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Anastasiya Leskova on Unsplash 今天的推送,我想跟你分享 6 個讓我學習效率倍增的方法。 它們在我的終身學習生涯中,提供過非常大的幫助。讓我能夠用更高的效率去獲取和吸收知識,將它們化為己用。 也希望這幾個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到你。 由于之前已經(jīng)寫過一篇用 AI 來輔助學習的文章,所以這篇文章就不提 AI 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這篇文章: ![]() 1. 主動進行參與式學習 什么叫參與式學習呢?簡單來說,就是讓大腦高度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推動它去咀嚼、思考、加工,而不是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 這樣可以非常有效地刺激大腦,讓大腦把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 舉一些我長期踐行的做法: 當我看到一個章節(jié)、或者作者拋出的一個問題時,我會先問一問自己:我會如何解答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和觀點是什么? 看到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我不會急著往下看,而是先思考一下:作者的觀點跟我有什么不一樣?支持我的觀點的理由和證據(jù)是什么?支持作者觀點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看完作者的理由和論述,我會總結(jié)一下,然后思考:作者的思路有沒有道理?有沒有明顯不能接受的地方?有哪些較為可靠的地方能彌補我之前的不足? 學到一個知識點,我會先想一想:這個知識點跟我之前接觸過的其他知識點有什么聯(lián)系?有沒有相似或共通的地方?它能否解答我之前有過的其他問題或困惑? 讀完一個章節(jié)或篇章,我會先停下來,然后在腦海里思考:這部分內(nèi)容我能否用自己的話把它講給別人聽?我可以舉一個什么樣的例子或類比來讓別人更好理解?(費曼學習法) …… 諸如此類。如同我之前在文章里分享的:學習的過程中,你學到的東西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你腦海中產(chǎn)生的想法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過程可以在腦海里完成,如果有時間和條件,也可以把這些過程記下來,或者用語音轉(zhuǎn)寫工具錄下來,作為自己思考的成果和素材。 這可以充分刺激你的大腦,讓它適應(yīng)這種高效的運轉(zhuǎn),從而變得越來越靈活。 ![]() 2. 培養(yǎng)動手檢索的習慣 碰到一個不認識的新概念,很多人可能會問別人,或者問一問 AI,了解它是什么意思,然后就沒了。 但我會建議你,親自動手檢索一下??梢运阉鬟@個概念,找一找有哪些書籍、文章提及它,有哪些學者研究過它,有哪些比較重要的成果和理論跟它相關(guān)…… 那么,經(jīng)過這個過程,你不但了解了這個概念的含義,更重要的是,積累到了一系列有用的信息渠道。你所找到的書籍,刊登文章的網(wǎng)站,學者的博客和社交賬號,講述這個概念的綜述……都可以積累起來,成為以后了解和學習其他知識的渠道。 下一次,再學到一個新概念,再次重復這個操作,不過這一次的時間分配可能就會變成3:7。30%通過這些舊渠道搜索,70%繼續(xù)去探索和積累新渠道…… 就這樣,一步步地,對這些渠道去蕪存菁。經(jīng)過多次的篩選,最終留下來的渠道,基本就是對你比較有用的、能夠用來查閱資料的渠道。 并且,由于你已經(jīng)多次檢索過這些渠道,你會對每個渠道的內(nèi)容調(diào)性和方向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那么,當你想了解一個新知識點時,就能更快地知道,你應(yīng)該去哪個渠道找資料,怎么找會更高效。 這就是一個管理自己信息渠道的過程,也是主動去獲取、搜尋信息的過程。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要不斷篩選信息、判斷信息的價值和可用性,你的閱讀和信息提取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加強和提高。 短期來看,這樣可能很麻煩;但長期來看,這才是對自己真正有利的習慣。 ![]() 3. 齊頭并進,切換領(lǐng)域 經(jīng)常有讀者問我:究竟是同時學習幾個不同的內(nèi)容更好,還是專注學習同一個內(nèi)容更好? 我的看法是:盡量同時學習幾個不同的內(nèi)容或領(lǐng)域,這樣會更高效。 為什么呢?因為,大腦是很容易疲勞的。如果長時間學習同一個內(nèi)容,一方面,反復相似的信息轟炸,會讓大腦感到疲勞,從而調(diào)低警覺性和運轉(zhuǎn)效率;另一方面,這些相似的信息之間會互相干擾,也不利于我們更好地吸收和內(nèi)化。 而在好幾個不同的內(nèi)容之間來回切換,就可以起到「刷新大腦」的作用。它實質(zhì)上相當于把「切換到不同的領(lǐng)域」作為大腦的一種休息和放松,讓大腦重新恢復之前的狀態(tài)。 以我自己為例。我會準備 2 - 3 個不同的主題,先學習主題 1,告一段落之后,休息幾分鐘,切換到主題 2,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再切換到主題 3……循環(huán)往復。 比如,我可能會花 40 分鐘精讀一篇心理學的論文、做筆記;然后休息一下,整理之前積累的幾個哲學概念;再休息一下,讀一篇幾千字的商業(yè)文章、同步做一些思考…… 如果你每天的時間沒那么充裕,也可以把這種模式的周期拉長到一周,在一周里面去分配不同內(nèi)容和主題的時間。 