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開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一年前,邊阿姨因身體不適在醫(yī)院做胃部檢查,結果顯示在胃角處見一小潰瘍,經(jīng)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測試,病理結果為“炎癥”。
相隔一年時間,當邊阿姨再次來到醫(yī)院就診,通過胃鏡看到患者胃部已經(jīng)滿目瘡痍,病理結果顯示為“胃印戒細胞癌”,惡性程度極高。
不就是胃炎嗎?怎么短短一年時間,竟變成了可怕的癌癥?

一、炎癥離癌有多近?
4種炎癥不能拖!
炎癥本是機體的一種免疫反應,怎么會反而成了癌癥的催化劑呢?
1、炎癥是如何刺激癌變的?
當人體局部器官或組織受到損傷時,我們常會出現(xiàn)發(fā)熱、疼痛、紅腫的癥狀,這其實是一種急性炎癥的反應,等到損傷修復,炎癥也會消除。

若急性炎癥反復發(fā)作變成慢性炎癥,就可能演變成癌癥。
這是因為炎癥的長期存在使相關部位一直處于反復“修補”的狀態(tài),細胞不斷地進行增殖與分裂,次數(shù)越多,DNA復制出錯的概率越大,癌細胞也就更可能會出現(xiàn)。
時間一久,癌細胞出現(xiàn)得越來越多,就可能形成惡性腫瘤,產(chǎn)生癌癥。

2、得了這4種炎癥,千萬別拖
不是所有的慢性炎癥都與癌癥有關,但以下幾種已有明確證據(jù)可進展為癌癥,如果你是下列疾病之一的患者,一定要定期體檢,不能拖!
①肝炎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不同種類的肝炎中,病毒性肝炎、酒精型肝炎、脂肪性肝炎是引起肝癌較多的3種類型,而在我國,甚至有80%-85%的肝癌患者都是乙型病毒肝炎造成的。
肝臟慢性炎癥如果不積極治療,日積月累可能會逐漸發(fā)展為肝硬化,再演變?yōu)?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currentColor; border-image: none; font-weight: 700; box-sizing: border-box;">肝癌。

②胃炎
胃炎的最初階段為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較遠,但如果不及時阻斷,病情可能會發(fā)展成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直到胃癌。
【專家提醒】
幽門螺桿菌感染會讓絕大多數(shù)人的胃出現(xiàn)慢性炎癥,有慢性胃炎同時還存在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阻止慢性胃炎的發(fā)展。

③胰腺炎
資料顯示,大約80%的胰腺癌患者有胰腺炎的病史。
急性胰腺炎如果反復發(fā)作,可能導致慢性胰腺炎。若再發(fā)展出胰腺假性囊腫,不及時治療,極可能導致胰腺癌的發(fā)生。

④腸炎
在不同腸炎中,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相對來說癌變幾率最大,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炎性損傷的累積使腸道局部組織結構遭到破壞,甚至出現(xiàn)異性增生的病理改變,成為癌變的基礎。
二、慢性炎癥不管不顧
還有哪些后果?
除了可能導致癌癥,炎癥也會帶來一些其他的健康隱患。
1、危害心血管健康
炎癥一方面會破壞血管內皮,誘發(fā)動脈硬化;另一方面會激活白細胞,與血小板發(fā)生反應,形成血栓,從而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據(jù)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的研究顯示:常吃促炎食物的人與常吃抗炎食物的人相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38%,中風風險增加28%,冠心病風險增加46%。
2、損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
炎癥可以直接毒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當大腦中的某些細胞釋放炎癥因子后,可以加劇神經(jīng)元退行性病變,增加癡呆風險。
3、增加抑郁風險
炎癥還可能增加罹患抑郁癥的幾率。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血液中的炎癥標志物水平,通常高于非抑郁癥患者。

4、加速糖尿病發(fā)展
相關研究顯示,慢性炎癥可以通過氧化應激機制影響胰島素在組織中的轉運和吸收,促進“胰島素抵抗”,并進一步引發(fā)糖尿病。
此外,過多的炎癥因子還可以通過受體、細胞器、激酶通路及基因表達等多種層次影響血糖代謝,破壞血糖穩(wěn)態(tài),加重糖尿病發(fā)展。

