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博物館以龐雜豐富的收藏傲立于世界頂級博物館中。近300年的歲月中,它收藏了來自全球數百萬件人類文明遺產。博物館根據不同文明形態(tài)把這些瑰寶進行分類展出,用實物構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發(fā)展史。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2.3萬件中國文物棲身于大英博物館中,包括玉器、青銅、書畫、瓷器、造像、漆器、金銀等項目。 外國人搞不懂,中國人為啥那么喜歡玉。玉不就是石頭嗎?沒錯。玉是石頭,但石頭不都是玉。玉是中國的國寶。 “國”和“寶”兩個字里都有“玉”。大英博物館里,除了中國展廳有玉器,還辟了一室,在33號b,專放中國歷朝歷代的玉器。 ![]()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三千多年。加上之前有傳說的歷史,“上下五千年”。中國玉器的歷史,已有八千年。上海博物館中的“玦”,屬8000年-7000年前的興隆洼文化。大英博物館中的這枚“玦”斷了一半,但還可看出寬耳大眼的豬首,應該是紅山文化的豬首龍,距今6000年-5000年。 ![]() 在遠古時代,玉是禮器,是用來祭天祀地、溝通神靈的。玉璧是祭天的。距今5200年-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了很多玉璧。小時候,讀過“和氏璧”的故事,印象很深。卞和為什么這么癡迷呢?獻了兩次玉,遭了兩次罪。第三次,才被認可,做成“和氏璧”。和氏璧使我學到了2個成語。秦昭王愿以15座城池換取和氏璧??梢姶髓怠皟r值連城”。藺相如不辱使命,冒死帶回玉璧,“完璧歸趙”。 ![]() 出廓璧,在圓形輪廓外雕有龍鈕。戰(zhàn)國時較流行。可惜,此璧殘了。 ![]() 長了牙的玉璧,俗稱“玉牙璧”,像機器中的一個齒輪。大名“玉璇璣”。《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蔽鳚h孔安國解釋:“在,察也;璇,美玉也;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鼻迥﹨谴蟪螒岩伤菧喬靸x中所用之機輪??墒牵@樣的渾天儀在哪里呢?出土的都是孤件,邊上都沒有渾天儀。 ![]() 3塊玉璜,拼起來就是一件完整的璧。 ![]() 中間突出一圈,第一次看到。是“高領璧”。很形象。 ![]() 孔比邊小的稱“璧”;孔和邊相等是“環(huán)”;孔比邊大的叫“瑗”?!啊蓖酢弊制缘淖执蠖嗯c玉有關?!巴酢弊制云鋵嵤恰坝瘛弊制?。 ![]() 玉琮,內圓外方,可能與古人“天圓地方”的概念有關。祀地的禮器。 ![]() 角上有獸面紋。 ![]() 雞骨白,良渚文化玉琮。距今5200年-4000年。 ![]() 冠狀器,良渚文化的。 ![]() 玉面神人像。眼睛突出,剔地陽紋。雕刻工藝水平更高。應該是石家河文化的。距今4600年-4000年。上海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神人”也是石家河文化的。 ![]() 玉戈。已有青銅配件,商代玉戈和周代的玉圭已很接近,是后代尖頂玉圭的祖形。 ![]() 玉冠,饕餮紋,“臣”字眼。 ![]() 玉管和玉璜。 ![]() 一套完整玉飾。 ![]() 東周玉龍佩。 ![]() 龍,在古代是君王才能用的。 ![]() 玉,也不是普通人可以佩的。玉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征。 ![]() 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沒了規(guī)矩,玉器也走下了神壇。秦朝時間太短。到了漢,玉器的發(fā)展又是一個高峰。 ![]() 器物多樣化了。 ![]() 日常用品也出現(xiàn)了。 ![]() 這是仿牛角杯嗎? ![]() 玉瓶上螭龍盤旋,海水翻騰。 ![]() 高浮雕,穿云龍,漢代特色。 ![]() 劍飾4件套,成為標配。這是其中的劍珌,安在劍鞘尾端的玉器。 ![]() 劍璏,劍鞘上的玉帶扣,可穿系于腰帶上,將劍固定于腰間。前面一個入土后遇石灰沁,呈乳白色。不透明,但有歷史的厚重感。 ![]() 玉腰帶,唐代的。 ![]() 這款雕得精細,塊塊有龍。 ![]() 玉帶扣,晶瑩剔透。 ![]() 鏈條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 ![]() 紅色花片和玉佩,明代的。 ![]() 古玉簪。 ![]() 透雕玉龍牌。 ![]() 梅花伴龍舞。 ![]() 要說透雕,這透得厲害了,一層一層的。 ![]() 這也算透雕,裝飾性很強。 ![]() “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就是傳說中的夜光杯嗎? ![]() 痕都斯坦風格的青玉。薄到透光,成夜光壺了。 ![]() 碧玉筆筒。 ![]() 與白玉相比,如何? ![]() 鎮(zhèn)紙,雕得真好! ![]() 筆洗,魚在水中游。 ![]() 活靈活現(xiàn)的兩條魚。 ![]() 這條魚怎么樣? ![]() 唐宋玉器,走向世俗化。 ![]() 玉杯,薄嗎? ![]() 還有更薄的,上面還雕花。 ![]() 為了保護玉器,瓶口包金。 ![]() 杯、瓶的線條都非常舒服。 ![]() 宋童子 ![]() 燈光一照,像透明玻璃。 ![]() 爐頂,透雕功夫了得。 ![]() 與宋同時期的金代以“春水”、“秋山”著稱。 ![]() 鴛鴦造型,生動活潑。 ![]() 帽花 ![]() 皇帝玉璽,威嚴大方。 ![]() 換個角度看看,龍鈕雕得多么精壯! ![]() 竹林中,一人撫琴,一人聽音。是“高山流水”圖嗎? ![]() 尊者演講,童子聽課。一上一下,互相呼應。 ![]() 松下羅漢,人物生動。 ![]() 山中隱士,文人理想。 ![]() 佛手花插,“佛”、“?!蓖?,多福之意。 玉花插,雖然已不是普通花插那樣的實用器,但畢竟還是花插。似乎應該豎起來放才對。北京故宮中的清黃玉佛手花插就是豎起來擺放的。 ![]() 銀杏落葉,金黃一片,讓你生出許多想象。設計感很強,是現(xiàn)代作品。從構圖到雕工,現(xiàn)代意味很濃。 ![]() 最后,大英博物館還放了一塊原石,似乎在提醒大家,看好了,這才是真正的玉。 ![]() ![]() ![]() ![]() ![]() ![]() ![]() ![]() 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2.3萬件中國文物棲身于大英博物館中,包括玉器、青銅器、書畫、瓷器、造像、漆器、金銀器等。然而,由于展示空間有限,大部分中國文物都被精心保管在現(xiàn)代化庫房里,拿出來展示的只占總數的1/10,分布在中國廳、中國玉器廳和珀西沃·戴維爵士藏品廳(中國瓷器廳)。