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日常教學而言,“教材處理”就是“課文處理”,就是對課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與利用。 教材處理的目的,是考慮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課文,即我們平時所說的“教什么”“選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說法都屬于“教材處理”所研究的內(nèi)容:整體處理,長文短教,難文淺教,短文細教,淺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課多篇,選點精讀,穿插引進,比較閱讀,課文聯(lián)讀,專題研討,一課多案…… 教材處理研究的著眼點,是如何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精選、進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運用課文文本。 教材處理研究的著力點,是盡可能“實”地運用教材,盡可能“活”地運用教材,盡可能“巧”地運用教材。 教材處理的藝術就是科學地、藝術地、機智地組織訓練內(nèi)容的藝術,就是提煉與組合教學內(nèi)容的藝術。 教材處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強整合,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簡化頭緒,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優(yōu)化教材處理的終極目的,是利用課文增加學生積累、落實語言學用、訓練學生技能;是利用課文組織起有訓練力度的課堂活動。 教師的課文研讀,是“教材處理”的關鍵;沒有教師對課文精細優(yōu)美的研讀,就沒有優(yōu)美得當?shù)慕滩奶幚?。所以新課標很關注語文教師教材研究與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處理”主要綜合地研究如下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第一,各類文章教學的角度。如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的處理、長篇課文與精短課文的處理、繁難文章與淺易短文、文體特征不同的各類課文的教學處理等。 第二,單篇課文的剪裁取舍。如全篇課文的整體式處理、知識內(nèi)容的線條式處理、精美之處的板塊式處理、突現(xiàn)目標的要點式處理;還有我們平時所說的重點、難點、美點的選擇與突破等。 多篇課文的提煉組合。如比較式教學、聯(lián)讀式教學、穿插式教學、印證式教學的教材處理;與課文閱讀有關的單元復習課、期中期末復習課、專題復習課、綜合性活動課乃至作文指導課的教材處理等。 教材處理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的教學能力。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應該有一些基本的素養(yǎng)。如:能根據(jù)課文的篇章特色、文體特色、內(nèi)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冊或單元中的“地位”等因素來動態(tài)地靈活地確定教材處理的角度。 教材處理的能力,是大面積上語文教師亟待提高的教學能力。 下面我們簡說教材處理的幾種基本的角度與方法。 教材處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整體利用,反復品析 “整體利用,反復品析”是最基礎最簡單的一種課文處理方式,也是最適合一線語文教師運用的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設計手法。 所謂“整體”,是說課文在每一次的閱讀品析中都以“全文”的面貌出現(xiàn);所謂“反復”,就是從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由淺人深地多次地組織閱讀品析活動。 這種教材處理方式適用于一般的課文,最適合用于精致的短篇。這種教材處理手法的著眼點是:關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學價值,用精心設計的教學話題,在有步驟的教學活動中引領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復進入課文,反復理解課文,反復品析課文,從而學用語言、積累知識、訓練技能。 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鄉(xiāng)村四月》微型課的教學設計。 鄉(xiāng)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教學創(chuàng)意:運用“整體反復”的教材處理方式,20分鐘內(nèi)完成此詩的品讀教學。 第一次活動:課文讀背。 教師指導學生反復吟讀課文,讀清楚詩句的節(jié)奏,讀清楚課文“寫景” “寫人”的層次,讀好一個有情味的“又”字;想象詩中的畫面并背讀本詩。 