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君明
西大營門,位于桃花塢大街東段北側,南起桃花塢大街,北到校場橋。南宋時,部分禁軍駐在蘇州,此處為軍營。民國《吳縣志》云:“大營門在閶齊兩門之間,相傳張士誠屯軍于演武場,故名,明人碑記中已有是稱。清初圈封民房,駐防兵自婁門起別有東大營門,此處遂稱西大營門?!睆臍v史長河上看,這里風云迭起,滄桑多變,從漢代至清末及民國時期,房屋建筑屢有興廢,街巷里弄時興時衰,幾乎代代留有陳跡。西大營門雖僅是蘇州城西北的一角,但卻是蘇州歷史風云變幻的縮影,走進西大營門,猶如打開一部古籍,有著講不完、說不盡的歷史故事。
盛極一時的五畝園
今西大營門53號,原為“五畝園”之門。北宋時期,五畝園為蘇州城內的一大園林建筑,是個名勝之地,其處總稱為桃花塢,享有盛名。據(jù)史料記載:漢代,此處為長史張平子的家園,種植桑林,并葬有張平子的衣冠墓,還有張平子廟。宋熙寧時,有梅宣義在此筑亭治園,亭臺樓閣,池石假山,柳堤花塢,風物一新,時稱“梅園”,因地有五畝之廣,亦稱“五畝園”。梅宣義好玩奇石,園內有靈芝石,高七尺,縱橫八九尺,四旁像無數(shù)靈芝,故名。又有丈人峰、三老峰、觀音峰、慶云峰和擎天柱等五峰,后園廢,此五峰移置于閶門內混堂弄,放置在明代嘉靖間尚書楊成筑的家園,俗稱楊家園,因有“五峰”,遂名五峰園。梅宣義的兒子梅子明在杭州任通判時,文學家蘇東坡任杭州太守,與梅子明為同事,兩人十分友好,常相往來。蘇東坡知道梅氏筑有園林,且愛好玩石,就將自己收藏的玩石贈給梅氏,并寄詩云:“仙人子真后,還隱吳市門。不惜十年力,治此五畝園。初期桔為奴,漸見桐有孫。清池壓邱虎,異石來湖黿……”從詩中可以看出,梅氏構筑五畝園,不惜花費錢財精力,用了有十年之久。
五畝園范圍很大,其處多種桃樹,桃花最盛,故稱“桃花塢”。五畝園內的勝跡很多,且各有名目。據(jù)《五畝園志馀》記載,園內有池榭臺軒,有寺廟庵堂,有祠墓碑刻,有名人故居等數(shù)十處。如鴛鴦亭、慶云亭、曠觀臺、清云軒、鎖煙亭、鏡心池、聞香閣、棲鶴樓等。其中慶云亭的匾額為抗金名將岳飛所書。曠觀臺的鋪地用五色彩石,整齊美觀。走馬樓上的楹帖“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用翡翠琢成。還有小蠡湖,湖內有石舫,有漁艇妓船,內供范蠡西施之位。湖邊筑有兩楹房屋,題額曰“野鴛比翼”。為此,好事者稱“小蠡湖”。園內還有石刻多方,亦很珍貴,如《西漢夏候湛碑》、《漢張平子廟碑》。清末民初吳江人凌泗、吳縣人謝家福著有《五畝園志馀》,將五畝園內的景物逐一梳理記載,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貴的資料。
宋代章 的桃花別墅
宋代紹圣年間,章 在此建筑別墅。章 (1027-1102),字質夫,建州浦城(今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禮部試第一,歷任知縣、提倉、提刑、轉運使,累官至資政殿學士。章 雖是文官,卻熟讀兵書,懂得戰(zhàn)事,善于用兵。元佑年間,西夏主領了十萬大軍入侵宋地,形勢十分危急,朝廷任命章 為陜西環(huán)慶路安撫經略使。上任后,章 提出了作戰(zhàn)的理念和方案,首先奉行朝廷既定的淺攻戰(zhàn)術,不盲目深入;其次是加緊修筑堡壘,控制軍事要地;再次是利用內線,深入敵人心臟,掌握敵人內情。由于戰(zhàn)略正確,防守有術,屢屢挫敗敵人,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果,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南宋的都城設在杭州(時稱“臨安”)。蘇州離杭州較近,其時,不少朝廷大臣年老后都歸隱蘇州,章 也不例外。他看中了蘇州五畝園這個地方,環(huán)境清靜,土地開闊,就在那里營造府第,并在府第周圍種植許多桃樹,陽春三月,桃花盛開,燦若云錦,周圍曲折凡十余里,阡陌交通,溪流縈帶,成為蘇州城內觀賞桃花的最佳處。他的許多親朋好友,常去那里游樂。因而,章 的府第也稱為“桃花別墅”。
章 是文官出身,飽讀詩書,極有才學,他的詩詞也寫得很好,但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他在京城做官時,與蘇東坡既是同事,也是文友,閑暇時做詩填詞。他寫的一首《水龍吟·楊花詞》:“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作品在京城廣泛傳播,蘇軾也很欣賞,即寫了一首和詞《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出版《宋詞選》集中,在收錄蘇東坡的詞后,附錄章 的這首詞,可見這首詞的影響了。
章 卒后,徽宗十分哀悼,并贈右銀青光祿大夫,謚莊簡,賻恤甚厚。
南宋、清初為軍營
