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xué)》 ![]() 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后臺有一位聽友留言說: 她好像總是活得小心翼翼,那天同事請她幫個忙,她不太想答應(yīng),就找了好多理由,同事看出她的意思,就主動說“沒關(guān)系的,我再找其他人看看?!?/p> 正常情況來說,這件事就結(jié)束了,但她總是擔(dān)心同事會因此生她的氣,她就繼續(xù)跟同事解釋,然后還給同事點了一杯奶茶,同事都被她弄得哭笑不得,說“你不用這樣的,我真的不介意?!钡玫酵碌倪@句話,她才完全放下心來。 你是否跟這位聽友一樣,總是擔(dān)心惹別人不開心,生怕別人對你有意見,因此小心翼翼、委屈自己,甚至有時候還會過度討好別人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心理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我們該如何擺脫它。 首先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生存策略,通常與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jīng)歷有關(guān)。 1. 父母情緒不定或持續(xù)糟糕 如果你的父母心情好不好全憑運氣,動不動就發(fā)火,你必須小心翼翼觀察他們的臉色。 他們不高興了,會冷暴力或者責(zé)怪你,你需要不斷道歉、討好才能換來他們的和顏悅色…… 那么,你的大腦會形成一種錯誤觀念,那就是: “別人的情緒=我的責(zé)任”。 長大后,遇到任何人際關(guān)系,你都會本能地提前預(yù)判別人的情緒,就像你小時候為了保護自己預(yù)判父母的情緒一樣,然后以此為基準去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力求讓對方開心滿意,遇到?jīng)_突,也習(xí)慣息事寧人。 2. 從小被灌輸必須要聽話順從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這樣教育: “你要懂事,別給大人添麻煩” “父母/老師罵你是為你好?!?/p> “別人不喜歡你,就是你不夠好” 被這些話洗腦,會讓你覺得: “只有讓別人開心,我才能被接納?!?/span> 所以你會養(yǎng)成討好人格,寧愿委屈自己,也不敢讓別人不高興。 3.經(jīng)歷過被“拋棄”或“忽視”的創(chuàng)傷 比如: 父母用冷暴力懲罰你,甚至把你單獨關(guān)在小房間; 曾經(jīng)被朋友/戀人突然疏遠,沒有原因; 小時候經(jīng)常被比較或貶低……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形成一種過度敏感的心理防御,只要你感受到別人不開心,你心里就會覺得緊張,甚至是有種危險的感覺,所以你會拼命避免它。 這種討好的習(xí)慣,短期內(nèi)能讓你避免沖突,但長期來看,代價很大: 1 你會活得越來越累 總是猜別人怎么想,精神高度緊繃,不斷委屈自己,你也會疲憊不堪。 2 你的自我會被壓抑 不敢表達真實需求,越來越忽視自己,慢慢地,你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尊重。 3 別人不會珍惜你 越是討好,別人越覺得你的付出理所應(yīng)當,甚至你會被某些人利用,變成可以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想要擺脫“害怕別人不開心”的心理,你需要這樣做: 1. 練習(xí)“課題分離” 記住,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事,不是你的責(zé)任。 如果Ta不開心,那是Ta要解決的問題,不是你的責(zé)任,你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買單。 下次別人不高興時,先問自己—— “這件事是我的問題,還是Ta自己的問題?” “我有義務(wù)讓全世界都開心嗎?” 2. 從小事開始說“不” 不想幫忙?直接說“這次不行”; 不喜歡的事?溫和但堅定地拒絕; 別人生氣了?那是Ta的情緒,不是你的錯。 記住: 拒絕不等于自私,而是對自己的負責(zé)。 3. 允許自己被討厭 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重點是你自己喜歡自己。 如果某些人因為你合理的行為而不高興,那是Ta的修養(yǎng)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自己做不到,那可能需要更多的練習(xí)哦,我們的咨詢師可以幫你,會給你提供不同的場景練習(xí),讓你真正學(xué)會與別人課題分離。 你要明白: 你不是為了讓別人開心而活著的,你只需要對自己負責(z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