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 ![]() 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你是否會這樣: 晚上躺床上,眼睛困得睜不開,腦子里卻像跑馬燈一樣回放今天說過的話、明天要做的事……越叫它“別想了”,它越來勁。 周末刷手機、躺床上昏睡,就想著好好放松,結(jié)果周一上班,整個人像被抽干了力氣。 試著冥想休息,結(jié)果剛閉眼5秒,腦子里“?!钡孛俺鲆粋€念頭:完了,我又開始想事情了! 如果你正經(jīng)歷這些,說明你不缺休息,你缺的是: 能讓大腦真正關(guān)機”的有效休息。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不工作、不干活,就是在休息。 事實上,有些休息方式,能讓我們的大腦陷入無意識的混亂運轉(zhuǎn),結(jié)果我們會比認真工作還要累! 以下就是我們常常會陷入的三種“假休息”陷阱。 1 第一種:刷手機。 你以為是在放松,但其實每一條短視頻、每一條朋友圈,都在刺激你的大腦進行快速決策,結(jié)果就是,越刷越累! 2 第二種:睡懶覺。 補覺是好事,但睡到下午才醒,反而會讓身體失去健康作息的節(jié)奏,一整天都昏昏沉沉。 3 第三種:躺平發(fā)呆。 看似什么也沒想,但腦子其實在自動播放未完成的事項、擔憂的事情,甚至自我審判:“我是不是又浪費了一天?” 一旦大腦進入胡思亂想模式,哪怕你在發(fā)呆,消耗的能量,也比專注工作時高! 結(jié)果就是你感覺自己什么都沒做,還是累得像跑了一場馬拉松。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的休息方式根本不能讓你得到放松,不如試試下面這3個簡單“能讓大腦停轉(zhuǎn)”的辦法。 1 冰水降溫法,30秒快速平復(fù)焦躁。 當你感覺要開會了很緊張、想要睡覺但腦子里思緒很多,或者情緒暴躁控制不住時,找一盆10度左右的冷水(加冰塊更好),把雙手完全浸泡30秒。 當我們的身體接觸冰冷物體時,會自動觸發(fā)潛水反射—— 心跳放緩、壓力激素下降,大腦就像被強行按了暫停鍵,瞬間安靜下來。 2 體驗綠色視角,找到正確發(fā)呆的方式。 被工作壓得頭腦發(fā)脹、心情煩躁、寫不出文案時,找一片綠色植物(盆栽、窗外樹木都行),不要努力盯著看,就放松地看5分鐘。 盯著綠色時,你的大腦會進入一種類似“輕度冥想”的狀態(tài),神經(jīng)緊繃程度降低,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 3 白噪音療法,給耳朵做個按摩。 如果你想專心工作但總是走神、焦慮到靜不下心、需要找靈感時,那么就聽一段沒有歌詞、沒有明顯旋律的聲音,比如雨聲、風聲、咖啡店嘈雜的背景音。 沒有歌詞的聲音不會占用大腦的語言處理系統(tǒng),有利于讓你的注意力自然流淌。 可能有的人覺得,休息是沒效率的表現(xiàn),好像只有一直忙、一直拼,才算認真努力地生活。 但其實,真正聰明的人,都很會休息。 就像一臺手機,你不可能要求它永遠滿電運轉(zhuǎn)。 人的大腦專注周期是90-120分鐘,強迫自己連續(xù)工作,反而容易影響工作的效率和質(zhì)量。 所以每完成1個專注周期,可以設(shè)置15分鐘主動休息的時間。 休息不是偷懶,而是大腦的剛需。 如果你的大腦總是停不下來,試試今天這幾個方法吧!讓它真正“關(guān)個機”,才能更好地“重啟”。 或許你嘗試了很多方法,還是沒有辦法停止思考,可以讓專業(yè)老師來幫你,帶你看清你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