第二次活動:趣味填寫。 教師出示下面內(nèi)容,請同學們根據(jù)詩句的內(nèi)容完成如下填寫,每條橫線上寫一個短語(4個字): 山原青青              。 子規(guī)聲聲              。 鄉(xiāng)村四月              。 忙完養(yǎng)蠶              。 學生集體活動,每位學生都要寫。教師組織課中交流活動 山原青青,水光閃閃。 子規(guī)聲聲,細雨霏霏。 鄉(xiāng)村四月,少有閑人。 忙完養(yǎng)蠶,又忙插田。 教師順勢展示本詩譯文,同學們朗讀: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遠遠望去,一片蔥郁;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交相輝映。杜鵑聲聲啼叫,空中煙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村里沒有一個閑人。他們剛做完種桑養(yǎng)蠶的事,又趕著去耕田插秧了。 第三次活動:嘗試賞析。 教師出示如下內(nèi)容,請同學們根據(jù)本詩的內(nèi)容對詩歌進行簡單的品析: 《鄉(xiāng)村四月》 有(  )有(  ) 有(  )有(  ) 有(  )有(  ) 同學們思考、發(fā)言、各抒己見。 教師進行課中小結(jié): 《鄉(xiāng)村四月》 有(色)有(聲) 有(靜)有(動) 有(景)有(情) 再次讀背本詩,結(jié)束此次教學。 教師在此詩的教學活動中,三次整體地利用了課文,組織了三次角度不同的品讀活動,教學線條簡單,課文充分利用。這就是“整體處理,反復品析”的教材處理方式。學生參與了課文讀背、詩意理解、內(nèi)容品析的三次雅致的品讀訓練活動,有讀有背,有讀有寫,有讀有品,積累豐富。 教材處理的基本方法之二:文意把握,片段精讀 此種教材處理的思路是,對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先引導學生把握文意,這是著眼于“面” 的教學;然后選取課文中或一兩處、或兩三處需要著重用力、深人品讀的部位,進行精段品讀,這是突現(xiàn)出“點”的教學。此稱之為“文意把握,片段精讀”。 也就是,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前提下,選取課文的關鍵處、精美處、深刻處等“有嚼頭”的地方進行細膩深入的品讀教學,以達到利用精段品析訓練學生能力或者深透理解課文某一方面特點的目的。 “文意把握,片段精讀”教材處理手法關注整合教學資源、關注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關注精讀課文美段,是一種非常適用于一線教師進行教材處理的基本手法,也是一種能夠適用于非常多的課文特別是長篇課文的教材處理方式。 下面我們運用此種方式來設計《海上日出》的教學方案。 海上日出 巴金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轉(zhuǎn)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fā)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躲進云里。陽光透過云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云,云還很厚。太陽升起來了,人看不見它。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xiàn)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教學創(chuàng)意:巧妙引導學生進行文意把握,深入課文美段進行品讀訓練。 教學思路設計: 第一步:反復朗讀,文意把握。 朗讀課文三遍以上,朗讀之中穿插字詞的認讀。教師出示討論話題:課文第一段中,“常常”這個詞很重要。 通過討論,學生能夠基本上知道本文的大意:作者多次欣賞了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象,描繪了晴朗的天氣里和有云的日子里清晨日出的壯觀景象。 第二步:片段細讀,反復品析。 教師將課文教學的內(nèi)容切人到課文的第三段。組織起如下細讀活動:朗讀,給畫面命名;朗讀,分析其描述的順序;朗讀,體味字詞句的表現(xiàn)力;朗讀,背誦這個文段。 這就是對課文的精彩段落進行細讀。第一,朗讀是反復進行的,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內(nèi)容、體味情感。第二,“給畫面命名”其實就是“概括”訓練,“分析順序”其實就是“分析”訓練,“體味字詞的表現(xiàn)力”其實就是“品析”訓練?!氨痴b”就是語言的積累。這里的教學,充分利用課文的美段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顯得深入而扎實。 第三步,學法實踐,美段自讀。 教師指導學生學用剛才品讀課文第三段的方法,自讀課文第五段。 此時學生的自讀,不僅實踐了品讀課文美段的一種方法,同時從自我訓練的角度指導學生利用課文習練了技能、積累了語言。 運用“文意把握,片段精讀”的教材處理方法,我們可以發(fā)揮大量課文中精段品讀的訓練作用,從而有效地提高課文閱讀訓練的價值。 