華美的陶瓷體現(xiàn)了中國人高超的工藝和優(yōu)雅情調,書法、繪畫勾勒出文人的遁世哲學和縝密心思,而古玉、青銅及佛像主要講述的是古代華夏從自然崇拜、祖先祭祀到神靈信仰的精神寄托。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玉器體系非常完整。自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璧到明清王朝的玉杯、玉碗、玉擺件,觀眾足以通過這些晶瑩剔透的美石領略中國獨特的玉文化,體驗華夏先祖敬畏自然并欣賞自然的復雜內心。 ![]() 東周或漢初,公元前3-2世紀;漢,公元前1世紀-1世紀 這個隆起的圓形飾板下有一個青銅鍍金底座(1號),上面刻有一條龍及類似老虎的生物形象。這個飾板可能曾經被固定在某些如今已經消失的有機物或者金屬制品上。2號和3號都形似一張面孔,一個是長角怪獸臉,另一個是類似老虎的臉。 ![]() 翡翠箭瓶 伍爾夫家族借展 古代投壺游戲,即用箭投酒壺。該翡翠瓶就是投壺游戲中壺的縮小版。 ![]() 玉帶板 14-17世紀 這里展示的大部分玉帶板都于明朝制作,時間在14-17世紀之間。1號是時間最早的一塊,制作于唐代,可以追溯到8世紀,刻畫的是一個亞洲樂師吹笛子的形象。音樂和舞蹈是唐朝宮廷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許多飾帶組在每一塊上都會刻畫一個不同的異域樂師和樂器。2號展示了一頭獅子在追逐繡球的圖案。許多玉帶板還會描繪龍飛騰在云間或者草木中的形象。6號就展示了一條龍正在飛躍一座海浪間的小島山時的情形。 ![]() 白玉對碗 明-清,16-18世紀 這兩只白玉碗組成了完美的一對。 ![]() 玉劍飾 東周、秦漢,公元前4-1世紀 在劍上裝以玉配飾,可以將金屬武器的力量與玉石的能量結合在一起,幫助抵御死亡與腐朽。配飾包括劍首、劍格及劍珌,保護劍鞘不被劍所刺破,同時將劍鞘固定在腰帶上。 ![]() 佛手 明末或清初,17-18世紀 該玉雕表現(xiàn)了一只佛手的形象,由于佛手近乎都是果皮,是一種不可食用的植物。在中文中,這種植物之所以被叫做“佛手”,是因為它的形狀猶如佛的一種手印,食指和小指指向上方。佛手被視作能帶來好運,有濃郁的氣味,通常在新年時被放在瓷碗中供奉在家中神像的神龕前,也被用來清新房間空氣。 ![]() 宮廷頭飾與發(fā)簪 宋或金,12-13世紀;明,15-16世紀 該頭飾刻有四條龍的形象,以精細的淺浮雕工藝表現(xiàn)。頭飾上有孔,可插入發(fā)簪固定于發(fā)間。在重要場合,通常文武官員會佩戴類似的頭飾。該展品可追溯至明朝末年,類似的頭飾相當稀有。 ![]() 玉璧 東周-漢,公元前3-2世紀 4號玉璧由玻璃制成。早期的中國玻璃十分有特色,有著與玉相近的質感。通常那些買不起玉卻堅信與玉類似的材料可以起到相同身心保護作用的人會用玻璃。5號玉璧上刻有鳥的圖案,而6號玉璧則有四個獸頭,外圈圍繞著交織纏繞的卷紋。5、6號玉璧的中央部分都有十字紋圖案覆蓋,當玉璧移動時,這個部位光線閃爍。 ![]() 玉蟬 漢,公元前2-1世紀 玉蟬,自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將玉蟬放于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復活。把蟬佩于身上則表示高潔。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 ![]() 玉容器及玉杯 明,16-17世紀 該容器狀似一只扁花瓶,器身刻有饕餮紋或神獸紋,瓶頸兩側有螭龍形象。