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的對話也許我們并不陌生。 “媽媽,我這次考了全班第二名”。 “你看人家怎么能考第一,你考個第二就這么得瑟干什么?”。 跟我學物理網賈蘭華老師說:有些家長總喜歡以挑剔的眼光來對待孩子,即使孩子再怎么努力,在這樣的父母心目中,孩子都是一無是處,總能挑出孩子的錯誤和不足。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孩子被認為是家長的私有財產, 而不是有自己精神世界的獨立個體。對孩子教育一要嚴厲, 二要嚴格, 要做到這兩點, 就要嚴加管教, 板起面孔剔除孩子身上這樣那樣的毛病, 好像不把缺點挑出來剔除掉, 就沒有盡到成人的責任和義務。 逐不知這種“挑錯教育”對孩子來說簡直是一種殘忍,無異于精神虐待。當把孩子身上的缺點、錯誤用顯微鏡挑出來, 用放大鏡放大, 并用輕視、數落、羞辱等方式給他們以刻骨銘心的刺激時,往往給孩子帶來精神傷害。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長期得不到成人的肯定和鼓勵, 自身價值被否定, 就會精神緊張、焦慮, 個性受到壓抑。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父母無情的訓斥在孩子心目中是最嚴厲的判決。飽受負面評價、體驗和情緒的煎熬:的兒童,做事時往往會缺乏信心,變得畏首畏尾,害怕出錯。 更可怕的是這種評價會產生標簽效應,當你用“笨、懶、不認真”等負面詞語評價孩子時,這種標簽就會產生一種導向作用,孩子就會朝著標簽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我總不如別人,我總犯錯誤, 我什么事也做不好等觀念會成為孩子一種思維定勢。時間長了,你就會慢慢發(fā)現,孩子真的變得“笨、懶、不認真”起來。 有些父母可能把這種“挑錯”當成對孩子的批評,這絕對是一種誤解。批評是一種藝術,不僅讓孩子感到心中不安,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更能感受到大人的關心和愛,而這種專門尋找孩子身上的缺點、弱點的做法除了能發(fā)泄點大人的情緒之外,什么都不是。 朋友家串門給孩子送什么,送禮就送微課程。敬請關注網站:跟我學物理網,賈老師公眾微信號:“跟我學物理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