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前言:
維生素D又名陽光維生素。人體皮膚中含有7-脫氫膽固醇,在陽光照射下可轉變成VD3, VD3在肝臟可轉變成25-OH-D3, 25-OH-D3在腎臟可轉變成1,25-(OH)2-D3, 1,25-(OH)2-D3被公認為活性的VD。而25-OH-D3被推薦為VD營養(yǎng)評價指標。近幾年來研究發(fā)現,VD有廣泛的防病治病功能。現扼要回顧。
二 維生素D的功能:
1. 健骨作用:VD可促進鈣、磷吸收并貯存在骨內,減少鈣在腎臟的排泄,因此對骨的健康有決定性作用。VD充足時,可減少兒童的佝僂病及成人的骨軟化癥。
2. 健肌作用:VD能維持神經肌肉交接處的正常作用,有助平衡,減少跌倒,對小腿肌肉尤有幫助,使老年人行動矯健。2007年Broe 把養(yǎng)老院居民(平均年齡89歲)分成兩組,A組為安慰劑,B組每人每日補充VD 800IU,共試驗5個月。結果:A組跌倒率為44%,而B組僅20%。即VD 800IU組跌倒率比安慰劑組下降72%。
3. 防癌作用:近幾年來,大量研究數據證明,VD可降低癌癥發(fā)病率,包括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大腸癌、肺癌、前列腺癌、皮膚癌及淋巴癌等。
a) 胰腺癌: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每日攝入VD 450IU(100IU≈2.5微克),可降低胰腺癌發(fā)病率43%。胰腺癌是一種非常兇惡的癌癥,一旦發(fā)生,存活率僅5%。
b) 前列腺癌:血中VD愈高,前列腺癌患病率愈低。住在陽光少的地方的男人和黑人(包括膚色深的人),患前列腺癌愈多。
c) 乳腺癌:在陽光充足地區(qū)居住的婦女,得乳腺癌較少。血液VD濃度與患病率成反比。2006年Giovannuees 等報導血清25-OH-D3增加25 nmol/L,可使總癌癥發(fā)病降低17%,癌癥死亡率降低29%;消化道癌癥降低45%。
d) 直腸癌:進食高動物性食物和高脂肪飲食易得大腸癌。但如果同時進食足量的VD(每日1000IU),可大大減少患大腸癌的機會。
4. 消炎作用:VD對牙周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都有消炎作用。
5. 可預防多發(fā)性硬化癥:美國用700萬人的血液分析發(fā)現,VD高者患多發(fā)性硬化癥的機會比血液VD低者少62%。
6. 促進胰島素分泌,預防糖尿?。?/b>2006年Targher等研究發(fā)現血清25-OH-D3 少于37.5 nmol/L的人糖尿病發(fā)病率為34.0%,而血清25-OH-D3充足的人糖尿病發(fā)病率僅為16.4%。
7. 抑制肥胖:VD充足時,人體脂瘦素(Leptin)活性加強,有飽腹感,會自動停止飲食。但肥胖癥患者,大量VD溶于脂肪內,VD在血中下降,同時肥胖者對VD有抵抗作用,不能良好利用VD,因而不但引起多吃,愈吃愈多,而且不飽。
8. 延長壽命:法國國際癌癥研究所、意大利腫瘤研究所最近研究證明VD可以延長壽命。他們用57000人為對象,分成兩組:A組每日平均補充528IU VD,B組不補充,經過6年觀察,共有4777人死亡。補充VD(A組)的死亡率比不補充VD(B組)的死亡率低7%。
三 維生素D的需要量: 一般認為每日需進食VD 500—1000IU(12.5—25微克)。美國的標準是:50歲以下,每日200IU(5微克),50—70歲每日400IU,70歲以上,每日600IU。維生素D又名陽光維生素,因此最佳來源是經過陽光照射自身制造。最好是上午9.00—10.00或下午3.00—4.00的太陽,在這些斜陽照射下,暴露面部、上臂、腿約10—15分鐘,每周2—3次,就可以自制VD 2000IU。其次從食物中攝取或服維生素D補充劑。含油脂較多的海魚如沙丁魚,三文魚,蝦等,或強化VD的牛奶,都可以補充VD。美國醫(yī)學科學院推薦血清25-OH-D3作為VD營養(yǎng)評價指標,成人的標準是,少于50 nmol/L 就是缺乏;50—75nmol/L 為不足;大于75nmol/L 為充足。根據這個標準,全球超過十億人VD 缺乏或不足,需要補充。尤其是新生兒,嬰幼兒,孕婦,乳母,老年人均要補充。2009年Ginde報告,美國調查結果,平均25-OH-D3水平為60nmol/L 。血清25-OH-D3少于25nmol/L者由2%升至6%。2007年Wat等指出,62.8% 50歲以上香港人血漿25-OH-D3少于75nmol/L。2003年沈陽60—83歲老年人血漿25-OH-D3為29.0nmol/L。均處于VD缺乏或不足狀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