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敘事療法(Narrative Therapy)是一種以來訪者的生命故事為核心,通過解構問題敘事、構建替代故事,幫助人們重新定義自我與困境的心理治療方法。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個人敘事],即我們如何理解、組織和表達自己經歷的方式。 對應[個人敘事]的則是[集體敘事],比如那些在社會、文化、家庭中被廣為流傳的說法:“窮人不配談夢想”、“父母都是為你好”、“女孩子要聽話”、“男兒有淚不輕彈”等。 這些話雖然未必是惡意的,卻往往可能會成為我們內心深處的“潛臺詞”,深刻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解釋過去、決定未來。 以下從敘事療法的核心理念出發(fā),梳理其常用的關鍵技術與提問方式,展現(xiàn)它如何引導人們從 “被問題困住” 走向 “成為問題的解決者” 一、敘事療法的核心信念:故事塑造現(xiàn)實,人≠問題敘事療法的根基在于對 “故事” 的深刻理解:
![]() 二、敘事療法的關鍵技術與提問:從 “問題敘事” 到 “偏好敘事”敘事療法通過一系列結構化的提問和互動,幫助來訪者松動舊有故事,發(fā)掘新的可能性。以下是其常用的核心技術: 1. 問題外化:將人與問題 “分離”核心邏輯:通過語言將問題從人身上剝離,減少自我否定,為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空間。
作用:幫助來訪者從 “我就是問題”(如 “我很沒用”)轉變?yōu)?“我在面對一個問題”(如 “我正在應對'自我懷疑’帶來的阻礙”),從而降低羞恥感,激活應對動力。 2. 尋找獨特結果:發(fā)掘 “例外的閃光時刻”核心邏輯:每個問題主導的故事中,都隱藏著問題未發(fā)生、或人成功反抗問題的 “例外時刻”。這些時刻是構建新故事的 “證據(jù)”。
作用:打破 “問題無處不在” 的固化認知,讓來訪者看到自己并非 “一直被問題打敗”,而是已經具備應對問題的潛在能力。 3. 解構主流敘事:挑戰(zhàn) “理所當然” 的規(guī)條核心邏輯:許多問題的產生與社會文化中的 “主流敘事” 有關(如 “必須考上好大學才算成功”“女人就該犧牲自己”)。解構這些敘事,能讓來訪者意識到問題的社會建構性,而非個人缺陷。
作用:幫助來訪者區(qū)分 “自己的真實需求” 與 “外界強加的標準”,減少因不符合主流期待而產生的自我否定。 4. 重寫對話:構建 “偏好的生命故事”核心邏輯:基于 “例外時刻” 和 “真實需求”,引導來訪者講述一個更貼近自身力量與價值觀的新故事。
作用:讓來訪者從 “被動承受者” 轉變?yōu)?“主動創(chuàng)造者”,用新的敘事賦予生命經歷新的意義。 5. 見證與認可:強化新故事的力量核心邏輯:新的故事需要被 “見證” 才能扎根。咨詢師或重要他人的認可,能增強來訪者對新敘事的信念。
作用:通過外部反饋鞏固新故事,讓來訪者相信 “我確實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6. 行動藍圖:讓新故事照進現(xiàn)實核心邏輯:新的敘事需要通過具體行動來實踐,形成 “故事 - 行動 - 新故事” 的循環(huán)。
作用:將敘事的改變轉化為實際行為,讓新故事不僅停留在語言層面,更成為生活的真實體驗。
三、敘事療法的價值:讓每個人成為自己故事的作者敘事療法的魅力在于它不試圖 “消除問題”,而是引導人們重新理解問題與自我的關系。它相信:
無論是關系困境、自我懷疑,還是長期的情緒困擾,敘事療法都能為人們提供一種視角:你不是問題的一部分,而是有能力書寫新故事的主角。 參考資料: 《敘事療法實踐地圖》.作者:(澳)邁克爾·懷特,Michael White.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