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五十二、輪船 數(shù)聲汽笛碧波澄,估客往還興倍增。 一紙新聞爭快睹,不愁隔宿易生憎。 ——沈云《盛湖竹枝詞》 盛澤地處水鄉(xiāng),歷史上交通運輸一直以水路為主,以舟代車?!八方煌üぞ邭v來以木船為主,至清末始有輪船通行”。 據(jù)《盛澤鎮(zhèn)志》交通運輸篇記載:“清代綢業(yè)公所成立后,備莊船專事運綢;早期莊船用手搖,晚清改由小火輪拖帶?!痹谛y(tǒng)元年(1909)重建的白龍橋上有一橋聯(lián):“式廓舊規(guī)模,有客來游歌利涉;蔚成新氣象,行輪無阻便通商。”可見當時已有輪船通行。 關于輪船客運,《盛澤鎮(zhèn)志》上說:“民國元年(1912)客輪通行,蘇州新記輪船局的新順大、大新兩艘客輪每天往返于蘇州、盛澤間;二十年后,又有通源輪船局的飛云、致公兩艘客輪每天在盛澤、嘉興間往返,利杭輪船局的利興輪通航于盛澤、同里間?!钡蚯锓蚕壬诖嗽姷脑⒅忻鞔_記述“小汽船每日往返嘉興兩次,滬上報紙因得當日寄到”,因此嘉興班輪船的開通時間應該早于1918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盛澤有七班客輪分別通航于盛澤至嘉興、同里、震澤、南潯、湖州、蘇州、上海之間。 新中國成立之初,輪船仍為客運主要工具,除了盛蘇(盛澤到蘇州)、盛嘉(盛澤到嘉興)、盛申(盛澤到上海)等客班輪船外,蘇杭班也曾在盛澤???。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縣內(nèi)通航點增加,盛澤可通航至桃源、壇丘、南麻等地。1980年后,因鎮(zhèn)鄉(xiāng)公路通車,水上客運蕭條,至1986年輪船客運全部停頓。 沈瑩寶/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