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個性倔強果敢獨斷,才華橫溢且心想事成。”
——林恒
在美國的建筑與藝術領域,華裔女建筑師 Maya Lin 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而她同時還擁有一個充滿詩意的東方名字——林瓔,她的親姑姑,正是林家的第一位建筑師、中國無人不知的大才女——林徽因。

林微因、林瓔(右) 事實上,林瓔在林徽因逝世4年后才出生,并未與這位著名的姑姑謀面,甚至很晚才知道林徽因的存在。
但巧合的是,林徽因曾參與設計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林瓔則因設計了華盛頓越戰(zhàn)紀念碑一戰(zhàn)成名。像是某種血脈間的傳承,即使身處不同的國度,林瓔和姑姑不約而同地走上了相同的建筑道路。
2010年,林瓔獲2009年美國國家藝術勛章,和比爾·蓋茨、湯姆·漢克斯等人一起接受奧巴馬的授勛;

圖片來源自 Google 1994年,以林瓔的成長事跡為主線介紹其建筑界成就的紀錄片,《林瓔:堅定清晰的洞見(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榮獲第6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從名門之后到耶魯校董,林瓔是少數(shù)真正做出杰出成就和全國性知名度的華裔名人,被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個美國人之一”。
那么,林徽因的侄女為什么成了華裔?她的人生又書寫著怎樣的傳奇?

出生名門的天才少女 林瓔出生于鐘鳴鼎食之家,祖父林長民年少時赴日留學,作為民國政府的元老,曾參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起草,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 父親林桓為家中長子,與林徽因是同父異母的姐弟,曾就讀于福州英華中學并任職福建協(xié)和大學,1948年留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主修教育。因精于陶藝,之后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院院長。
母親張朝暉生于上海名醫(yī)世家,是一位詩人,曾任俄亥俄大學亞洲和英語文學教授。

林瓔的母親 40年代,國內戰(zhàn)火彌漫,人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張朝暉已經(jīng)取得了美國史密斯學院的錄取通知,立即決定離開上海。
來到美國后,張朝暉與林桓相遇。
盡管父母家世顯赫,但林瓔卻對家族往事知之甚少,直到21歲接受《紐約客》主編采訪時,才知道自己的姑姑和姑父竟是大名鼎鼎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林瓔一家四口合影 1959年,林瓔在俄亥俄州出生,成長于充滿知性與藝術氛圍的亞裔家庭,她從小就展現(xiàn)出數(shù)學和藝術方面的天賦,學習成績遙遙領先。
中學畢業(yè)后,林瓔即被耶魯大學錄取,成為該校建筑學院學生。
那時候的林徽因并不知道,林家還有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師。
而她對于建筑的興趣起源,竟來自于校園附近的“林蔭墓園”,那些各具特色的墓碑和雕刻,讓當時在讀大三的林瓔非常著迷:
“那兒有一個船長的墓,墓碑上刻著一條渡船,線條簡單又優(yōu)美,我就喜歡簡單而不復雜的東西?!?
之后,她利用假期時間,自費到歐洲考察了許多墓園。并愈發(fā)對這一議題產(chǎn)生興趣。
她將“哀思建筑”選擇為主修的設計課程,探討如何通過建筑形態(tài)來處理“死亡”這個主題。

“美國人的哭墻” 1980年秋天,經(jīng)美國國會批準,美國建筑家協(xié)會組織和發(fā)起了“越戰(zhàn)紀念碑”征集設計方案。
彼時的林瓔正在完成一個關于“墓地建筑”的功課,知道這一消息后的她,立即決定將這件作業(yè)作為畢業(yè)設計去投稿。而這一決定也由此成為她生命中最為重要的節(jié)點,將懵懂的她帶到了全美的面前。
自此,林瓔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了如何處理生死與人們之間的關系上,她甚至刻意不去閱讀關于越戰(zhàn)龐雜的歷史資料,繞開政治與辯論,將這一作品的意義落腳在“人”上。
她問自己:建“越戰(zhàn)紀念碑”的意義究竟是什么?當寶貴的生命成了戰(zhàn)爭的代價時,“人”無疑是應該被首先記住的。
來到華盛頓考察,面對天空和草地林瓔思緒萬千,她想象用小刀在地面切出一道口子,這道“傷口”正向兩邊延伸,就像結界隔離開現(xiàn)實和另外那個人類無法觸及的世界。

越南戰(zhàn)爭紀念碑草圖 隨后,林瓔這個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限力量的設計作品,從大師云集的上千個設計方案中脫穎而出。
順著參賽地址,評委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作品竟然來自耶魯?shù)膶W生宿舍,它的作者是一位大三女生,還是亞裔。

圖片來源自 Google 然而越戰(zhàn)紀念碑特立獨行的造型,以及林瓔亞裔的身份,在輿論中引發(fā)了巨大爭議。
有的老兵認為它像一道丑陋的黑色疤痕,還有人說,這一設計看起來就像是回力鏢,預示著災難會再次重演。當時反對最為激烈的Tom Carhart還在《紐約時報》上發(fā)文,認為林瓔的設計簡直是“一道恥辱、悲哀的黑口子”,并認為這侮辱了所有參戰(zhàn)軍人。
對作品的批判又衍生至對林瓔身份的人身攻擊,“怎么可以讓一個亞洲人設計一場亞洲戰(zhàn)爭的紀念碑?”“當?shù)谝慌綉?zhàn)軍人遺體運回來的時候,她還只有4歲?!?

