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遼 公元1062年;金 公元1140年重修; 坐標:山西 大同 華嚴寺內; 精華:遼代皇家寺院;中國現存唐、遼、宋、金時期的最大佛殿。 一、簡介 大雄寶殿,面闊9間,單檐廡殿頂,是中國現存唐、遼、宋、金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殿宇。 大殿的臺基高達4米,大殿面積就達1443平方米(不算臺基面積就超過了3個籃球場),據說中國古建筑中,只有3座大殿比他大(太和殿、太廟、明長陵棱恩殿)。 而他在中國現存的唐、遼、宋、金的建筑中,則是體量最大者。大殿檐高9米多,相當于現代住宅3層樓的高度,人站在殿下,當真有渺小的感覺。 二、大殿 大雄寶殿的臺基與薄伽教藏殿一樣,是遼代典型的“凸”字型平面高臺基。 屋頂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鴟吻。我們站在殿下無法感受到它的巨大,實際上,鴟吻高達4.5米,比大殿臺基還要高! ▲大殿北端的鴟吻, 為金代遺物。 斗拱非常簡潔,五鋪作雙杪無昂,與薄伽教藏殿一樣。相對于大殿的體量斗拱規(guī)格顯得偏低;前檐明間補間鋪作后出60度斜栱;兩次間補間鋪作前后出45度斜栱。 ▲五鋪作雙杪無下昂 與同樣體量的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相比,斗拱氣勢遜色不少。 ▲奉國寺大殿斗拱 次間補間鋪作前后出45度斜栱。與應縣木塔一樣,補間鋪作的櫨斗下施以小駝峰墊拖,是遼代建筑一大特點。類似的做法,在應縣木塔、大同善化寺大殿亦可見到。 ▲應縣木塔的斗拱墊拖 ▲轉角鋪作 三、殿內 大殿原為徹上露明造,據柴澤俊先生書中所述“梁栿規(guī)整光滑”。 “龐大的殿宇內,多層木枋繞殿身檐頭和梁架四面結構成框架,是殿宇梁枋斗拱形成一個穩(wěn)固的整體。這種框架結構實際上是我國古建筑上圈梁的雛形,開創(chuàng)了后世建筑上使用圈梁的先河?!薄渡轿鞴沤ㄖ幕C述》柴澤俊先生 ▲殿內采用了減柱法, 空間非常寬敞。
明朝時,為大殿加建了平闇、重塑了佛像。
▲明代重塑的五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