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xué)內(nèi)容:解讀《道德經(jīng)》第41至43章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xué)目的和要求:對字、詞、句進行注釋;對章節(jié)進行語譯、領(lǐng)誦、朗讀;引導(dǎo)學(xué)員進行學(xué)習、研究。原文解讀把握義理、情理和條理,注重字詞訓(xùn)詁、義理闡發(fā)。 教學(xué)重點:上善若水,以水喻人、教人;功成而不居,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要用自已的精神和意志來思考和判斷事物,從而來理解世界。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 質(zhì)真若渝⑤;大方無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⑦。 【注釋】 ①建言:古語,立言。 ②夷:平坦。纇:不平。 ③辱:黑。 ④建:通“健”,剛健。偷:怠惰。 ⑤質(zhì):定。真:正。渝:變。成語有“堅貞不渝”。 ⑥隅:棱角。 ⑦貸:施與。 【譯文】 第四十一章 【評析】 本章講述依道修德,道隱無名為世人所不知不容,學(xué)道修道之人需志同道合,身體力行。 上士聽了道,努力去實施;中士聽了道,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放聲大笑。要是他們不笑,那也就不叫道了。所以常聽人說:明擺著的道卻好像找不到,上坡的道卻好像下坡的道,平坦的道卻好像崎嶇的道。崇高的德好像低矮的谷,太過顯赫反而如同被埋沒,廣布天下的德卻好像很不充足,已然確立的德倒像是權(quán)宜之計,質(zhì)樸純真卻像是假冒的贗品,大的方形就沒有角落,大的器具總要晚些造成,大的聲響卻反而聽不見,大的形象就說不上個形狀?!暗馈弊屓烁杏X不到而沒有任何名分,但只有“道”善于輔助萬物并且成就萬物。 道德一經(jīng),旨在推行道德理論,欲天下從歸大道的正途。道很難用語言去講解,道很難被世上人所理解??鬃诱f,“朝聞道,夕死可矣”。聞道的人超越地活著,不聞道的人本能地活著。聞道是緣分,是對現(xiàn)實社會認知的一種超越,所謂超越,是內(nèi)在精神層面的,觀念意識層面的,看不見、摸不著,在感官的狹小空間里,非但不能表現(xiàn)出精神升華,讓人驕傲,還會從內(nèi)到外散發(fā)出謙卑,所以上士聞“道”,心領(lǐng)神會,立即行動;中士聞“道”,半信半疑;下士聞“道”,認為有違他所見的世俗法則,不禁大加嘲笑 ?!吧鲜俊笔翘煨匀冇兄腔鄣娜?;“中士”指平庸的人;“下士”指知識淺薄的人。在老子看來,“道”是如此地玄妙深邃,的確不能輕易地就被“下士”所領(lǐng)會,“下士聞道”而“大笑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若其聞道不“大笑之”,反而不正常了。所以說,不被嘲笑,就不足以彰顯大道的奧妙了。 大道簡單,易行,平常,在生活之間無處不在。但真正能夠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離“道”卻是件不易做到的事。道是德的體,德是道之用。有道才有德,無道就無德。具有上品德性的人,行為幾與道,所以謙遜向下與世無爭。道生養(yǎng)天下而無不辭。徹底明白了德是道在人身的體現(xiàn),就對自己的德行感到羞愧,感覺自己德的渺小與不足。建德的行為,是無為自然的,無為自然就是要無聲、無相、無目的而做。所以自身有建德的欲望要以‘偷’的概念去做,不為人知,不為人見,不圖有報,情真意切,無有瑕疵,雖有為,仍屬無為,久而久之自然而成上德。 道大方供養(yǎng)萬物而無害,道大器生育天地萬物而晚成,道大音教化萬物而無聲,道大象包羅天地萬物而無形。真正的“大”且“方”是沒有棱和角的,真正大愛天下的人大方無邊,真正的能成就大事業(yè)的人成功總是較晚,最大最美的聲音是無聲,最大最美的形象是無像。 這一章里,老子交待人們觀察事物的方法,指出事物的實質(zhì)與表面現(xiàn)象不同,告訴人們要透過現(xiàn)象去看本質(zhì),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之所在。 【學(xué)習札記】 聞道積德傳道音,得道之士欣而勤。大音希聲心相印,立德修身善貸成。 迷途之人不懂經(jīng),淺見薄識笑別人。依道修德悟真諦,道隱無名需踐行。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④,沖氣以為和⑤。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注釋】 ①生:化生、顯現(xiàn)、展現(xiàn)。 ②二:在此指“陰”與“陽”,即后面所講“負陰而抱陽”。 ③三:在此指“和”,即后面所講“沖氣以為和”。 ④負:背負。抱:懷抱。萬物負陰而抱陽:意指陰、陽就蘊含于萬物之中。 ⑤沖:交蕩、涌搖。和:陰陽耦合。 【譯文】 第四十二章 【評析】 本章講述道的衍生規(guī)律,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交和而生生不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都背向陰而面向陽,氣流使陰陽達到平衡。這一章重點說明大道化生萬物的過程,證明“弱者道之用”的觀點。 萬物陰陽相抱,陰陽兩氣互相激蕩,此消彼長,互相制約。求‘一’而為生,道無極為一,生太極有陰陽為二,陰陽變化萬物生。人們對孤、寡、絕戶這些稱呼最為厭惡,但王公大臣卻以這些為自稱。所以說有些事物受到傷害反能受益,有些事物過度受益反而會受到傷害。 萬物陰陽循環(huán),其陰陽的和諧是有條件的,是暫時的,是相互過渡的,因而是相對的。陰陽此消彼長是絕對的,但陰陽不和諧的過程,是事物發(fā)展的過程,求中抱一以為生?!疀_氣”,就是道對萬物陰陽重的要調(diào)控功能?!昂汀?,是陰陽消長平衡的結(jié)果。無論是整個自然界或是細微的具體事物,都在運用著道的沖氣調(diào)和自身陰陽的平衡,維持事物的生長。 “不谷”的本意是不結(jié)果實。對人來說,就是沒有子女,老絕戶。“不谷”和孤、寡意思相并列,是一種不雅的稱呼。古代王侯王公貴族以此謙下卑微的字面而自稱,一是為了使自己的高貴的身份被卑賤的名稱有所沖淡以應(yīng)天;二是以此自警、自謙以應(yīng)世。是符合事物外因、內(nèi)因關(guān)系的原理的。因此有些事物損之而益。有些事物益之而損,就像一顆小樹能夠在生長期合理及時去出多余的樹杈,有利于其成長為參天大樹;同樣一顆小樹,不斷的給予它養(yǎng)分、影響了其自身的成長,這其實是對小樹的一種損害,就是益之又損。在兒童的教育方面也是一樣,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其實是對孩子是一種傷害;對孩子嚴格的管理,表面上有對孩子有傷害的嫌疑,但對于孩子以后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世上萬物不可強橫于世,柔弱勝剛強是事物生存的法則。強中自有強中手,強強相遇,好勝者必遇其敵。 【學(xué)習札記】 宇宙起源道生一,太初元氣育天地。負陰抱陽兩相合,和氣生化萬物齊。 自謙自損多受益,自私自利實損己。以和為貴萬事興,強梁惡霸陷險地。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①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②,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③及之。 【注釋】 ①馳聘:奔馳、縱橫自如。 ②有:專執(zhí)、執(zhí)著。入:達到。間:阻隔。③希:少。 【譯文】 第四十三章 【評析】 本章闡述修身治國之道,無為之益,不言之教。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可以自由地穿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和“有”可以進入沒有縫隙的地方。我因此就懂得了“無為”的益處?!安谎浴钡暮锰?,“無為”的益處,是什么都比不上的。這一章用人心的難以控制說明不言之教、自然無為的好處。 道之初期,鴻濛一氣,此氣包含天地萬物。天地辟,萬物生。道生天地萬物,道氣含在其中,這個氣先于天地、萬物形成之前,說這個氣成就了萬物也不為過。天地得此氣,氣氣貫通,天地為道,道含天地而貫通。天地能抱此氣,故運轉(zhuǎn)無窮。一切有生命的種類無不如此,都是得到道的一元真氣得以生。 氣至柔,天地萬物內(nèi)部無處不在,現(xiàn)代科學(xué)粒子、暗物質(zhì)、暗能量等的學(xué)說,無疑已印證了老子2000多年前的這個說法,這再次體現(xiàn)了道德經(jīng)的博大精深?,F(xiàn)代科學(xué)敘述了粒子、暗物質(zhì)、暗能量的存在有相互連接而形成物的可能,而彼此的連接都是有間隙的,有間隙就有氣,就有無的存在。相信以后的科學(xué)還能把粒子、暗物質(zhì)、暗能量再次的分解。這些充分印證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道理。 道無為,為天下無所不為;道無言,道教人恭己垂裳。孜孜不倦跟隨道的軌跡,是悟道成人的關(guān)鍵。天地萬物的生成,都是道無為自然而生成,生成萬物而不主宰,養(yǎng)育萬物而不具功。萬物的生長、存在都離不開道。這就是無為對天下的貢獻和好處呀。道無言的教誨,無為對世間的博大精深,希望全天下人都能領(lǐng)會。 【學(xué)習札記】 水滴石穿透至堅,氣貫長虹入無間。柔能克剛?cè)鮿購?,心靜如水效先賢。 無為之益民為天,不言之教身在先。強作妄為不可取,道法自然柔性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