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個短跑型選手,可以為相對較短的一個時期的目標奮力沖刺,但為一個長期的目標努力就顯得后勁不足,常常會陷入瘋狂學習之后的報復性娛樂中。 之前為了學習解決excel的重復表處理問題,我瘋狂學習VBA,學了1個月入門了,用VBA解決了多表復制和拆分的問題,隨后就開始報復性娛樂,成天到晚刷劇,刷劇刷到惡心后,再開始下一輪學習。 這種節(jié)奏其實是非常不好的。 因為不少東西的學習不是簡單入門就可以,入門之后仍然需要每天精進,我的做法就是瘋狂集中火力快速入門,入門之后就開始躺平,看似短期領跑,長期來看完全跑輸日拱一卒的人。 我畢業(yè)后的第一任老板就這樣評價過我:學新東西的速度比同期的人快,但剛入門就不想再精進了。 其實核心問題就在于沒做到有效的勞逸結合,或者說節(jié)奏不對,前期沖刺過猛導致后期乏力。 大家都明白沒有人可以一直瘋狂學習而不休息,但究竟什么才是好的休息方式,如何休息,如何安排合適的時間間隔休息呢? 最近我一直在找尋一個合適的節(jié)奏,安排每周學習和休息的時間,關于休息我也嘗試了好幾種方式: 1. Shopping 剛開始還能起到休息的效果,之后完全不行,一是商場本身人太多,吵得我頭疼,回到家之后腦子嗡嗡響,甚至比我學習還累;二是逛街如果不花錢我會覺得很不爽,但如果花的錢多我又肉疼….. 2.刷手機 躺在床上刷幾個小時手機后,我會覺得腦子越發(fā)昏昏沉沉,曾經嘗試過一天啥都不干,就刷手機和睡覺,結果第二天更困更沒精神了。 3. 擼貓 無奈我家主子是個很有個性也喜歡獨處的貓咪,我想和它玩的時候,它不一定高興和我玩,當它不高興和我玩時,會用爪子、眼神、尾巴來警告我,讓我離她遠一點….. 4. 運動 之前我對運動的理解比較狹隘,覺得這并不是休息,是另一種“勞動”。 但在我跑了幾天步之后,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樣。 平時的工作基本都是腦力活動,經常久坐或者盯著電腦看,跑步是體力活動,體力勞動會把人從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出一身汗的效果最好。 套用一句之前看過的一句矯情的話:腳痛了,心就不那么痛了。 換到跑步是一樣的,身體累了,腦子就沒那么累了。 我所想要的休息本質就是大腦休息,而運動就是一種極佳的通過讓人身體勞累而達到大腦休息的效果的方式。 和刷手機完全不同的是: 刷手機看似是休息,實際上大腦接受著雜亂無章的信息,會更累; 運動看似沒有休息,實際上只是四肢在活動,大腦反而可以放空,達到休息的效果。 怎么才能持續(xù)發(fā)力,尤其是做一件短期內看不到收益或者未雨綢繆的事情? 什么熱血、信仰、雞血都只能維持一時的行動,維持不了多久。 將其變成習慣是最好的,能長期堅持日拱一卒的人一定是有自己一套勞逸結合的系統(tǒng)的,而且這個系統(tǒng)堅持久了就變成了習慣,就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而不是一個負擔。 習慣可能才是終身學習的永恒動力吧。 |
|
|
來自: 徐甘木finance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