母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那吞吐 宇宙、包孕群星的氣勢給了詩人以力量,詩人從大海中得到養(yǎng)料,在北征途中的猶豫與憂慮蕩然無存,詩人的生命在這里得到洗禮,得到了升華。在《龜雖壽》中, 詩人的感情升華到了極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傳達了詩人老而彌堅的斗志,以“老驥”自比表達了他的“烈士”情懷。詩人積極的人 生態(tài)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張揚,詩人從過去的時空中走出來,開始在現(xiàn)在、未來的時空中求索人生的真諦。詩人在雄壯奇?zhèn)サ拇笞匀幻媲案械搅俗约旱膬r值和使命, 引發(fā)了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所以詩中充滿一種意興豪邁的內(nèi)力和充盈的“氣象”。這種 “氣象”正是詩人進入天地境界所表現(xiàn)的“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人生竟蘊。 再者,遨游八極,與天相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睆淖匀恢衼恚忠氐阶匀?,這就是整個生命歷程。曹操中年期間,三國鼎立局面已經(jīng)形成,詩人也感到統(tǒng)一大業(yè)的艱難,而生命的短暫不得不讓詩人 產(chǎn)生游仙幻想。使得曹操詩歌以宇宙人生的關(guān)照為出發(fā)點,把對社會的憂思和對人生的感慨凝成詩篇,所以他的詩中始終充滿一中“生”氣,也就是對生命的體悟。 魏晉是人的自覺時代的開始,曹操作為一位有代表性的建安詩人,自覺地關(guān)照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是難能可貴的。 四.感時傷世情感基調(diào) “魏武雄才崛起,無論用兵,即其詩豪邁縱橫,籠罩一世。(明朝胡應麟《詩藪》)但透過豪邁奔放的詩風,我們又不難發(fā)現(xiàn),曹操詩歌中彌漫著強烈的憂患意 識,憂世之亂,憂才之失,憂己之志,并且這種意識貫穿了詩人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構(gòu)成了曹操詩歌的感時傷事的情感基調(diào)。他的詩氣勢磅礴,格調(diào)悲壯,為人們展示了 一幅幅悲涼壯美的人生畫圖?!安芄胖?,甚有悲涼之句”,這是《詩品》鐘嶸對曹操的評價。 《短歌行》是曹操的得力之作,在這首詩里,詩人感時 嘆世,慷慨悲歌,全詩跌宕起伏,筆墨酣暢,以勁健質(zhì)樸的筆調(diào)抒發(fā)了雄壯的氣魄,描繪出宏闊的意境,呈現(xiàn)出豪邁縱橫、蒼涼悲壯的獨特風格,把心胸披露得淋漓 盡致。詩人悲嘆功業(yè)未就,山河破碎,立志要像周公那樣收攬人才,建功立業(yè),爭取“天下歸心”。全詩壯里有悲,悲中含壯,悲和壯兩種相異的情感在同一短詩內(nèi) 巧妙地結(jié)合。詩的開頭部分慨嘆人生短促,時光易逝,表示對功業(yè)未就的憂慮:“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绷髀冻龅膫泻臀⑽⒌谋瘺銮? 調(diào)。 《步出夏門行》也體現(xiàn)了曹操詩歌悲壯美的特點。這組詩各節(jié)間情感起伏跌宕,悲涼與壯美互見。第一章寫作者在凱旋途中,躊躇滿志,登臨竭 石,一覽浩瀚海洋的宏偉景象,詩人情滿海天,浮想聯(lián)翩,抒發(fā)了豪邁的情感。詩歌氣魄宏大,意境廣闊,大有一瀉千里之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第二、三章回想軍旅途中見聞,敘述“鶩鳥潛藏”、“熊黑窟棲”的社會現(xiàn)實,這也是作者人生旅途的寫照。這里流露出詩人對社會動蕩不安和壯志未 酬的悲戚之情。第四章《龜雖壽》是全詩情感的主旋律,“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灰土”,自然規(guī)律雖不可抗拒,但勇往直前的人總是“老驥伏楊,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的敘事詩與抒情詩一樣體現(xiàn)著壯美風格,如《慈露行》、((篙里行》等,表露出對戰(zhàn)火紛亂,生靈涂炭的現(xiàn)實悲傷,同時 也表達了詩人重振天下的遠大抱負,既蒼涼沉郁,又沉雄悲壯??傊?,曹操的詩悲和壯兩種相異的情感總是存在于一詩之中,震撼著讀者的心靈,使讀者體味到深深 的悲壯之美。 五.曹操詩歌語言在用韻方面也有鮮明的特點 他詩歌中用韻極其寬廣,遠遠超越了,詩經(jīng)》的局限。通過對曹操詩歌用韻的 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曹詩韻部間界限不分明,有跨步壓韻的痕跡;在聲調(diào)上,基本上是四聲分壓,但也不十分嚴格,也有上平入三聲混壓,相同韻尾的入聲 韻也有通壓現(xiàn)象;曹詩的獨用和同用,既不與上古音系相同,也部與中古音系的代表《廣韻》相同,總的來看是從其合不從其分,即上古分立,中古同用者,曹詩往 往從中古;中古分立,上古合用者,曹詩又往往從上古。如支脂之三部上古時分立。因而,用韻寬是曹操詩歌的顯著語言特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