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定風珠 《溫病條辨》 大定風珠,中藥方劑名。由白芍、地黃、麥冬、龜板、牡蠣、鱉甲、阿膠、甘草、五味子、麻仁、雞子黃等藥組成,功能滋陰養(yǎng)液、柔肝熄風。方中雞子黃、阿膠滋陰養(yǎng)液以熄內風;地黃、麥冬、白芍養(yǎng)陰柔肝;龜板、鱉甲、牡蠣育陰潛陽;麻仁養(yǎng)陰潤燥;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陰。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yǎng)液,柔肝熄風之功。 【組成】 生白芍18g 阿膠9g 生龜板12g 干地黃18g 麻仁6g 五味子6g 生牡蠣12g 麥冬18g 炙甘草12g 雞子黃2枚 鱉甲12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膠烊化,再入雞子黃,攪令相得,分三次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去渣,入阿膠烊化,再入雞子黃攪勻,分3次溫服)。 【功用】 滋陰息風。 【主治】 陰虛風動證。溫病后期,神倦瘛疭,舌絳苔少,脈弱有時時欲脫之勢。 【證治機理】本證系由溫病遷延日久,邪熱灼傷真陰,或因誤汗、妄攻,重傷陰液所致。肝為風木之臟,陰液大虧,水不涵木,虛風內動,而見手足瘛疭;真陰欲竭,故見神倦乏力、舌絳少苔、脈弱有時時欲脫之勢。本證邪熱已去八九,真陰僅存一二,故治宜味厚滋補之品,滋陰養(yǎng)液,填補欲竭之真陰,平息內動之虛風。 【方解】方中雞子黃、阿膠均為血肉有情之品,滋陰養(yǎng)液以息風,為君藥。重用生白芍、干地黃、麥冬滋水涵木,柔肝濡筋,為臣藥。陰虛則陽浮,故以龜板、鱉甲、牡蠣等介類潛鎮(zhèn)之品,滋陰潛陽,重鎮(zhèn)息風;麻仁養(yǎng)陰潤燥;五味子味酸善收,與滋陰藥相伍而收斂真陰,配白芍、甘草能酸甘化陰。以上諸藥協(xié)助君臣以加強滋陰息風之功,均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相伍,使真陰得復,浮陽得潛,則虛風自息。 本方系由《溫病條辨》加減復脈湯(炙甘草、干地黃、生白芍、阿膠、麥冬、麻仁)加味而成。由于溫病時久,邪熱灼傷真陰,虛風內動,故加雞子黃、五味子、龜板、鱉甲、牡蠣等滋陰潛陽之品,從而由滋陰潤燥之方衍化而成滋陰息風之劑。 【配伍特點】 血肉有情之品與滋養(yǎng)潛鎮(zhèn)之藥合方,寓息風于滋養(yǎng)之中,共成“酸甘咸法”。 【運用】 本方為治療溫病后期,真陰大虧,虛風內動證之常用方。以神倦瘛疭,舌絳苔少,脈虛弱為辨證要點。喘,加人參;自汗者,加龍骨、人參、小麥;悸者,加茯神、人參、小麥。若陰液雖虧而邪熱猶盛者,則非本方所宜?!稖夭l辨》卷三有言:“壯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風珠、復脈。 【方歌】 大定風珠雞子黃,膠芍三甲五味襄, 麥冬生地麻仁草,滋陰息風是妙方。 聲明:本文轉載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文中內容為轉載,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請勿盲目試用,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