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健康私人管家關注,做您的養(yǎng)生助手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 ——宋 邵雍 《大寒吟》 大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jié)氣輪回。 大寒的意思為天氣寒冷到極點,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日后天氣漸暖。 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的影響,本周北京將成為“極寒”的一周,或為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周。從21日至23日,最低氣溫降至-14℃。白天最高氣溫僅有-3℃到-5℃。 22及23日兩天,強冷空氣將帶來四到五級大風,并可能持續(xù)到25日左右,到月底氣溫逐漸復蘇。 到了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迎新,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lián),準備各種祭祀貢品,同時還要腌制臘肉、臘腸等各種年肴。 古時人們將大寒分為三個階段,大寒后每5天為一個階段: 第一階段:雞乳。大寒節(jié)氣便可以孵小雞了 第二階段:鳥厲疾。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tài)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 第三階段:水澤腹堅。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nèi)(農(nóng)歷),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1、大寒是節(jié)氣轉化的開始,養(yǎng)生不同于小寒,飲食上開始向清淡轉化。 2、大寒又是一年中氣溫最低冷時節(jié),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疾病的高峰期,應適當多吃溫熱、散風寒的食物,如:生姜、花椒、大蔥、紫蘇葉、桂皮等 。 3、最重要的是,大寒也是夏病冬治、祛斑美白的好時機。 大寒養(yǎng)生-日常生活
大寒養(yǎng)生-飲食清淡
大寒養(yǎng)生-養(yǎng)氣血、護肝
大寒養(yǎng)生-艾灸補陽
食材 當歸、生姜、羊肉。 做法 1、砂鍋內(nèi)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nèi),再下當歸和姜片。 2、大火燒沸,打去浮沫,用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即可。 功效 溫中,補血,散寒。
食材 鴨肉、八角 、桂皮、生姜、啤酒、老抽、麻辣鮮、 花椒、 干辣椒、 料酒。 做法 1、熱油將八角、桂皮爆出香味,鴨肉與其他佐料一起爆炒至表面有點微黃,倒入少量啤酒。 2、加醬油、鹽、雞精,翻炒片刻,使作料的香味和調(diào)料的鮮味均勻地裹在鴨肉上,再倒入剩下的整瓶啤酒,入高壓鍋,出氣后壓8-10分鐘。 3、回鍋,加麻辣鮮和花椒,用大火收汁,在湯汁開始變稠時,要不停用鏟子翻炒,直至汁濃并均勻裹在鴨肉上為宜。 功效 養(yǎng)胃滋陰,清虛熱,利水消腫。
食材 牛腩、普洱茶、八角、桂皮、五香粉、醬油、白砂糖。 做法 1、牛腩加入桂皮、八角、五香粉、普洱茶、醬油、白砂糖。倒入冷水,水要沒過牛肉,腌制7-8小時。 2、將牛腩連腌制湯汁和調(diào)料一同倒入砂鍋中。 3、大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2小時即可。 功效 強筋壯骨、補脾胃。
食材 臘肉、冬筍、干豆豉、黃酒、生抽、糖、鹽、青蒜、辣椒。 做法 1、冬筍剝殼去老根切薄片,放入沸水中焯煮5分鐘,撈出瀝干。 2、熱油鍋至5成熱,放入干豆豉煸炒出香味,放入臘肉翻炒至肥肉部分變成半透明狀。 3、放入煮過的冬筍片,加黃酒、生抽翻炒,調(diào)入糖鹽,放入青蒜、辣椒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 清熱、消痰。
食材 胡蘿卜半斤,姜、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1、熱鍋涼油下姜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蘿卜絲,煸炒2分鐘。 2、放醋、糖、繼續(xù)煸炒至八成熟。 3、加入鹽至菜熟后入味精調(diào)味即可。 功效 下氣補中,利胸膈,調(diào)腸胃,安五臟。
|
|
|
來自: 秦嶺之尖 > 《四季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