從目前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看,很少有將“片段細讀”活動組織得很得體很得法的優(yōu)秀案例,這也說明教師的教學技能在此方面的欠缺。 運用“美段細讀”的手法進行教學,有如下一些“講究”。講究教師對課文有精細的閱讀,有深刻的理解,有獨到的見解,特別是教師自己能對課文的精彩段落進行多角度的深入的細讀。 2.講究在整體理解課文之上的選點切人,即教學中的“片段細讀”是以整體理解全文作為背景的。就一篇課文的教學而言,教學的過程大致上是“整體理解,選點切人,細讀美段,照應全篇”。 3.講究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教學的視點往往集中在“精美的片段”之上,于反復的閱讀品析之中表現(xiàn)出濃郁的“語文教學”的氣息。 4.講究從不同的角度、調(diào)動各種手段,對所選之“點”進行足夠的充分的品味,使之作為語言學習的范例,在學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小學語文敘事寫人的作品中, 教材處理的基本方法之三:語言訓練,一課幾學 此種教材處理方式的理念是,充分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語言學用的教學。這是一種非常實在非常實惠的教材處理方式。它要求教師對課文進行精細的教育教學資源的提煉,特別是語言訓練資源的提煉,然后組織“一學”“二學”“三學”“四學”的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有趣有味,可以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上都成為“飽學之士”。 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課文《新型玻璃》“語言訓練”的教學設計。 教學創(chuàng)意:語言訓練,一課五學 教學時間:一個課時。 學生語言學習活動之一:實踐一種提取信息的方法。 同學們默讀課文,進行“課文概說”的寫句活動。 請同學們接著下面句子,提取課文的關鍵詞語,將句子寫完整: 這篇文章介紹、說明了…… 同學們進行寫句活動,所寫的句子內(nèi)容為: 這篇文章介紹了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教師小結(jié):我們練習了“摘取、組合關鍵詞句概說文意”的讀文方法。 學生語言學習活動之二:知道一種重要的說明方法 教師出示課文說明的基本內(nèi)容: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請同學們概說這里使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 同學們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jié):作者在這里運用了“分類別說明”的方法。 請同學們就本冊課文的類型進行“分類別說明”。 學生語言學習活動之三:品析一種有趣的開頭方法 大家來說說《新型玻璃》這篇課文的開頭運用了一種什么樣的方法: 討論的結(jié)果是:這里運用了一種“假設情境”的開頭方法。 教師指出,這種開頭的方法廣泛地運用在科學說明文、神話、寓言、故事之中。如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的課文《矛和盾的結(jié)合》的開頭就是這樣。 學生語言學習活動之四:學用一種介紹事物的方法 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表達,提煉、發(fā)現(xiàn)表達的規(guī)律: “夾絲玻璃”,它非常堅硬,受到猛擊仍安然無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不會傷人。 “變色玻璃”,能夠?qū)﹃柟馄鸱瓷渥饔?。建筑物裝上這種玻璃,從室內(nèi)看外面很清楚,從外面看室內(nèi)卻什么也瞧不見。 大家發(fā)現(xiàn)的這種介紹事物的方法是:事物的概念+對其功能進行說明。 請每位同學寫出對課文中“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的簡介文字。 學生語言學習活動之五:學用一種生動表述的句式 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四段。教師指導同學們提取這一段中的美妙句式并進行寫句練習。 這個美妙的句式是:在炎熱的夏天,它……;在嚴寒的冬季,它……。 “語言訓練,一課幾學”這種教材處理的方式,一線教師尤為生疏,所以需要認真地去嘗試,如果用得好,課文閱讀教學能夠產(chǎn)生極好的效益——因為,語文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閱讀教學中的教材處理,還有“朗讀為線,分層品析”“課中設比,精細研讀”“一文為主,多文聯(lián)讀”“巧妙穿插,增加厚度”“課文作文,以寫帶讀”“化長為短,變難為易”……等多種角度與方式。這里是一個藝術的世界,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嘗試去實踐。有了精致有效的教材處理,我們學生就能享受到更為優(yōu)質(zhì)的學科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