三、這些行為讓炎癥更頻發(fā)
你中招了嗎?
炎癥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以下這些行為,會容易使炎癥進一步加重,增加癌變風險。
1、生活作息不健康
①長期睡眠不足
一方面,熬夜會增加人體內的有害物質,從而使免疫系統(tǒng)的清理負擔更重。
另一方面,不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會改變免疫系統(tǒng)的內在調控節(jié)奏,進而誘發(fā)炎癥。

②持續(xù)精神緊張
長期的壓力和緊張可能會破壞機體調節(jié)炎癥活動的能力。
同時,過重的壓力會使促進人體腎上腺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細胞因子分泌,導致慢性炎癥。
2、飲食結構不合理
日常飲食攝入過多促炎食物,是導致炎癥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食物會促使細胞局部釋放炎癥因子,增加人體的炎癥水平,加重炎癥發(fā)展。

【常見促炎食物有哪些?】
①加工肉類
其中所含的多聚芳烴、雜環(huán)胺類等,都會帶來促炎物質。
②高糖、精致碳水食物
進食后血糖很快升高,高血糖易促進氧化應激,同時促發(fā)胰島素、腎上腺素釋放,導致體內炎癥因子增多。
【小貼士】
精致碳水食物指白米、饅頭、白面包、通心粉、蛋糕、餅干等含有大量淀粉的食物。
③酒精
酒精會加重肝臟負擔,還會破壞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誘發(fā)炎癥反應。
④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很多零食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會升高多種炎癥因子的水平,可能與它造成的脂質代謝途徑紊亂有關。
【小貼士】
零食配料表中的“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這些通常都是反式脂肪酸的代名詞
⑤高鹽飲食
《食品科學》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高鹽條件能促進細胞產(chǎn)生促炎因子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
四、用好這份抗炎指南
遠離炎癥風險
想要抵御慢性炎癥,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開始改變。
1、多吃抗炎食物
①全谷物碳水化合物
全谷物中蘊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相關資料表明,膳食纖維可與致癌物結合,吸收雜環(huán)胺類物質,改善腸道上皮組織增生,保持腸道上皮細胞完整性,有助于降低某些炎癥細胞因子水平。
常見全谷物類食物有小米、玉米、蕎麥、高粱、小麥、燕麥等等。

②蔬菜水果
果蔬的抗炎效果很佳,尤其是深色的果蔬含有更多的胡蘿卜素、花青素、維生素C、番茄紅素等,有利于降低炎癥反應。
蔬菜可以選擇芹菜、薺菜、紫甘藍等。水果可優(yōu)先選擇低GI 的水果,比如草莓、櫻桃、桃、橘子、柚子、蘋果、獼猴桃等。

③深海魚類
秋刀魚、沙丁魚、三文魚等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3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
④香辛調味料類
部分日常烹飪中使用的香辛料也具有抗炎作用,如咖喱、生姜、大蒜、辣椒、肉桂、迷迭香和百里香等。
這類食物含有大量天然抗炎物質,如姜黃素被稱為天然消炎藥,能阻斷炎癥的反應途徑。

2、運動減輕炎癥
發(fā)表于《Gut Microbes》的一項研究表明,運動能使關節(jié)炎患者體內產(chǎn)生大量的抗炎物質,并減少促炎物質的產(chǎn)生。
建議每周進行3~4次3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等。

3、按摩緩解炎癥
①照海穴——咽喉炎癥
照海穴是八脈交會穴,在足部內踝尖正下方凹陷處。
按揉此穴對于咽喉部的腫大、癢痛、干咳、干嘔癥狀都有緩解作用。

②丘墟穴——上身炎癥
丘墟穴是膽經(jīng)上的穴位,對應上身淋巴反射區(qū),位于外踝前緣與下緣相交的凹陷處。
按揉此穴能疏通經(jīng)絡、活血止痛,對于牙痛、眼睛紅腫、嗓子發(fā)炎、頭痛、乳房痛的炎癥都有輔助效用。

③商丘穴——下身炎癥
商丘穴屬脾經(jīng)穴,正好對應下身淋巴反射區(qū),位于足內踝前下方凹陷處。
按揉此穴有助于新鮮血液的運行,對于腹瀉、便秘、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炎、腸炎等疾病都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