當然,這個做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人,它更適用于傾向「橫向策略」的人。如果你是一個縱向策略者,那么專注在一個領(lǐng)域上,或許會更適合你。 (關(guān)于橫向策略和縱向策略,可參看: 如果你有這種特質(zhì),請一定好好珍惜它) ![]() 4. 留出一些時間用來放空 放空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經(jīng)多次提到了。 (可參見:一個每天都能做,并且能讓你收獲巨大的好習...) 具體來說:我們當下學到的知識,并不會立刻被我們吸收,而是需要經(jīng)過一個回放的過程,才能被大腦鞏固。 什么是回放呢?當我們獲取了一個新信息之后,如果有意識地「什么也不做」,大腦就會在后臺倍速反復播放剛才學到的新信息,這就是回放。 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回放的信息,比沒有回放的信息,記住的效果要好得多。 由于回放只會發(fā)生在獲取新信息之后,因此最好在學習之后,留出一段時間讓大腦放空。這時大腦看似什么都沒做,但其實它正在后臺辛勤地工作著,將新信息一條條地打上標記,讓它被你牢牢記住。 進一步,這段放空和回放的時間,其實也能起到「延后筆記」的作用。 (可參見:分享一個非常好用的學習方法) 我讀書的時候,不會一邊讀一邊做筆記,而是會將讀書和做筆記分隔開來。讀書時,我會先用關(guān)鍵詞記下來重要的知識點和想法,避免遺忘。然后合上書,去做別的事情,讓讀到的內(nèi)容在腦海中醞釀、回放、咀嚼。 等到晚上,我再對白天記下來的要點進行整理,梳理成一頁完善的筆記。(像第一點提到的那些內(nèi)容,就可以在這時整理) 這個延后的過程,不但可以促進大腦對新信息的回放,也能讓它對這些信息先進行一次預(yù)處理的加工。在加工過程中,我會更清楚地意識到:哪些信息是我需要的、真正感興趣的;哪些信息對我來說只是新鮮感使然,其實意義不大。 那么,我就可以集中精力,把更多的資源和時間用在前者身上,有的放矢。 ![]() 5. 利用碎片時間做回憶和梳理 我之前提到過一個觀點:碎片時間其實更好的利用方式,不是閱讀,而是思考。 為什么呢?因為復雜的信息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好的狀態(tài),才能好整以暇地吸收和理解,但碎片時間往往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此,與其用來閱讀,不如用來對學到的內(nèi)容做一個梳理和回顧。 具體怎么做呢?我會打開筆記本,隨機翻出一頁筆記,看標題,要求自己把內(nèi)容復述出來。盡可能去回憶,而不是直接翻看原文。 然后,我會把相似的筆記放在一起,思考它們之間能否產(chǎn)生什么聯(lián)系、是否存在什么關(guān)聯(lián)、有沒有可能整合起來……再把思考的結(jié)果補充到筆記里,或者直接做一個整合。 最后,我會在腦海里「拔高視角」,讓自己從俯瞰的角度回憶過去一段時間的學習經(jīng)歷,一條條羅列出來:昨天看了什么文章/書籍,看到了哪些有趣的觀點,學到了哪些新鮮的知識點;前天看了什么文章/書籍,看到了哪些有趣的觀點…… 這可以讓大腦變得更加井井有條,將學到的知識更有序、更整齊地存放在腦海里面,便于我隨時調(diào)用和加工處理。 養(yǎng)成這個習慣,見縫插針去行動實踐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對學到的東西變得更加熟悉,想忘都忘不掉。 ![]() 6. 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最后,聊一個我一直非常提倡的學習理念。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覺讀了很多文章和書籍,卻什么也沒學到,原因往往就在于:我們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讓它們從腦海中掠過,給大腦帶來一陣陣「啊,原來是這樣」的戰(zhàn)栗。 但這些信息過去就過去了,除了帶給我們一瞬間的歡愉之外,并沒有真的被我們留住。 想要真正讓自己學有所得,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始終帶著問題去學習,始終緊扣住自己腦海中的那根主線,始終問自己:我想知道什么?我想解答什么問題?我想從里面得到什么? 對我來說,讀書并不是讀書,而是「從一本書里面檢索我想要的信息」;看視頻也不是看視頻,而是「從視頻課程里找到能解決我問題的知識點」。 這就是我常說的一個理念:「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一個問題的答案,未必在某一本書里,而是可能在好幾本書、好幾篇文章、甚至在跟別人的問答和交流里面。不要讓自己的思維被信息的載體局限住,而是以它為主導,去檢索、篩選和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納入自身的視野里。 在這個視角里,無論是書籍、視頻,抑或是與別人的對話,其實都是信息的載體。重要的不是它們本身的形態(tài),而是它們所承載的信息。 這其實就是主動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以好奇心和自己的需求為驅(qū)動,不斷地去追問「為什么」和「我還可以如何進一步了解它」。然后,不拘泥于形式,自主去查資料、檢索,文章、書籍、論文、課程、專業(yè)人士……直到把自己的問題搞懂。 真正有效的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解決一個個感興趣的問題的過程。 ![]() 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 ![]() |
|
|
來自: 新用戶2417Jhh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