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用已知經驗去做思考上的外延,也就產生了意識加工。歷來所有的思想、認知都是這么來的。但很多原始的思想或者后來不可靠的認知,關鍵就在這個意識加工上出現(xiàn)問題。 建立可靠的意識加工模式才是可靠認知的關鍵。 人類可靠的認知理論、認知體系其實都是通過“觀念+經驗”這樣順序的方式建立起來的,這個兩者形成一個整體,而整體的前面還可以再任意前置疊加思想,而不可靠的認知體系往往是將這個順序截斷或者反序。 先說截斷,如將“觀念+經驗”截斷,取其中觀念的內容當作獨立的體系,就會有宗教觀(觀念當作真實存在)、哲學本體論(本體概念當作真實存在)、科學概念(科學概念當作真實存在),把觀念、概念當作真實存在,是很多不可靠體系的關鍵。因為無論怎樣復雜,這些都可以歸類與人類意識中的“可結構化意識”類,是符號邏輯系統(tǒng)。符號邏輯的關鍵不是符號,也不是符號和意識抽象的對應,而是基礎的邏輯規(guī)則。當然人類還有“不可結構化意識”,這些我也有說明,這里不重復。 再說反序,也就是“觀念+經驗”變成“經驗+觀念”,這或許就是形而上學吧,中國的太極、陰陽等概念或許就是這么來的。本來是可靠的經驗,變成觀念,成為了不可靠的思想,卻還拿來指導經驗操作。如中醫(yī)本來是很好的系統(tǒng)化經驗體系,但是加上了陰陽五行觀念,用這種觀念指導經驗,就會出現(xiàn)不可靠的認知體系。 所有可靠的體系都是這樣一個順序,數(shù)學理論、可靠的認知學理論,近現(xiàn)代科學理論都是這樣建立的: 對于數(shù)學理論,無論是“可見的數(shù)學”還是極其抽象的數(shù)學理論,就是先建立某種觀念,這個過程是任意的,無所謂的,可以說人人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觀念,在這個觀念下產生概念,概念是發(fā)明的過程。然后才是關鍵的下一步:用經驗(即方法和邏輯)來構建概念之間的關聯(lián),這個屬于發(fā)現(xiàn)的過程,所以很多數(shù)學家到這一步就會歡呼。 對于科學理論,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茖W理論的建立,仍然是先建立觀念,然后在這個觀念上定義概念。下一步,將概念用已經證明的數(shù)學工具整合起來。這里,數(shù)學工具已經通過邏輯上的檢驗,因為基礎邏輯規(guī)則是經驗的,所以整個工具是經驗的;另一方面,將已知的感應信息(或者經驗認知)在數(shù)學工具中找到對應部分,所以整個數(shù)學加工也是對經驗的加工。這樣科學理論其實就是對經驗做經過經驗檢驗的意識加工。這樣的結果是可靠的,當然仍需要可證偽、再重復檢驗。 |
|
|
來自: silence_33 >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