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成】 炙甘草 干地黃 生白芍各六錢(各18g) 麥冬 生牡蠣各五錢(各15g) 阿膠烊化,三錢(9g) 生鱉甲八錢(24g) 生龜板一兩(3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陰養(yǎng)血,潛陽息風。 【藥理作用】 具有調節(jié)神經、抑制肌肉痙攣、降血壓、降血脂、抗炎、抗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適用范圍】 1.中醫(yī)病證 陰血虛陽亢證:心中憺憺大動,甚則心中痛,手足抽動,或肌肉蠕動,舌紅苔少,脈細或弱。 2.西醫(yī)疾病 末梢神經炎、多發(fā)性神經炎、肌營養(yǎng)不良癥、肌肉緊張綜合征、帕金森病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陰血虛陽亢證者。 【知識要點】 1.三甲復脈湯組成中藥效與用量之間的必然關系,煎藥與服用之間的相互關系,功用與藥理作用之間的內在關系,中醫(yī)證與西醫(yī)病之間的互補關系。 2.掌握龜板配鱉甲、牡蠣,牡蠣配麥冬,阿膠配白芍、干地黃,麥冬配甘草之間的用量及相互作用關系。 3.方中牡蠣①與麥冬配伍,旨在益陰斂陰;②與白芍配伍,旨在潛陽斂陰。 【臨床運用】 1.用藥特點:方中用龜板、鱉甲、牡蠣、麥冬益陰,龜板偏于潛陽,鱉甲偏于軟堅,牡蠣偏于固澀,麥冬偏于清熱;白芍、阿膠、干地黃補血,白芍偏于斂陰,阿膠偏于化陰,干地黃偏于涼血;甘草益氣和中,方藥相互為用,以滋陰養(yǎng)血,潛陽息風為主。 2.用量特點:方中用藥8味,滋陰藥4味如龜板、鱉甲、牡蠣、麥冬,用量總和是84g;補血藥3味如白芍、阿膠、干地黃,用量總和是45g;益氣藥1味如甘草,用量是18g;其用量比例是28∶15∶6,從用量分析方藥主治,病是陰血虛陽亢證。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00.實用中醫(yī)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