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映潮說 我們對語文教學的研究,一直將主要力量放在閱讀教學上,對練筆與寫作的訓練,至今沒有什么像樣的突破。從課堂教學的實況來看,也很少觀察到閱讀教學中由學生集體進行的有效動筆訓練。這一方面是教學習慣陳舊的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讀寫結合”缺少務實、深入的嘗試與研究。 落實課堂微型寫作活動的設計 余映潮 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閱讀課堂教學必須加大“寫”的訓練力度。從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與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角度來說,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把這件“很大”的事情做好,著眼點卻可以很小——那就是多組織課中微型寫作的活動。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穿插一點微型寫作活動,有不少的好處: 能夠表現(xiàn)教師關注學生的終身受用的最重要的能力的訓練;能訓練全班學生的動筆能力,提高課時教學效率;能夠真正地將成塊的時間交給學生,豐富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能增加課堂教學的美感,使之既有讀寫結合的課中活動,又形成動靜有致的教學節(jié)奏;能提高教師提煉、利用教材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師設計教學的水平;能夠有效遏制提問過多過細的教學現(xiàn)象,讓學生真正受到有力度的語言學用訓練,讓學生不怕寫、能夠?qū)憽⑾矚g寫…… 閱讀教學中的微型寫作活動,幾乎可以覆蓋課文學習中的一切內(nèi)容,有著如下一些主要特點: 1.它是一種最實在的有一定難度的語言學用活動,2.它是課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一種活動方式,需要確保給予學生以時間;3.它能夠讓全班任何一位學生都動筆,于學生而言它是最“公平”的課堂訓練方式之一;4.它可以出現(xiàn)在課堂閱讀教學的任何一個時間段中,無論是課始、課中還是課末,但不允許用課外的事先寫作來弄虛作假;5.它與課文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血肉相融,能有效地深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6.它追求角度細膩、方法靈動、形式多樣,沒有模式化的要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才能表現(xiàn)出富有美感的教學創(chuàng)意。 閱讀教學中的微型寫作活動,有豐富的形式與角度。如: 1.用詞寫話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也可以是“用短語寫話”、“用句子寫話”?!霸挕?span>的著眼點眾多,寫作范圍寬廣,內(nèi)容豐富多彩。如《白鵝》品讀之后,可請同學們自由寫話,任選課文中的五個短語描述高傲的白鵝。 2.內(nèi)容概寫 可以概寫文意、情節(jié)、手法、人物、結構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在概寫中指導學生運用語言,在概寫中訓練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安排直接概寫的活動,也可以設計“側面”概寫的活動。 如《十年后的禮物》的課文概寫活動是:請同學們給這篇課文再擬一個標題并說明理由。 同學們擬出的“課文標題”有:“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那個和氣的城里人”、“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諾言”“最好的禮物”、“音樂家的祝?!?、“生活啊!我愛你”等。教師在這里設計“擬標題”活動就是一種“側面”手法——沒有要求“概寫”但實際上就是“概寫”。 再如《給予樹》的教學,請同學們每人寫一句話,說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同學們寫出來的句子有: 這是一個很美妙的小故事。 這是一個關于圣誕節(jié)的故事。 這是一個寫金吉亞給小女孩買禮物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xiàn)家庭生活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xiàn)孩子的愛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xiàn)媽媽能夠理解孩子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xiàn)善良表現(xiàn)仁愛表現(xiàn)同情心的故事。 …… 新課標大語文相關好書推薦 《高考滿分作文模板》 內(nèi)容全新升級 一線名師的教研成果,主題導入 必備頒獎詞、必備素材、必備模板四個板塊設置 教你如何運用素材寫好作文~ 下單即可獲取【13節(jié)】配套課程 掃碼即可了解或下單 又如《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可以運用教師“寫一半”、學生接著“寫一半”的方法,寫出課文概說的內(nèi)容: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 3.句式學用 這是一種最基礎的訓練學生學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形式的微型寫作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其教學資源可以說無課不在、琳瑯滿目。在實際的運用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學著寫”,也可以讓學生“學著說”。如《桂林山水》的教學,僅下面一個美段的資源就足以形成學生的朗讀、背誦、句式學用等多個方面的語言學習的活動: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4.段式學寫 這是非常實在的語言學用活動、結構分析活動、思維訓練活動,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片段寫作或口頭表達的語言能力。其教學資源同樣沉睡在課文之中,需要我們提取與運用。如《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就有美妙的“總分”式的寫景美段可供我們學用: 雅魯藏布大峽谷,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蒼蒼的原始林海,云遮霧涌,神秘莫測。大峽谷的水,從固態(tài)的萬年冰雪到沸騰的溫泉,從涓涓細流、簾簾飛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態(tài)。大峽谷的山,從遍布熱帶雨林的山脈到直入云天的皚皚雪山,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 《天窗》的教學,可以“鼓勵”學生“仿寫并替換”下面這個美段: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shù)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shù)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5.