容器仿制周朝的青銅容器而成。 ![]() 花瓶 金-明,13-16世紀 該花瓶的形狀仿制古青銅容器“壺”而來。瓶身的花瓣紋路是一種漢代玉器上常見的圖形。 ![]() 弧形垂飾 清,18-19世紀 這件仿古垂飾很有可能是某件西周玉器的仿制品,但形狀和重量都超過它模仿的原物。方于魯主持撰制的《方氏墨譜》一書將制墨者制造的各種類型墨錠的形狀和花紋圖樣都描繪出來,其中就有這件西周玉器的圖案。 ![]() 鑲金邊玉杯 清代 清王朝(1644-1911年)前50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自1759年,中國掌管和田玉生產區(qū),使得玉石的供應更加充足。許多莫臥兒玉器都是這一時期收到的貢物,然后中國工匠對其進行仿制。該玉杯表面有蓮花浮雕以及茛苕植物,有蓮花芽形的杯把。 ![]() 荔枝紋盒;紅漆盒 荔枝紋盒的雕飾具有漆器雕飾的風格。荔枝象征豐饒以及婚姻生活。 ![]() 蓮間鯉魚玉雕 明末或清,17-18世紀 該玉雕的形狀為一條鯉魚在蓮花、蓮葉間游動。漢語中,“魚”和代表充裕的“余”發(fā)音相同,因此,魚成了富裕充足的象征。該玉器由蘇欣潔(Yankit So Martion)的親友提供,作為對她的紀念。蘇欣潔是中國食品歷史學家、作家,也是大英博物館的支持者。 ![]() 玉章 漢,公元前3-2世紀 公共及法律事務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印章。漢朝時,印章通常由金、銀、青銅及玉制成,上面刻有主人的名字或頭銜。印章通常很小,穿線掛在腰間的腰帶上。中國人相信來世是今生的延續(xù),因此去世時將自己的印章帶走能夠保證來世還能享有今生的權力。 ![]() 莫臥兒風格玉碗 清,18世紀 “痕都斯坦玉”外壁很薄,裝飾有花形紋路。 ![]() 玉器與黃金 東周,公元前6-5世紀 公元前8-7世紀,黃金從中亞引進中國。玉石雕刻者們開始模仿黃金制品的外形,將新的形狀和樣式融合到玉器的制作中。利用黃金很容易打造的裝飾物,例如紋理精美的浮雕或者透雕,也被用在了玉器的制作中。而且,那時起玉器的裝飾面也能像黃金一樣反射光。 ![]() 中國及草原地區(qū)的玉、滑石及青銅帶板 公元前4-3世紀 自公元前8世紀以來,中國鼓勵城市與西部及西北部地區(qū)的游牧民族進行兩種文化間的貿易往來。游牧民族佩戴的帶板,起初是用黃金和青銅制作的。中原人民似乎是仿制了這種大的長方形帶板。中、西亞地區(qū)民族的人民同樣也將戰(zhàn)爭中的動物圖形運用在其中,并且著重刻畫動物的輪廓而不是正面形象。這兩種想法都被中原人民所采納利用。 ![]() 玉豬 漢,公元前1世紀-1世紀 人們在許多漢代墓中都發(fā)現(xiàn)了玉豬,形象從寫實到抽象均有。它們一般用作壽衣或者墊子上的鎮(zhèn)壓物,盡管有時也被發(fā)現(xiàn)握在死者手中。對中國的古代人民來說,豬代表著多產和財富。 ![]() 玉覆眼 漢,公元前2-1世紀 該眼罩上用線勾勒出瞳孔的形狀。眼罩上有孔,可將其與布或其他材料相連。 ![]() 韘及垂飾 東周,公元前5-3世紀;漢,公元前3-2世紀 韘是扳指的前身,扳指通常是弓箭手戴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隨后,扳指變得越來越精致,其實用功能慢慢減弱而禮儀功用慢慢突出。這一點從扳指上越來越精致的垂飾就可以知道。 ![]() 玻璃墓葬飾板 西周,公元前3-1世紀 公元前5世紀起,中國人就開始從西方進口玻璃,100年后開始自己制作玻璃。