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學者證明:新的研究表明,維生素 D 缺乏癥在全身性炎癥中具有致病作用,隨著維生素 D 水平升高到正常水平,炎癥下降,這反映在 升高的C 反應蛋白 (CRP) 減少。但是反過來,CRP 水平的變化不會影響維生素 D 水平。
血清 CRP 水平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慢性炎癥生物標志物,為了評估維生素D與CRP的關系,作者進行了雙向孟德爾隨機化分析,英國生物庫中 294,970 名英國血統(tǒng)的參與者,查閱迄今為止測量血清 25(OH)D 濃度的最大隊列。 總體而言,25(OH)D 的平均濃度為 50.0 nmol/L(范圍 10-340 nmol/L),11.7%(n = 34,403)的參與者的濃度 < 25 nmol/L,被認為是維生素D缺乏。
分析表明,基因預測的血清 25(OH)D 與血清 CRP 呈 L 型相關,CRP 水平和炎癥隨著 25(OH)D 濃度升高至正常水平而急劇下降。 然而,這種關系僅在 25(OH)D 水平在缺乏范圍內(nèi)(< 25 nmol/L)的參與者中顯著,相關性在 25(OH)D 的約 50 nmol/L 時趨于平穩(wěn),這個數(shù)據(jù)通常被認為一個正常水平。
相反,線性或非線性孟德爾隨機化分析均未顯示血清 CRP 水平對 25(OH)D 濃度的因果影響。 總結(jié)就是,在糾正嚴重的維生素 D 缺乏癥后,可以觀察到 CRP 的最大程度的降低,即維生素 D 缺乏可以減少全身性炎癥,并可能降低具有炎癥成分的慢性疾病的風險或嚴重程度。至少血清濃度需要達到50 nmol/L 的臨界值,這時大部分益處就實現(xiàn)了。 以往資料: 為你滿世界收集 有趣有料靠譜的醫(yī)學相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