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狹頌》,摩崖石刻,漢代隸書,全稱為《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因篆額有“惠安西表”四個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稱《李翕碑》、《李翕頌》,俗稱《黃龍碑》。東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鐫刻,位于甘肅成縣西狹中段青龍頭,與《郙閣頌》和《石門頌》,號稱“漢代摩崖三頌”。

《西狹頌》主要記載了東漢武都郡太守李翕,率眾開天井道的歷史政跡。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開創(chuàng)書家落款之先例。此石刻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zhèn)?,筆力遒勁。
西狹棧道位于甘肅隴南成縣正西的峽谷內,西狹棧道是古代由下辨(今成縣)連接武都過陰平(今文縣)入蜀的重要通道?!段鳘M頌》摩崖石刻,位于離成縣縣城13公里處的西狹中段之青龍頭南側,距谷底約10米?!段鳘M頌》是漢代摩崖石刻中現(xiàn)存狀況最好的一通石刻,1962年被列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已由當?shù)卣鲑Y建碑亭保護。

《西狹頌》的主旨,在為漢武都太守李翕修治西狹棧道而記事頌功。根據(jù)題署第九行所記,“從史位下辨仇靖字漢德書文”可知,《西狹頌》為李翕的從史仇靖所撰并書。據(jù)研究,西狹附近的摩崖《郙閣頌》《天井山記》《耿勛表》都為仇靖所撰。從史,是漢朝郡縣不列入諸曹的散吏。《西狹頌》摩崖石面自然凹凸,通高3.15米,寬2.25米。內容共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頌文,高、寬均為1.45米呈正方形,銘刻頌文20行,行14-20字不等,計385字。記述李翕生平,稱頌其率眾修復西狹山道,造福于民、施行傳下、屢治祥瑞的政績。
第二部分即額題篆書“惠安西表”四字,寓惠康安民之意。第三部分為“五瑞圖”及其題記,即黃龍、白鹿、木連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題記2行,計26字。第四部分為位于頌文左側的題署,12行,計142字,記錄參與建造者的郡縣官員12人之名、字、職及籍貫。第五部分為摩崖圍側所勒兩宋、明、清以至現(xiàn)、當代士人官員、名家的歷代題記30余則。

《西狹頌》主要藝術特色和歷代評價:1、書法特色。《西狹頌》結字勢方意圓,挪讓得體,用筆凝練瘦挺,勁拙四溢,表現(xiàn)出一種“古而肆、虛而和”、疏宕寬博一路的書風特色。細品其書,首先用筆縱橫捭闔,揮灑自如,筆致或方或圓、或柔或剛、或斂或放,自然生動;其次,此碑結體寬博疏朗,字畫多作橫向取勢,極意書寫,偏旁揖讓、點畫排疊、分行布白等,都給人一種寬松得宜的感覺。再次,此碑氣格古逸渾穆,宏偉壯觀,通篇行氣整肅,章法茂密,雖雄渾豪放,卻毫不粗率,一點一畫都十分精到,富有筆意,字里行間蘊寓著既古樸雅逸,又雄渾肅穆的書韻,使人觀之,不時能獲得一種壯美和優(yōu)美并存的藝術感受。
2、圖文并茂?!段鳘M頌》摩崖石刻,不僅以其氣韻高古的書法藝術為中外書家所稱道,而且這種集篆額、正文、題名、題記及刻圖為一體的完備形制,在歷代碑刻及摩崖石刻中實屬罕見?!段迦饒D》作為《西狹頌》摩崖的一部分,具有插圖性質,象征李翕主政期間政通人和,五谷豐登,民樂其居,是對碑文的形象補充。二者聯(lián)系起來看,圖文相應,虛實相生,是東漢摩崖石刻藝術中圖文并茂的佳篇奇構。

3、文學價值。除書法藝術特色外,有學者專門對《西狹頌》的思想文學價值進行了探討。如學者蒲向明《論〈西狹頌〉摩崖的文學價值》一文中指出,《西狹頌》的思想性有三點:一是積極“用世”觀念的彰顯;二是倡揚仁愛和德政思想;三是民本思想。其文學性主要表現(xiàn)在寫作手法上繼承了《詩·頌》的莊重典雅,又汲取了漢賦的鋪排渲染。其次是文章有著豪邁的氣勢。三是在實錄的基礎上塑造形象,避免了平鋪直敘,使人物具有深動的藝術力量。四是在語言上注重提煉和引用經(jīng)典,提高文學表達的藝術性。
《西狹頌》最早記載見于北宋,歐陽修的《集古錄》稱《西狹頌》為“李會碑”,并對其中的語言使用和文字的舛誤做了腳注,“刻畫適完,非其訛誤,疑當時人語與今異,又疑漢人用字簡略,假介不同爾?!?/span>

