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江蘇游·云臺(tái)二十四新景之八郁林碑篆 文/旖旎 郁林觀宇,現(xiàn)已經(jīng)被毀,只存題刻。 唐宋元明清各代,隸體唐碑遒逸。 宋篆珍稀,飛泉二字,崖刻深清晰。 三言詩勒,寺東巖壁紀(jì)實(shí)。 境內(nèi)峭壁參差,藤纏虬樹,澗水無休息。 瀑布居高飛濺瀉,好像銀河傾溢。 萬壯朝霞,濯纓泉澈,獅子巖尋覓。 眾多名跡,賞余驅(qū)散心寂。 2025.01.09 郁林碑篆,云臺(tái)山二十四新景之一,郁林觀唐隸宋篆摩崖在云臺(tái)山花果山上。石刻鐫于郁林觀旁東巖壁上,因而得名。摩崖題刻有12則,出于唐、宋、元、明、清諸代,其中以“唐隸”、“宋篆”二刻最為珍貴。原建于隋**皇年間(581-660年)的郁林觀,1400多年后的今天,早已被毀,現(xiàn)仍只有它的遺址所在之處,還有石壁上的那塊唐碑《東??h郁林觀東岸壁記》。唐碑鐫刻在一塊天然的平整巨石上,凈面高2米,寬3.8米,蒼勁的隸書氣韻恢弘。由于石質(zhì)優(yōu)良,從唐代流傳至今,依然字跡清楚如新,是國內(nèi)罕見的珍寶?!稏|??h郁林觀東岸壁記》是一篇美麗的游記散文,敘述海州司馬崔惟怦巡視海疆之后,順路到這里游覽的情景。這是云臺(tái)山有史以來首篇記敘旅游建設(shè)的文章。唐碑對(duì)面是一塊宋代的摩崖石刻,體量也很大,篆書鐫刻共24行,行17字,字徑10厘米,全文392字,書法渾厚樸拙,頗具《石門頌》特色,且保存完好,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碑用三言詩的形式,宋仁宗慶歷甲申年秋,三十三歲的祖無擇任海州提點(diǎn),初到任時(shí)攜三位友人泛海登山暢飲終日,一起游歷了云臺(tái)山,觀賞了郁林觀及其山崖上的“飛泉”,并作詩留念:犯驚濤,航溟渤。披宿莽,屐崛岉。愒槃石,解簪韨。挹飛泉,醒心骨。揮高論,謝俗物。思古人,忽終日。足飲酣,清思逸。即絕壁,試奇筆。千萬言,蒼鮮沒。后有人,爲(wèi)吾拂。這首詩史稱《祖無擇三言詩勒》。后由歐陽修的朋友、著名書法家蘇唐卿篆書,鐫刻家王公袞鐫刻在云臺(tái)山郁林觀石壁上。由于三人的文、筆、刻均極精妙,世稱“三絕碑”。此碑當(dāng)時(shí)便被金石家趙明誠和夫人李清照收錄在《金石錄》中。1978年,葉圣陶為郁林觀石刻書寫了“唐隸宋篆”的榜額,已鐫于古刻之右。 郁林觀內(nèi)摩崖石壁參差而立,澗水淙淙,藤蔓虬樹,古木森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崖巔左上方刻有“飛泉”二字的偌大瀑布。它居高臨下,巖崖險(xiǎn)峻陡峭,其高低落差百丈有余。特別在雨季,瀑布從石頭與樹林間川流直下,如銀河下泄,砸落在山腳的巖石上,澎湃激情,浪花飛濺,甚是壯觀。 漫步于郁林觀的林蔭小道,悠閑地享受著蔽日的清涼,或石墩小憩,或清泉敷臉,更是一種愜意的生活。翠綠遮掩的郁林觀擋住了耀眼的陽光,在遠(yuǎn)離城市的喧囂后,此刻冰晶的透涼與釋然也不再是一種奢侈。谷底兩旁嶙峋怪石,繾綣花草,爭奇斗艷。追溯千年的隋唐古觀遺風(fēng)、鐫刻于滄桑巖石的璀璨文字,在你面前展現(xiàn)的不止是古老文化的厚重還有曼妙自然的美。 古觀內(nèi)自然名勝眾多,如“石壁朝霞生萬狀”的“朝霞壁”橫壓峰頂,石罅生云的“埋云石”、飛瀑高懸宛如龍蛇涵紫氣的“噴水崖”、淙淙流水,清澈可鑒的“濯纓泉”、形若獅吼的“獅子巖”等等。清·馮云鵬、馮元鹓兄弟同輯《金石索》:“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郁林觀摩崖可謂星光燦爛,觀中有唐、宋、明、清及現(xiàn)代石刻等摩崖題勒共16處。題勒清晰可辯,遒勁有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