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越快,壽命越短(權威心觀點)每分鐘多跳5下,心梗和猝死風險增14%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 張海澄
很多人經常有意無意地數數自己的脈搏。確實,每一次脈搏的搏動,代表一次有效的心臟跳動,把血液泵到了手腕這里。脈搏的規(guī)律與否、跳動次數,尤其是發(fā)病時與平時相比較,能給臨床醫(yī)生帶來很多難得的第一手資料,有利于醫(yī)生對病情的判斷。但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是快還是慢呢?
在醫(yī)學上,正常的心跳次數定義為每分鐘60—100次。但近年越來越多的醫(yī)學研究結果提示,心率增快危害健康、縮短壽命,增加心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脈搏越快,壽命越短。 現代觀念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平均脈搏經?;蜷L期達到或超過每分鐘80次,即便還在低于每分鐘100次的正常范圍內,也已經算增快了。當然,一次心電圖、一次數脈搏,或激動、運動后脈搏暫時快于每分鐘80次的情況都不算慢性脈搏增快。最客觀的要數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記錄的平均心率,這是24小時內,包括白天與夜間,安靜與活動時心率的均值,因此這個值很有意義。 慢性脈搏增快,常不被注意和發(fā)現,認為仍在正常范圍內,但其造成的危害可長期、隱匿性存在。其實早在1945年,著名學者萊維就發(fā)表文章指出,心跳每分鐘100次以上者死亡率遠遠高于心跳較慢者。40年后,美國最著名的流行病學調查弗拉明翰研究發(fā)表了更具說服力的資料,年齡在35—84歲的人群,前瞻性隨訪26年的結果表明,隨心跳次數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趨勢,在男性人群中尤為明顯。 哺乳動中,心跳越慢者,壽命越長,比如老鼠心跳可達每分鐘500次,壽命僅2年,烏龜心跳僅為每分鐘6次,壽命可長達200年。有研究顯示,老年人心率每增快5次/分,心梗與猝死的風險增加14%。 慢性脈搏增快是人體交感神經長期激活的標志和表現,也會促進血壓增高、血糖增高、脂代謝異常和胰島素抵抗。因此,慢性脈搏增快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或鈣拮抗劑進行治療,最好使靜息時脈搏降到每分鐘60次左右。 當然脈搏過慢也不利健康。呈現一個U型曲線,即脈搏長期低于50次/分或長期超過80次/分都會使死亡率增高?!?/P> |
|
|
來自: ◆馬小跳◇ > 《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