評說《西狹頌》較為詳細的是曾鞏,他在《南豐集》中的《元豐題跋》糾正說:“得歐陽永叔《集古錄跋尾》以為李會,余亦意其然。及熙寧十年,馬城中玉為轉運判官于江西,出成州所得此頌以視余,始知其為李翕也。永叔于學博矣,其于是正文字尤審,然一以其意質之,遂不能無失。則古之人所以闕疑,其可忽歟?”
南宋趙明誠《金石錄》,洪適《隸釋》、《隸續(xù)》,婁機《漢隸字源》,清代葉奕苞《金石錄補》,錢大《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翁方綱《兩漢金石記》,王念孫《漢隸拾遺》 皆繼前人載有《西狹頌》。王昶《金石萃編》云:“二仇(仇靖、 仇紼)蓋深于文學者,義深也?!?錢大昕最先在《潛研堂金石文跋尾》 中,提出《西狹頌》 的中心人物李翕,疑是《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 中“多殺降羌,倚恃權貴,不遵法度。歸到官,條陳其罪”的屬國都尉李翕,并提出“蓋后來治行或減于前, 而石刻亦容有溢美也” 的判斷。

《西狹頌》書法價值歷代評價頗高。清方朔《枕經(jīng)堂金石書畫題跋》譽其“寬博遒古”。徐樹鈞《寶鴨齋題跋》云:“疏散俊逸,如風吹仙袂,飄飄云中,非復可以尋常蹊徑者,在漢隸中別饒意趣?!睏顛s跋稱:“細玩結體,在篆隸之間。學者當學其古而肆,虛而和?!睏钍鼐础镀奖洝贩Q:“方整雄偉,首尾無一缺失,尤可寶重?!绷簡⒊侗稀吩疲骸靶圻~而靜穆,漢隸正則也?!?/span>
《西狹頌》臨習要點:《西狹頌》是學隸的極好范本,初學者在臨習時,要緊緊抓住《西狹頌》雄偉疏宕的特點。在臨寫時,用筆要筆健墨酣,力注筆端,點畫要圓潤篤實,頓挫而行,蓄勢要厚。結字要注意疏密調勻,不要過分緊縮。對于那些在用筆和結體上的各種細小變化,要特別注意,不要一味憑印象去千篇一律地套,否則此碑自然、古逸的神韻風采則會喪失貽盡。

《西狹頌》在三頌中保存最為完整,在漢碑中地位突出,雄厚古樸是其最明顯的藝術特點。古人云“偏工易就,盡善難求”?!段鳘M頌》是字徑相對比較大的漢隸,又是摩崖石刻,在線形、線性、線質塑造上有一定難度,從寫實到寫意的跨越,更多地是追尋精神層面的東西?!段鳘M頌》雖沒有《石門頌》的開張,和《張遷碑》的方拙,但它更雄渾古樸,氣象恢宏,內涵豐富。學習《西狹頌》一方面要多讀帖、多思考,另一方面還要與相類似的《肥致碑》結合學習。
《西狹頌》的筆法非常豐富,有藏有露,方圓結合,曲直兼?zhèn)洌p重俯仰,一派天姿。其用筆看似平淡,實則骨力內含,表現(xiàn)手法多樣,或提筆裹鋒,或逆鋒鋪毫,筆有盡而意無窮。其中有很多字和偏旁直接融合了篆書篆法,因為處理得當,使得該碑結字頗具古厚古拙氣息。

《西狹頌》的結構特征主要是氣勢開張、篆隸結合、方圓兼具、拙內藏巧、生動自然。字有斜正、險側、大小錯落等姿態(tài),審美內涵是雄渾古樸、敦厚蒼茫而能拙柔簡約。讀帖時,我們要關注字形結構,同時要觀察它的筆勢和字勢,“筆勢”主要是指單個字筆畫收放的變化,而“字勢”主要是筆畫位置的錯落,比例上有所變化。
《西狹頌》偏重于“意”,“意”是“法”之上的意蘊表現(xiàn),即神采。漢人精神張揚,氣象大,天真爛漫,有味道,有情調?!段鳘M頌》字形結構有趣,有的樸厚,有的可愛,有的充滿稚趣,有的憨厚。放眼看去,大大小小,錯錯落落,活脫自然,呈現(xiàn)出一派爛漫天姿。

明白《西狹頌》的結體特征后,還要注意參照清人墨跡,如鄭谷口的機靈勁,伊秉綬的憨厚勁,陳鴻壽的放浪勁,鄧石如的平和勁,趙之謙的結實勁等,進一步理解筆法的運用,既是一種運動狀態(tài),更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從速度、虛實、比例等方面去感受此碑,而不是局限于原碑上字的筆畫粗細,要守住宏觀,深刻地感受微觀變化,體會《西狹頌》的生動自然。
整體看來,要注意《西狹頌》的線質和形勢。隸書說到底是線質的問題,支撐點畫結體的東西就是線質。好的線質才能表現(xiàn)出隸書的雄渾剛勁和拙樸深沉。把握好形勢,“形”是指粗細方圓,大小正側等;“勢”是指提按頓挫,輕重快慢,離合繼續(xù)等。“形”與“勢”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形勢相融,造就有血有肉的書法藝術形象。讀帖時要把握《西狹頌》外在的態(tài)勢與內在的品格,通過字形結構,包括筆勢、字勢等方面的運用,體會其生動有趣的點畫、結體及由此分割出的空白,獨具魅力而富有生命意趣的精神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