圖片來源自 Google 異見者反對的理由包括林瓔的亞裔血統(tǒng)、她的性別、以及她專業(yè)經(jīng)驗的不足。
他們甚至向評審委員會施加壓力,試圖改換方案。最終,雙方在博弈中決定妥協(xié),對原設計進行修改——在兩堵墻之間加上一組老兵塑像,并插上美國國旗。
林瓔的父親曾說,“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個性倔犟,果敢獨斷,才華橫溢而心想事成?!?nbsp;面對反對者的質疑和評委會的讓步,此時的林瓔堅定地站了出來。
她出席辯論并公開表態(tài):這樣的修改將令她的設計毫無意義。林瓔說,這樣的塑像就像是“在別人的畫像上畫胡子”,完全是破壞行為。
即使是在施工期間,這一風波都從未平息。最后美術委員會決定,將雕塑和旗桿置于整個紀念園地的入口處,和紀念墻遠離,最大程度地維護了林瓔最初的設計。
所有的爭取、傷心和委屈,在紀念墻最終完成的那一刻,似乎都變得有了意義——林瓔發(fā)現(xiàn),“當看到它的那一瞬間,發(fā)現(xiàn)和我腦海中的想象相似得驚人?!?

圖片來源自 Google 時間也給出了答案?,F(xiàn)在,越戰(zhàn)紀念墻已經(jīng)成為全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每年,400多萬人來到這里,駐足、懷念,老兵們在反光黑色大理石中看到自己的面龐和逝去戰(zhàn)友的名字,潸然淚下。
這座紀念碑被稱為“美國人的哭墻”,面對它,人們的悲傷情緒在這里得到徹底地釋放,人們紛紛獻上了掌心、膝蓋、擁抱、眼淚以及最誠摯的心。

留園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tài),快捷瀏覽!
圖片來源自 Google 
放下偉大的成就 因為這樣一座紀念碑,林瓔讓美國建筑界記住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榮譽只是一瞬,在紀念碑落成之后,她快速地投入到更多的創(chuàng)作之中,她知道,自己距離心中至高的理想還有很長的距離。
“越戰(zhàn)紀念碑可能是我最為公眾所熟知的作品,我也為之感到驕傲,但它只是我人生當中的一小段,我很慶幸它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因為之后可以把它放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圖片來源自 Google 1986年林瓔在耶魯大學獲碩士學位,次年獲得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yè)后,林瓔在紐約開辦設計工作室,以獨特的藝術理念聞名于美國建筑業(yè),期間她接手了民權運動紀念碑、以及耶魯大學紀念錄取女學生的“婦女之桌”、密歇根大學的“波浪形地域”等設計建造項目。

林瓔為母校耶魯大學紀念開女權運動之先河設計婦女之桌 桌上雕刻著數(shù)字,記載著每年耶魯新生中的女生人數(shù)。
從越戰(zhàn)、種族、到女權,林瓔通過科學、歷史、政治和文化詮釋著自然,其紀念建筑設計更見證了20世紀末美國社會的滄桑巨變。

Civil Rights Memorial 
Groundswell 
Weber House 
Eclipsed Time 
Blue Lake Pass 1983年,在一個國際設計大會上,林瓔和喬布斯相識了,并因為“追求極簡設計“的共同理念成為了好朋友。
在《喬布斯傳》中提到,喬布斯曾邀請林瓔訪問蘋果公司。“有林瓔這樣的人在身邊的時候,喬布斯會有些羞怯,于是他還找來了黛比·科爾曼(第一代Mac團隊的女設計師),帶著林瓔參觀。”
有一天,林瓔看到桌子上笨重的電腦提問道:“為什么你們不把它做得薄一點兒?為什么不做成平板的便攜式電腦?”喬布斯想了想回答說:“那將是我的目標?!?
20年后,蘋果推出了 iPad。喬布斯用現(xiàn)實回應了林瓔最獨到的設想。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可以說,在45歲前,林瓔收獲了大多數(shù)設計師一輩子望塵莫及的成就。
在外人眼中,她年紀輕輕,才華橫溢,憑借出色的才能遙遙站在藝術建筑的巔峰,但她本人卻如同她筆下的作品一般,樸實無華,沒有浮夸的裝飾,但形式獨特、安靜,又富有藝術感。

留園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tài),快捷瀏覽!
圖片來源自 Google 雖然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建筑設計師,但她仍留著學生時期的發(fā)型,在鏡頭前時常露出幾分羞怯,生活中為人低調、純凈淡然,一身書卷氣。
有記者形容她,“總像是匆匆趕去上課而又害怕遲到的大學生”。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并始終保有著那顆對待藝術的純粹之心:“你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因為它對你來說很重要,既使它無法使你變得富有?!?
對于很多國人來說,“林徽因的侄女”是認識林瓔最顯著的標簽,而她卻用獨特的才華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譜寫了一段屬于自己的人生傳奇。
當初姑姑想要進入建筑系讀書的愿望,也在林瓔的身上得到了實現(xiàn)。當她站上領獎臺,作為唯一的女建筑家,也是唯一的華裔,被美國政府授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時,她延續(xù)了林家人的藝術理想。
她說:“過去會告訴我們,將來應該怎樣生活。我覺得這些是我和林徽因、梁思成共同相信的?!?

留園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tài),快捷瀏覽!
圖片來源自 Google 從不了解自己的家族身份,到為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而著迷,在林瓔身上,我們看到:所謂家族傳承,除了財富的沿襲,更重要的是品格與才華的一脈相承......

圖片來源自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