玻璃飾板用磨具制作,比起裁切、打磨、雕刻玉石來說,玻璃更加快捷,成本也更低。這個薄薄的盤狀玻璃飾板與那些同時代用于制作生鐵、皮盔甲的飾板類似。它們顯示了玉衣的確是死后軀體的保護層。 ![]() 方彝(青銅禮器)及帶蓋容器 商,公元前12世紀;清,18世紀 容器的形狀和紋路均模仿青銅方彝而來。在清朝時期,工匠就開始用美玉雕刻此類容器。容器上有乾隆御印。 ![]() 花形杯 明末或清,17-18世紀 杯身有精細的梅花樹透雕,花間有一條龍游戲其中。 ![]() 羅漢 明末或清,17-18世紀 這是一件裝飾性玉雕,玉雕圖案受到木版畫的啟發(fā),表現(xiàn)了第五羅漢(佛陀的弟子)坐在巖石間的樣子。 ![]() 葉形杯 唐,8-9世紀 該玉杯形狀受到黃金或銀質容器的影響,杯身為葉瓣形狀,底部刻有一個漢字。 ![]() 石間羅漢玉雕 明末或清初,17-18世紀 該玉雕表現(xiàn)了第九羅漢坐于石間的樣子。人物形象刻畫逼真,玉雕上寫有漢字。 ![]() 宋朝玉碗 宋,12-14世紀 該玉碗根據瓷碗仿制而來。 ![]() 來通杯(角形酒器) 明,16-17世紀 漢朝時期,中國的宮廷之上十分流行中亞的奢侈品,這種角形造型就是在當時被引進中國的。而杯子上龍頭吞杯的樣式則可能是后來的發(fā)明或者仿古而成。 ![]() 玉帶頭、玉帶扣及玉帶鉤 明,14-15世紀;清,18世紀;元或明,13-15世紀 玉帶頭(8號)制成一株花草的形象,中間有狹槽可以穿腰帶使用;帶扣(9號)分為兩部分,刻有龍騰云間的圖案。 ![]() 蘆葦雙魚盤 明末或清,17-18世紀 鳥、魚戲水的場景圖案常常出現(xiàn)在明后期的器具上。該玉盤上刻有雙魚嬉戲于蘆葦叢中的場景圖案。 ![]() 玉碗與銀碗 宋,11-12世紀 玉碗宛如一只編籃,其原型很有可能是一件金屬容器,與它旁邊的銀碗相似。 ![]() 頭飾 元或明朝初年,14-15世紀 該頭飾表現(xiàn)了一條盤龍的形象,龍爪緊緊扣住一顆珍珠。許多類似的裝飾后來都被改做成青銅器皿的蓋鈕。 ![]() 莫臥兒罐與杯 18世紀 乾隆皇帝征服新疆后,中國進口了許多所謂的“痕都斯坦玉”,尤其是在18世紀后半葉。其中許多是在北印度的莫臥兒王朝制作的,還有的可能來自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還有一些可能是新疆本地生產的。通常人們很難分辨這些玉器中哪些是莫臥兒玉,哪些是中國對莫臥兒玉的仿品。 ![]() 18塊玉帶組 唐,7-8世紀 眼前的這組玉帶由兩塊鉈尾、四塊正方形帶板及十二塊稍小的帶板組成。帶板前面富有光澤,后面則無光。所有的帶板在后面都有小孔,可穿入皮帶或者布帶。像刀一類必要的物件則掛在兩條穿在帶板狹縫間的帶子上。這個部分很重要,因為古代中國的服裝上沒有口袋。 ![]() 石榴喜鵲盒 明-清,16-18世紀 玉盒上裝飾有石榴樹圖案,有喜鵲站立其間。石榴寓意著豐饒而喜鵲代表著快樂。 ![]() 組垂飾 唐,7-8世紀 這組垂飾包括兩個云形飾物,兩個弧形(璜)飾物及四個珠子。類此的組垂飾可以很清晰地在唐朝壁畫中的人物身上看到。 ![]() 身體塞 東周-漢,公元前4-2世紀 ![]() 乾隆玉果盤 乾隆皇帝在1736-1795年間統(tǒng)治中國。他是藝術的支持者,在他統(tǒng)治下的許多上等玉器都帶有乾隆御印款識。 ![]() 仿漆器玉盒 該玉盒形狀及裝飾紋樣都模仿漆盒而來。 ![]() 白玉鼻煙壺 清,18世紀
![]() |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