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一直有所耳聞,但對它的感知還是相當模糊,為緩解我的匱乏焦慮,還是親自去馬爸爸的網紅門店-盒馬鮮生感受下為妙,本文帶你從產品汪的視角一一剖析盒馬。 官方對它的解釋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yè)態(tài)。 敲重點哦!是盒馬鮮生,不是盒馬生鮮,一直傻傻分不清楚,是不是聽名字就hin可愛呢,去體驗下,你會發(fā)現它真不是虛有其表,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兩百多斤。 emmm,盒馬鮮生憑什么可以成為網紅?盒馬鮮生,作為新零售的標桿,毫無疑問是當下新零售系最炙手可熱的產品,它是否真的代表未來新零售的方向? 一起開啟盒馬鮮生產品體驗之旅吧。 體驗背景體驗人員:Miss hlc 體驗設備:Iphone 6s、盒馬APP 體驗地點:廣州曜一城店 體驗背景:想吃海鮮 體驗心得:斥巨資,胃滿了 體驗好評:五顆星 用戶痛點(1)快節(jié)奏的上班族:對于很多上班族來說,下班還要帶娃娃,再去買菜做飯,等飯做好了都七八點了,又累又沒有胃口,叫外賣又特別慢。
(2)不想動的懶人族:隨著工作的繁忙、日常的疲憊,那些口頭上嚷嚷著有時間就會自己下廚房動手做,往往只是說說,說做就做的一時沖動早已被工作打磨成了一縷青煙飄走。
(3)要求高的吃貨族:吃貨們往往很注重食材的品質,且對生鮮食材需求比較高頻。
盒馬鮮生同時兼具超市、餐飲、便利店、大排擋和物流等功能,以“生鮮電商”和“外賣餐飲”為切入點,以“開啟鮮美生活”為口號,通過APP和線下門店為顧客提供從生鮮食品到餐飲服務的一站式購物體驗,滿足顧客隨時隨地想吃的需求。它依托互聯網團隊和阿里大金主,是一匹殺入商超領域的黑馬。 門店特色:線下網紅門店+線上APP下單+搶戲員工+驚喜體驗第一次去盒馬,去的是廣州的曜一城店,嗨,耳目一新。終于來到了這個隱藏的網紅店,遠遠望去那發(fā)著光的招牌,就顯得格外的不一般,這很網紅。 盒馬鮮生看著就是個超市呀,但它不同于傳統商超,它到底和傳統商超有什么不一樣? 首先,在入口處,工作人員會告知你這是盒馬鮮生的會員店,下載盒馬APP即可成為會員才能進店選購,下載好了,開逛開逛啦。 其次,它完美解決了傳統商超的痛點,在門店布局、品類升級、餐飲混合體驗,配送到家等大量的創(chuàng)新,一切都是圍繞著消費者體驗來發(fā)力、布局和設計。 最重要一點:它涵蓋海鮮、生鮮果蔬、鮮肉大部分商品,價格上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也是門店人氣火爆的根本原因。價格親民,贏得民心。 再有,它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美食體驗和購物方式,集生鮮、新餐飲、電商、倉庫和線上免費配送于一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超市,既是零售超市大賣場,也是超級火爆的大餐廳,還是線上APP外賣購物的實體倉庫中心。 這樣一來,可以在相同的店鋪面積,達到數倍于以往商超的銷售額,真正實現線上和線下流量共振,其運營效率不容小覷。 耶,你看,盒馬員工的工服也十分搶戲,上衣背面寫著“每個高喊減肥的妹子,都有一張停不下來的嘴”,emm,你們贏了。 最后,在科技體驗上,盒馬門店的出口處有自助掃碼支付的機器,沒有傳統商超的收銀員。而且在門店里面,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結賬,所以你可以邊逛邊吃。 做產品,也要有自己的情懷,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會讓人記住。的確,確實讓我眼前一亮,值! 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1979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KANO模型這個用于評估需求的經典模型。 KANO模型定義了三個層次的顧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
