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園,也就是唐寅墓,位于蘇州市區(qū)解放西路上,占地近萬平方米,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唐寅辭世之時,家境清貧,就葬于桃花塢故居之后,嘉靖22年才移葬今址。崇禎時,淹于野水叢莽間,由雷起劍、毛子晉等重修。解放時已廢為荒丘,人民政府于五十年代在墓區(qū)筑池亭、樹石坊。文革期間又再次被毀。1985年,蘇州市政府再次撥款,除復(fù)舊觀外,還增筑桃花仙館、夢墨堂、六如堂等,對一代畫宗作紀(jì)念性陳列,以示追思,勉勵后人。濉溪旅游
一進園門,迎面便是一幅潔白如玉的“明四家”照壁。 轉(zhuǎn)過照壁,一種庭院深深的感覺,讓我精神為之一振,似乎城市的喧鬧全都擋在了壁外。樹是靜的,池塘是靜的,白墻灰瓦的廳堂、院墻更是靜得肅穆。我從“桃花仙館”經(jīng)“夢墨堂”、“六如堂”竟沒遇到一個人,這位昔日名聞遐爾的江南第一大才子,也太寂寞了!此時,我也顧不得和他打聲招呼,掏出數(shù)碼相機狂拍一番??纯磿r間還早,便又靜下心來觀看櫥窗、櫥柜中的字畫、墓志銘。也許這些不一定是唐伯虎的真跡,但即使是贗品,起碼能反映出他本人的書法與繪畫的主要特點和基本模樣。從中也能了解明朝繪畫的一些特色和風(fēng)格。徜徉于如此作品、如此氛圍之間,心情真好! 鎮(zhèn)江金山寺
繞過“六如堂”,通過一條碎石鋪設(shè)的小徑,跨過一道竹門,便來到位于后院土山上的“唐寅墓”。這里樹木幽深、花草葳蕤。迎春花開了,黃燦燦的,點綴在翠綠叢中;梅花開著,粉白中透著嫣紅,散發(fā)著淡淡的香氣。聽得到“咕咕”似斑鳩的叫聲,還有婉轉(zhuǎn)清亮的畫眉叫聲,仰頭尋望,只聽到撲棱棱翅膀打著樹葉的聲音,卻見不到鳥的影子。拾階而上,一四角亭中間豎著一塊大理石碑,上刻著“明唐解元之墓”,“明唐”二字描紅,“解元之墓”為黑色,不解其意。亭兩旁有一對挽聯(lián),現(xiàn)只記得下聯(lián)為“春風(fēng)秋月一才人”。石碑后面,是由 一米 來高的石頭圍成的園狀土墓。唐寅就在這里看了幾百年的春花秋月、滄海桑田。淮北旅游
林中的陽光越來越暗,歸巢的鳥兒越聚越多,啁啾囀鳴,夜晚的唐解元想必一點也不孤獨,看來倒是我該走了。江蘇秦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