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I 的作用機制 PPI,即 H+-K+-ATP 酶抑制劑,其抑酸作用強,特異性高,持續(xù)時間長。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在胃壁細胞內(nèi)質(zhì)子泵驅(qū)動細胞內(nèi),PPI 阻斷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與以往傳統(tǒng)胃酸 抑制 藥物相比,作用位點不同并有著不同的特點,即夜間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強、時間長、服用方便,能抑制基礎(chǔ)胃酸的分泌及組胺、乙酰膽堿、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不同的 PPI 種類及用法 目前已有的 PPI 共 5 種,下面以消化性潰瘍?yōu)槔秊榇蠹以敿毥榻B各種 PPI 用法: 1. 奧美拉唑:為第 1 個上市的 PPI,1988 年面市。 2. 蘭索拉唑:1992 年上市,是 第 2 個上市的 PPI。 3. 泮托拉唑:為由德國研制的第 3 種 PPI,于 1995 年上市。 4. 雷貝拉唑:1998 年由日本推出的第 4 種 PPI。 5. 埃索美拉唑:是最新的 PPI,2000 年由德國研發(fā)并上市。 消化性潰瘍病的診治規(guī)范建議:PPI 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程 4 周,胃潰瘍療程 6-8 周,對于 H.pylori 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應首先根除 H.pylori,繼續(xù)應用 PPI 至療程結(jié)束。 不同種類 PPI 作用強弱 不同的 PPI 在抑酸強度、起效時間、抑酸持續(xù)時間等方面到底誰更強?下面為大家逐一介紹。 1. 抑酸強度:已有研究證實,埃索美拉唑抑酸強度明顯高于其他種類 PPI,其次為雷貝拉唑,而泮托拉唑、蘭索拉唑與奧美拉唑的抑酸強度相似。 2. 起效時間:雷貝拉唑與酶的結(jié)合位點最多,因此雷貝拉唑為起效最快的 PPI,可在 5 分鐘內(nèi)起到最大抑酸效果,蘭索拉唑次之,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再次之。 3. 抑酸持續(xù)時間:衡量抑酸持續(xù)時間的方法為監(jiān)測服藥后 24 小時內(nèi) PH>4 的時間百分比,研究結(jié)果顯示,口服埃索美拉唑 40 mg 抑酸持續(xù)時間長于奧美拉唑 40 mg、蘭索拉唑 30 mg、及雷貝拉唑 20 mg。 4. 不同疾病治療效果:有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在胃食管反流病、NSAIDs 引起的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面,埃索美拉唑均優(yōu)于其他 PPI 制劑,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方面,埃索美拉唑優(yōu)于奧美拉唑。 綜上,埃索美拉唑抑酸效果最強,其次為雷貝拉唑,泮托拉唑與蘭索拉唑可能優(yōu)于奧美拉唑。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需要個體化應用抑酸藥物。 PPI 的不良反應及其機制 PPI 的短期應用有較好的耐受性,但長期服用也可能帶來諸多風險,下面我們來講講不良反應。 1. 骨折:有多項研究顯示,長期應用 PPI、增加 PPI 劑量可增加骨折風險??赡軝C制如下: (1)PPI 抑制胃酸分泌,使得胃內(nèi) PH 升高,鈣的吸收 減少; (2)有學者在體外試驗中發(fā)現(xiàn),奧美拉唑?qū)ζ乒羌毎系目张菪唾|(zhì)子泵也有抑制作用,并增加成骨細胞活性,干擾骨組織的吸收 - 重建平衡,使得骨骼脆性增加,在外力作用下更易發(fā)生骨折; 2. 感染:PPI 可增加感染風險,主要包括呼吸系統(tǒng)感染、自發(fā)性腹膜炎及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1)呼吸系統(tǒng)感染:長療程應用 PPI 及高劑量 PPI 更易患呼吸系統(tǒng)感染。可能機制如下:PPI 抑制胃酸分泌,胃內(nèi) PH 上升,上消化道細菌過度生長并移位進入呼吸系統(tǒng);H+-K+-ATP 酶不僅存位于胃壁細胞內(nèi),亦存在于呼吸道,可通過改變呼吸道內(nèi)腺體分泌液的 PH 值,促使呼吸道內(nèi)原位細菌過度生長;PPI 可能削弱中性粒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2)自發(fā)性腹膜炎:既往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應用 PPI 可能增加自發(fā)性腹膜炎風險,其可能機制為肝硬化患者腸壁水腫,腸道通透性增高,對細菌的屏蔽作用減弱,細菌從腸道侵入腹腔引起自發(fā)性腹膜炎,而 PPI 減弱胃腸道屏障功能。然而,近期的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研究結(jié)果顯示,肝硬化患者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的發(fā)生與 PPI 無關(guān)。 (3)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與不使用 PPI 的患者相比,應用 PPI 的患者 CDI 的風險增加 0.6-2 倍,可能機制為 PPI 降低胃粘膜屏障,導致機會致病菌如 CD 繁殖、移位、產(chǎn)生毒素,從而引起腹瀉。 3. 低鎂血癥:有研究顯示,PPI 的劑量不論高低,均可引起低鎂血癥,可能機制為長期應用 PPI 可能影響瞬時受體電位 M6 通道的功能,導致小腸中鎂的吸收障礙及機體總的鎂儲備進行性減少,最終耗竭。長期應用 PPI 的患者應定期檢測血鎂濃度。 4. 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 B12 缺乏:有報道稱,長期應用 PPI 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 B12 缺乏,其機制為胃內(nèi)酸性環(huán)境是鐵和維生素 B12 吸收的重要條件,長期抑酸可能導致鐵和維生素 B12 的吸收障礙。 5. 胃底腺息肉:有研究顯示,應用 PPI 達 1 年以上的患者,胃底腺息肉的發(fā)生風險是不用 PPI 患者的 4 倍,停用 PPI 后可退化、消失。 6. 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1992 年首次報道奧美拉唑引起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隨后陸續(xù)有其他 PPI 引起急性間質(zhì)性腎炎的報道。PPI PPI 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 1. 腎功能不全:無需調(diào)整劑量。 2. 肝功能不全:輕中度肝功能不全無需調(diào)整劑量,重度肝功能不全需調(diào)整劑量,如奧美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每日用量應 <20 mg。 3. 老年人:無需調(diào)整劑量。 4. 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根據(jù)藥品說明書,各類妊娠藥物的安全等級分別為 奧美拉唑(C 級)、蘭索拉唑(B 級)、泮托拉唑(B 級)、雷貝拉唑(B 級)及埃索美拉唑(C 級),應根據(jù)孕婦具體情況謹慎用藥;因所有種類的 PPI 均可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PPI。 總結(jié) 總結(jié)而言,不同種類的 PPI 抑酸強弱有所差異,其藥代動力學亦有所不同,臨床應用要個體化;長期應用不良反應較多,應避免長期應用,必須長期應用者,注意定期監(jiān)測不良反應;最后注意特殊人群的 PPI 使用。 目前,PPI 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已無可替代,但仍注意應避免濫用以及「敢用不敢?!沟痊F(xiàn)象,只有對 PPI 的方方面面做到「了然于胸」,方能在臨床應用時「成竹在胸」。 來源:丁香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