盒馬鮮生帶給大家更多的是驚喜,接下來簡單說一說,盒馬是怎么為用戶創(chuàng)造興奮感的。 興奮性需求一:傳輸滑道抬頭望抬頭看一看,店內頂上安裝的不是華麗的吊燈,而是傳送滑道,這是門店一道別致的風景,傳送帶不停歇的運轉著,它連接著商品陳列區(qū)和后倉,用于快速傳送著用戶線上APP訂購的商品。 一接收到線上訂單,盒馬工作人員立即使用專用揀貨袋開始揀貨,完成后就通過滑道輸送到下位工作人員,依次揀貨完成后,傳送到后倉進行打包和配送。 那個小布兜一樣的揀貨袋真的超酷,一個一個的往后輸送出去,你感覺盒馬鮮生的所有東西都有了生命一般。它應該是最有人氣的物流倉庫。 傳輸滑道的設計不僅節(jié)省大量人力物力,且自動化運作高效,同時線上訂單傳輸到后倉進行打包,也不會影響線下顧客的現場體驗,線上線下兩條線并行運作互不干擾。 身處其中,當你看到技術支撐起業(yè)務的時候,你會感慨到: 興奮性需求二:生猛海鮮任你摸 鮮生,首當其沖就是海鮮,一路奔走到海鮮區(qū)。 這輩子逛了無數次超市,實地體驗過盒馬商場環(huán)境,逛這樣的網紅超市,摸這樣的大怪還是頭一回。我真的難以想象,盒馬生鮮是怎樣漂洋過海來和我見面噠。 水產區(qū)真的是人山人海,品種超多,很新鮮。哇,比我臉還大的帝王蟹、比我手臂還粗的波士頓龍蝦,果然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和哥倆確認過眼神了,嗯,是活的,看它們張牙舞爪的樣子,迎面而來一絲絲鮮活的氣息,我兩眼放光,現場體驗了一把挑選鮮活海鮮,從打撈到抓捕,帶給顧客極強的參與感。 給顧客不斷的制造驚喜,帶來視覺沖擊的同時,激發(fā)了顧客的消費欲望和沖動,為此買單,提升用戶滿意度。 做產品也是如此,要像男朋友一般的給力,不斷給我們制造驚喜。如果僅僅只是一種買賣關系維系著,無疑無聊透底,難以吸引顧客。 興奮性需求三:現場烹飪放肆吃捕撈的員工告訴我,可以現場加工烹飪,我簡直是樂開了花,太贊了。 現場烹飪+現場就餐,就是區(qū)別于普通超市最大的差距。 現場挑選好的海鮮在烹飪加工區(qū)排隊,交給餐飲區(qū)后廚幫忙加工,如果你想好好的在這里吃一頓的話,預留三個小時的時間比較好,現場加工尤為火爆,基本等位時間都在一個小時左右。有個圓形的叫號牌,牌響便可享用美味。 盒馬鮮生,直接在門店加工食材進行用餐,感覺很新穎。就餐區(qū)盒馬鮮生圍繞著用戶大吃大喝場景展開的體驗設計,這時的盒馬鮮生由超市轉化成餐飲空間。 以商業(yè)創(chuàng)新和用戶價值為導向,將服務做到了極致,大大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按盒馬門店人流分布來看,它的主要盈利都來自生鮮產品,這類產品講究的就是新鮮,不能久置,而盒馬鮮生提供的加工費用不高。因此,就餐區(qū)延長了顧客在店里停留的時間。 此創(chuàng)新設計有一舉多得的效果:
一款吸引人的產品也是如此,用戶使用的時間越長,他下單的概率就越大。 作為新生物種,盒馬選擇超市+餐飲的模式不僅為用戶帶來了新穎的零售體驗,同時在業(yè)內開創(chuàng)了生鮮產業(yè)的新零售模式。 用戶心聲:有人歡喜有人憂
VS
線下體驗滿足,線上下單方便:
新穎零售品牌,認準盒馬鮮生,享受盒馬服務,幸福爆棚升級。 寫在最后創(chuàng)始人侯毅講到:
這一點堪比好市多創(chuàng)始人西格爾:
從商品品類來說,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占了銷售額的25%(大概315億美元),自有品牌能更好的把控產品品質、供應鏈、定價權和利潤。盒馬鮮生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日日鮮,侯毅的目標是自有品牌最終的占比要達到50%以上。 對于消費者而言,它就是一家吃貨的網紅店。盒馬鮮生,店倉合一,線上線下同步經營。 馬爸爸現場蒞臨,塑造了盒馬的品牌效應,當顧客首次來到盒馬時,門店風格、整體裝修、商品布局、產品質感和現場服務等維度,就在顧客心里扎根了一個網紅店形象。 優(yōu)質的產品質量、完美的品牌服務、逼格高的網紅形象,吸引首批忠實顧客。其中,高端海鮮+現場體驗毫無疑問是盒馬的一記重拳,因為人們都十分熱衷于把帝王蟹、大龍蝦、放肆吃喝的照片發(fā)到朋友圈、微博等等社交媒體,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盒馬鮮生的熱度持續(xù)高漲。 當線下體驗成功后,獲得了用戶信任感,盒馬鮮生線下支付形式僅限線上APP,顧客下載后在線上APP完成支付,一旦支付后,可獲贈很多電子優(yōu)惠券。這樣一來,盒馬將線下客流量轉化到線上,形成了完成的引流閉環(huán)體驗。 線上通過APP下單,對“盒區(qū)房”(盒馬門店3公里)的生活圈用戶來說,下單30分鐘即達,這是物流價值的體現,線上下單配送的模式創(chuàng)新,大大發(fā)展線上外賣業(yè)務,準時、高效為盒馬贏得口碑。 新零售時代已來,它不同于傳統零售的新零售模式,全方位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處處圍繞消費者的消費場景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讓消費者盡享一次次了不起的購物體驗。盒馬可以算是淘寶的線下濃縮版本。 最后,我更想看看其他平臺將如何反擊,讓我們拭目以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