篇式學用 即學習運用課文的篇章形式特點和構思模式,安排專門的“構思課”或“習作課”,指導學生進行課中練筆活動,學生經(jīng)常接受這樣的訓練,寫出優(yōu)美、生動、結構規(guī)范的短文將是很自然的。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章篇式”資源, 同樣需要我們的品析、發(fā)現(xiàn)、提煉與運用。如下文,實在是微文仿作訓練的極好材料: 廬山的云霧 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6.一詩多寫 這是專門為文言詩文教學設計的微型寫作活動。所謂“多寫”,就是以寫帶讀、邊讀邊寫,就是變換形式與要求,讓學生在“寫”中品讀詩詞。如《春望》的教學,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是:請同學們學寫詩聯(lián)品析。 教師示例對首聯(liá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品析: 一寫字詞解釋:國,國都;國家。破,被攻破;殘破。城,長安城。 二寫詩聯(lián)內(nèi)容:國家已經(jīng)殘破,只是河山尚存;繁華的長安城如今草木深深,一片荒涼衰敗。 三寫詩句品析:“破”字讓人觸目驚心,“深”字顯得滿目凄然。詩人開篇寫景抒情,憂國之心非常沉痛。 同學們每人自選一聯(lián)詩,學寫詩聯(lián)品析的文字,然后教師再組織課中交流。 7.課文點睛 這是利用課文的天然結構而設計的課堂微寫作活動,很有思維的深度,很能夠突現(xiàn)對課文文意的深刻理解。這樣的寫作活動適用于短小的寓言或故事。如語文版教材中的寓言課文原文: 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著一個鈴鐺,很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立刻會被人發(fā)覺??墒撬耄骸叭绻野讯溲谧?,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 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fā)覺了。 教師請同學們給故事添加“畫龍點睛”之筆。于是就有學生寫出的美句: 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去掩蓋,這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了壞事,以為自己不承認就行了,這是愚蠢自欺的掩飾。 …… 8.短文趣寫 即,利用課文資源,設計有趣的寫作活動。這種趣寫活動比較講究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意,很在乎教師對課文中教學資源的發(fā)現(xiàn)與利用。一旦形成活動,學生將是會興趣盎然。 如《小兵張嘎奪槍記》中一次有趣的寫話活動。 教師指點學生:下面的四則材料中,前三則都寫了人物的眼睛,請同學們將第四則材料再寫一次,加上對人物的眼睛的描寫: 嘎子眼珠子一轉,快步上前。 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支手槍,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來。 嘎子緊緊地跟在部隊后頭,不時回轉身來,得意地比試著他剛從鬼子身上奪來的新槍,東瞄兩下,西瞄兩下,嘴里發(fā)出叭叭的聲音。他的臉上,洋溢著一種無比興奮的神情。 又如《圓明園的毀滅》,教師指導學生編寫出充滿情致的演讀、朗誦稿: (師)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 (男合) 他們把園里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女合)為了銷毀罪證,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里放火。 (全班)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男女領)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全班)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9.美句評點 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著用“寫”的方法品析美句或者美段。 如《山中訪友》的教學,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對課文中最美的段進行“美點賞析”:教師在示范之后,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個美點評析的句子。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教師在示范之后,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個美點評析的句子。同學們寫出內(nèi)容可能有: 美在第二人稱的運用,美在熱情的呼喚,美在深情的問候,美在句子的排比,美在擬人手法的運用,美在作者的抒情,美在用問句進行抒情,美在從低處到高處,美在表現(xiàn)了山中大自然的美感,美在美詞美句的運用…… 10.補寫續(xù)寫 這也是日常教學中極好的活動形式,特別適用于敘說文的教學。補寫常常用于課文的“空白”之處,續(xù)寫常常用在課文的收束之處。這種微寫作的活動,在教學中同樣起著“一舉多得”的效果。如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的第二段的內(nèi)容是: 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這里面就有一處“空白”: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 她的水罐里面裝滿了水——小姑娘是不是做了一個為媽媽找水的夢呢? 于是可以設計這樣的補寫活動:請同學們根據(jù)故事的情景,描述小姑娘的一個好夢。 …… 除了上面10個方面的活動設計之外,我們還可以設計出多種課中微寫作活動,如讀后隨感、古文譯寫、成語聯(lián)想、美句集錦、人物素描、道理闡釋、警句創(chuàng)寫、事理說明、寫物抒情、微型議論等。關鍵是教師要勤于研讀課文,勤于大膽嘗試,同時要追求優(yōu)美的得體的設計創(chuàng)意。 下面是筆者教學設計中的若干創(chuàng)意。 《匆匆》:請同學們給課文詩意地加上副標題??捎谜n文中的語言片斷給課文加副標題,也可以選用名言警句給可以加副標題。如“太陽是有腳的呀”,如“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 《匆匆》:詩意地寫讀后隨感,50字左右,力爭寫成“警句”或“格言”。 《半截蠟燭》:請同學們?yōu)檎n文寫一句“導讀”的話。如:半截蠟燭中藏著什么秘密?一家三口人都想用什么辦法來阻止厄運的到來?最后脫離險境了嗎? 《半截蠟燭》課文品讀的話題:這里的描寫扣人心弦?;顒臃绞剑赫埻瑢W們先寫,然后再爭取進行課堂發(fā)言。 《楊氏之子》課文趣讀的安排:每位同學都要對課文進行發(fā)現(xiàn),然后以“將這兩個(字)詞放在一起來品,很有味”為話題進行微文寫作。如,將“楊”“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來品,很有味。 《學弈》:如果將這個故事改編為連環(huán)畫,請你設計并寫出配圖的文字。 《走遍天下書為侶》:請再寫一段有哲理的話,“替換”課文的結尾段: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祖父的園子》:同學們可自選內(nèi)容,利用課文的句段“學寫詩”,方法很簡單,就是進行“變形”。如將“蜜蜂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這個句子“變形”為6行,就是詩。 ……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