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江革·負母逃難 亂兵四起路茫茫,背負慈親避禍殃。 盜舉鋼刀聲喝問,膝沉跪地淚沾裳。 “身隨刀俎憑君斬,求留老母度殘陽。” 匪首垂眸收利刃,“孝兒怎忍再相傷”。 核心解讀:跪地乞命非畏死,孝心化刃見天良 詩外話:亂兵之下,孝心是最硬的鎧甲。江革跪地乞命,不是怯懦,而是對母親最深的牽掛——所謂孝,是危難時的不離不棄,是絕境中寧愿犧牲自己,也要護住至親的堅定。
六、黃香·扇枕溫衾 九齡失恃淚痕干,獨伴嚴親度暑寒。 炎夏扇席汗沾背,寒冬暖被凍鼻尖。 父撫兒頭嘆“何忍”,笑回“爹暖我心寬”。 “不是孩兒多懂事,只記娘曾親樣傳。” 核心解讀:孝行本無奇,薪火承親意 詩外話:九歲孩童的孝,藏在炎夏的扇風里,躲在寒冬的暖被中。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只有日復(fù)一日的體貼——所謂孝,是把父母的辛勞看在眼里,把長輩的教誨記在心上,用點滴行動延續(xù)愛的傳承。
七、王祥·臥冰求鯉 河封三尺傳佳話,赤身貼岸起霜花。 手摳冰縫血珠滲,耳盼鱗光忘痛麻。 忽聞冰裂驚殘夢,鯉躍寒波向暖劃。 抱魚奔家呼“娘醒”,身僵猶把錦鱗夾。 核心解讀:血肉融冰非神力,精誠所至鯉自來 詩外話:寒冬臘月,赤身臥冰,不是迷信奇跡,而是孝心到了極致。王祥的堅持,讓冰冷的河水泛起暖意——所謂孝,是為了長輩的心愿,甘愿忍受萬般苦楚的執(zhí)著,是“只要娘能安康,我苦點算什么”的純粹。
八、吳猛·恣蚊飽血 夏宵無帳蚊聲亂,父枕殘燈睡得酣。 赤膊移凳床前坐,甘將血肉作蚊餐。 膚間癢起牙輕咬,怕擾酣眠不敢言。 父醒見疹心疼問,笑答“蚊去好安眠”。 核心解讀:童身作屏障,笑靨掩痛痕 詩外話:沒有華美的辭藻,只有赤膊喂蚊的笨拙。孩童的孝,從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寧愿自己滿身紅疹、忍癢不語,也要護長輩安睡的真心——所謂孝,是把親人的舒適放在首位,默默承受委屈的溫柔。 主編推薦語: 這些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千年,不是因為情節(jié)有多曲折,而是因為孝心從未過時。如今的我們,不必臥冰求鯉、恣蚊飽血,但一聲清晨的問候、一次耐心的陪伴、一頓親手做的飯菜、一場貼心的攙扶,都是對孝道最好的延續(xù)。 孝,從來不是遙遠的傳說,而是藏在日?,嵥槔锏臏厝?。愿我們都能在歲月中,傳承這份溫暖的文化基因,讓孝親敬老成為最動人的家風,讓千年孝心,在當下綻放新的光芒。 致敬董雨蘭老師,以筆為橋,讓傳統(tǒng)孝道從古籍中走出,變成可吟、可感、可共情的人間暖意——這組詩,值得我們讀給孩子聽,也讀給自己聽,在平仄間重拾親情里最本真的溫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