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劍勇 抗血小板藥物已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的治療及二級預防中,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2021年《冠心病心臟康復基層合理用藥指南》指出:若無禁忌癥,所有冠心病患者均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對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氯吡格雷可作為替代治療2。對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無論是否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治療,均可考慮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3。但是,抗血小板藥物可損傷消化道黏膜,導致消化性潰瘍(PU)、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1,4。因此,如何防治抗血小板藥物所致消化道損傷,是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而PPIs作為各大指南推薦的消化道損傷防治首選藥物,如何優(yōu)選尤為重要! 本文將從抗血小板藥物導致消化道損傷/PU的機制、盡早干預消化道損傷的必要性和首選藥物PPI的選擇策略等方面進行論述。 長期從事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危重病及疑難病的臨床診治工作。 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5項,發(fā)表SCI論文10余篇。 阿司匹林可通過局部和全身作用造成消化道損傷,表現為直接刺激、損傷消化道黏膜,和通過抑制環(huán)氧化酶活性,導致前列腺素(PG,主要調控胃腸道血流和黏膜功能)生成減少,從而引起消化道損傷,造成PU和出血5,6(圖1)。 圖1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腺苷二磷酸(ADT)受體抑制劑可阻礙新生血管生成和影響潰瘍愈合,進一步加重消化道損傷6(圖2)。 圖2 當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與阿司匹林聯合用藥(DAPT)時,消化道損傷更為嚴重6。 消化道損傷/出血與DAPT治療 持續(xù)時間呈正相關,應盡早干預 國內外指南共識指出:服用DAPT的患者在不足1年及超過1年治療期間的出血風險均與治療持續(xù)時間成比例相關,且消化道損傷多發(fā)生在用藥后12個月內,3個月時損傷達到高峰6,7。 研究表明:ACS患者PCI術后服用DAPT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累計發(fā)生率在12個月內逐漸上升8(圖3)。因此,應盡早干預,預防消化道損傷和出血的發(fā)生。 圖3 國內外各大指南3,7,9-11推薦:PPI是預防和治療消化道損傷/潰瘍/出血的首選藥物(圖4)。 圖4 一項納入345項研究的大型Meta分析顯示:PPI可有效治療消化道損傷,實現內鏡下潰瘍愈合12(圖5)。 圖5 PPI各有不同,與氯吡格雷聯用時 應選擇沒有爭議的PPI 由于部分PPIs會影響同樣經CYP2C19代謝的藥物,如氯吡格雷。因此對于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應遵循藥品說明書,選擇沒有爭議的PPI 13。 奧美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說明書明確指出應避免與氯吡格雷聯用14,15;氯吡格雷FDA/EMA說明書也同樣強調避免與奧美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聯用16,17。 雷貝拉唑FDA說明書顯示:與雷貝拉唑聯用,氯吡格雷活性代謝產物平均曲線下面積(AUC)較與安慰劑聯用降低約12%18。研究亦表明雷貝拉唑可顯著降低抗血小板藥物的活性19(圖6),且雷貝拉唑與氯吡格雷聯用顯著增加不良結局風險(OR=2.83, 95% CI 1.96-4.09)20。 圖6 然而,泮托拉唑說明書指出:泮托拉唑與氯吡格雷聯用時,無需調整氯吡格雷劑量21。 泮托拉唑是抗血小板藥物聯用的優(yōu)選PPI 1、泮托拉唑不影響抗血小板藥物療效 研究顯示,泮托拉唑不影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用時的抗血小板療效22(圖7);另有研究表明,泮托拉唑對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效果無影響23(圖8)。 圖7 圖8 2、泮托拉唑安全性好,與氯吡格雷等多種藥物聯用時無相互作用 與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PPI相比,泮托拉唑與CYP2C19的親和性最低,潛在藥物相互作用小24-27(圖9);且與24種臨床常用藥物聯用時無相互作用21,28-30(圖10)。 圖9 圖10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可損傷消化道黏膜,導致消化道潰瘍和出血;國內外指南推薦PPI是防治消化道損傷的首選藥物,與抗血小板藥物聯用時應選擇沒有爭議的PPI。泮托拉唑不影響抗血小板藥物的療效,聯用時無需調整氯吡格雷劑量,安全性好,是與抗血小板藥物聯用的優(yōu)選PPI。 參考文獻:
|
|
|
來自: 醫(yī)學abeycd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