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里充滿考驗,人情世故中皆是學問。 成年人的世界,想保持彼此舒服的關系,需要一些“舍棄”的智慧。 01 放棄講大道理 孟子有言: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人際關系中,動不動就用過來人的經(jīng)驗講一大堆大道理,是十分令人討厭的溝通方式。 有句話說的好:世間最沒用的行為,就是不停講道理。 因為層次不同,口舌白費。有的人站在山巔,看到遠處山河壯美,景色遼闊;有的人站在屋頂,只能看到樓下的垃圾,滿地狼藉。層次不同的人,看到的風景不同,兩人的溝通都注定是一場無用功。 因為立場不同,道理白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觀點、立場,這種情況下,道理說破天也沒用。 因為處境不同,道理不同。你不知道別人的過往,不明白別人的遭遇,所以不要拿著自己的道理去衡量別人,評判別人。 因為家人之間,不講道理。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關系是最親密的關系,也是最難講道理的關系太爭辯是非對錯,就失去了家的溫馨和溫暖。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把時間花在講道理上。他們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再用讓別人舒服的方式,循循善誘。 共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才能相處不累。
02 放棄過分計較 古人說: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意思是,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在小事上糊涂;真正糊涂的人,才會在小事上錙銖必較。 一段舒服的關系,不是來自刻意取悅,也未必是天生投契,最關鍵的相處法則,是不計較。 太計較得失的人,格局都不會太大。 他們什么都要分出個高低勝負,一味地糾結誰強誰弱,甚至會用“劃不劃算”來衡量每一段關系,在蠅頭小利的誘惑下,忘了本心,忘了初衷。 和這樣的人相處,是一場災難。 所謂“不計較”,就是不計較成敗得失,不計較名位高低,不計較付出多少,這是對彼此的珍視,也是用我心換你心的鄭重。
03 放棄過高期待
04 放棄過度敏感 對過度敏感的人來說,一些小事兒就足以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
敏感是一種天賦,過度敏感,則是一種病態(tài),使身心備受折磨。生活中大多數(shù)煩惱,就是因為想太多,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 尼采說過,無需時刻保持敏感,遲鈍有時即為美德。 學會放下敏感自卑,對外在事物的感受“遲鈍”一些,不要讓別人的一言一行,左右自己的心境。 多一份“鈍感”,少一份在意,心簡單了,人就自在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