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的名言警句,其實對于喜歡讀書的人而言,何嘗不是一根拐仗。當(dāng)你打開一本書,如果提前已經(jīng)遇到過書中的摘錄,就會在內(nèi)心有了一種方向,循著它讀下去,從細節(jié)中驗證其真?zhèn)危斫饬Ρ銜靥嵘?/span>摘錄,從小養(yǎng)成的習(xí)慣。既是一種作文的積累,也是對寫作的錘煉。如同畫家初始的臨摹,唯有千萬次地去摹仿,才會有厚積薄發(fā)的突破。人與世間萬物的交匯,都是因緣際會。遇到一段話,切合了當(dāng)時的心境,就感覺是哲理名言。其實過后讀起來,曾經(jīng)驚艷過心靈的那些文字有的也很普通。但遇見的那一刻,就有重逢的喜悅與驚詫,或者相見眼晚的遺憾,甚至一見鐘情的慶幸。摘錄一些入心的句子,如同一個虔誠的小學(xué)生。有時候還會輕聲朗讀,甚至?xí)磸?fù)吟誦,期盼能夠住到心里,有翻滾的思潮時它就會隨時蹦跶出來,任你排兵布陣,調(diào)兵遣將。把玩文字的愉悅,喜歡文字的人都懂。摘錄的時候,其實常常會重復(fù)。但每一次相遇,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生怕錯過,一次次地當(dāng)珍寶般收藏起來。遇見的次數(shù)多了,就仿佛成了自身的一部分,熟稔中帶著某種言不由衷的親切。不懼重復(fù),才會接近深刻。哪怕一生都在仰望,也不枉在攀登的路上努力欣賞過。到垂垂老去的那一刻,內(nèi)心會有很多的過往,不只是雞毛蒜皮的瑣碎,還會有飛濺的思想浪花,引導(dǎo)我抵御平庸的無趣。讀書的時候,手邊總會有一支筆。鉛筆居多。勾勾畫畫,批注心得。不敢自詡為讀書人,但對書本的熱愛,侵蝕于骨肉。幾分稚氣未脫的天真,幾分附庸風(fēng)雅的清高,幾分慢斟細酌的內(nèi)斂。很舒緩也很享受。偶爾也有倦讀的時候。翻開一本書,那些方塊字怎么讀也形同嚼蠟,特別無感。其實不是文字本身的魅力不足,而是內(nèi)心無法安靜地進入狀態(tài)。故而,讀書更像是一程又一程的修行,心靜了才能有所感,繼而入味。小時候?qū)Υ蟛款^的文學(xué)名著,一般是讀不下去的。閱歷不夠,對很多的情節(jié)理解不了,因而感覺滿是枯燥。隨著年齡的增長,名著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與現(xiàn)實的種種時而沖突時而驗證。與其說是讀書,還不如說是一層一層地拆解自己,從別人的際遇里遇見自己,認識自己,更新自己。一支筆,一本書,一頁紙,或一摘錄本。窗外點點繁星或一勾彎月,窗下幾聲蟬鳴或蟋蟀的吟唱。一段夏夜的小美好。如果可能的話,這將是退休以后最愜意的日子,期待它緩緩翻開每一頁時光?!?/span>沉浸在閱讀中,是我能夠掌控的人生的某種自由。它讓我從繁雜中逃逸,避開不喜歡的人與事,更能清醒地接受任何人的親近,也能從容地面對任何人的疏遠。為此,不懼長路迢迢世間險惡。也算是一方心之桃源吧。好久不碼字了。但內(nèi)心并不荒蕪,感謝閱讀這件事,給予我思考與啟迪,也帶給我平靜與安寧。余生,以追求內(nèi)心的豐盈為目標(biāo),愿心靈有一隅,四季皆繁花似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