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論語》載: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 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衹。’” 子曰:“丘之禱久矣。”講的是孔子病重,子路請求祈禱。孔子道,有這回事嗎?子路答道,有的?!墩C》文中說過,替你向天地神靈祈禱??鬃拥?,我早就祈禱過了。由本章可見子路對孔子的感情之深。古人生病,在醫(yī)藥針石無效的情況下,往往要靠祈禱,求神除病消災(zāi)。這里講的是孔子病重,子路著急就給老師祈禱。 孔子說,我早就祈禱過了??鬃邮?/span>否贊成向鬼神祈禱,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孔子的意思是不需要子路替他向神靈祈禱,就是說孔子言天、言命、不言禱,不刻意請求上帝、鬼神的特殊保護和幫助。儒家主張盡人事、聽天命,并不希冀神意和奇跡??鬃诱f我早就祈禱過了,是說我一直都以光明正大的方式生活,還有比這更虔誠、更有效的祈禱嗎?這與孔子幾次面臨災(zāi)難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因為無愧于心,一生隨順天命行事,有病有災(zāi)能坦然面對。另一種理解是,孔子對于向鬼神祈禱之事并不反對,并說自己早就祈禱過了。兩種理解都有道理,但很難定論。我認為這兩種觀點也并非不可融通理解,即孔子所謂的祈禱指的是一種誠的心情,若此即可達天人合一、自他不二之境。隨時隨地保持這種敬天、敬地、敬鬼神的精神,就等于與鬼神相通,而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