靖康元年(1126),金兵對北宋發(fā)動進攻,京城很快失陷。康王趙構逃至杭州,建立南宋政權。蘇州離杭州較近,為防金兵南侵,部分禁軍設在蘇州。吳中軍制,以“雄節(jié)”為南營,“全捷”為北營,“威果”為中營?!盃I”是宋代軍隊的編制單位,營門為軍隊駐扎之地。宋范成大《吳郡志》云:“營寨、禁軍:威果二十八指揮,雄節(jié)第九指揮,威果四十一指揮,威果六十五指揮。全捷二十一指揮?!薄端纹浇欠豢肌芬R熊《蘇州府志》云:“惟盧《志》所記諸寨,除忠順官寨在光孝寺后已載本圖外,余若在北寺東、嘉泰初創(chuàng)之御前拱衛(wèi)水步軍寨;在北寺西、領額兵三千人或五千、創(chuàng)建年月未詳之御前游擊軍寨;在北寺西、寶祐中創(chuàng)、領額兵一千五百人之御前忠勁軍寨……惟水步軍寨創(chuàng)于嘉泰,地在北寺,本圖不應不載”。又據(jù)盧熊《蘇州府志》稱:“威果第六十五指揮,兵額四百一十人,在報恩寺西”。文中所稱宮寨在“北寺西”、“報恩寺西”,即是西大營門處。
清初順治十六年(1659),為城防之需要,將軍祖大壽大肆圈封小巷,拆毀民房,搭起營寨,駐扎滿軍。營寨之門,習稱“營門”。當時有東大營門(在婁門處)、中大營門(在閶齊兩門之間),此處在蘇城北寺之西,故稱“西大營門”??滴跞辏?span lang="EN-US">1664),滿軍移至鎮(zhèn)江,此處才沒有軍隊駐扎,但西大營門已成為當?shù)氐牧暦Q。后來居民在此建房造屋,形成街巷,即以“西大營門”名巷。
金兵入侵的瘋狂
靖康之難,金兵大肆入侵,北宋軍隊連連失敗,官民紛紛逃難,蘇城百姓也難逃一劫。對此,《五畝園志馀》記載較詳。金兵將入侵蘇城時,城內百姓十分恐慌,離開家門,搭建土寨以避難。當時,在五畝園處建有北寨,男女老少盡躲入寨內。建炎四年(1130)二月二十四日,金酋兀術領兵從盤門、胥門、葑門、婁門攻入蘇城,圍攻土寨,百姓無力抵抗。賊兵由寨外殺入寨內,逼迫丁男獻金,獻金后即殺之。又殺老婦幼兒,然后積薪焚燒死尸。三月朔,金兵離去,經檢點,在五畝園范圍內的慶云庵、旃檀庵、楊柳樓臺、梅園、章園、孫園等處,盡被燒毀,成為一片焦土。年輕婦女二萬余人被賊冠俘去。在河中撈出男尸五千余。女尸十一萬一千余,暴露男尸六萬二千余,女尸二萬五千余,火化男女尸骨十五萬七千余。金兵除殺人放火焚燒外,對反抗他們的即施以酷刑。有個黃十二童因衛(wèi)護其母,被釘死在臨頓橋。伶人品巧因大罵賊冠,被撥舌。有不少婦女因不忍受辱,跳樓投河自盡,自刎的難以計數(shù)。死尸遍地,腐爛發(fā)臭。其時,有個叫蔡隆興的,倡議將死尸盡行收拾埋葬。隆興元年(1163),鄉(xiāng)人集資建隆興寺,既紀念被害的鄉(xiāng)民,也紀念蔡隆興本人。至今在廖家巷北仍有東蔡家橋和西蔡家橋,以及龍(?。┡d橋等,即與蔡隆興有關。
唐伯虎與桃花庵
五畝園風光一時,南宋末成為廢墟。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畫家唐寅買下部分廢墟,筑室于此。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蘇州)人。他雖然聰明,廣讀詩書,但喜歡游樂,不仕科舉。后聽從朋友祝枝山的規(guī)勸,飽讀四書五經,意向仕途。由于他努力攻讀,十六歲即考中孝才,二十九歲又考中解元,世稱“唐解元”。憑他的才學,考進士、狀元沒有問題。但在三十歲上京參加會試時,因科場舞弊大案牽涉,含冤下獄。后得吳寬營救,他被貶謫為吏,終身不得進入考場。為此,他感到十分恥辱,決定不去當個小吏,寧愿在家賣畫求生,清貧度日。這卻是因禍得福,就此用心作畫,畫藝大進,聲譽日高。他家原在吳趨坊,為避囂就靜,在五畝園買下部分廢地,小興土木,構筑平房多間,自稱為“桃花庵”,內有“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并沿襲這里的習俗,在庵內種植大量桃樹,稱自己是“桃花庵主”,還寫了《桃花庵詩》,有句云:“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唐伯虎一生專事書畫詩文,成為大家。有人說,如果沒有當年的科場舞弊案牽連,唐伯虎做了官,恐怕就沒有書畫大家唐伯虎了。他是明代的著名畫家,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為吳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的詩文也好,與祝枝山、徐禎卿、文徵明合稱為“吳中四才子”,著有《六如居士全集》、《畫譜》等。
唐伯虎畫有《桃花庵圖》,十分精致。清乾隆皇帝看后,高興異常,即揮毫題詩云:“吳中愛看吳人畫,況是吳人畫最高。世上只期為散木,庵前疑復綻新桃。松風寒處安茶銚,石凍春深試酒槽。七字志懷頗見道,寧云溪壑興堪陶?!睂μ撇⒌脑姰嫿o以很高的評價。樸學大量俞樾曾漫游于此,他聯(lián)想五畝園及桃花塢,作詩云:“拜石亭連碧藻軒,吳中五畝舊名園。后人往來桃花塢,底事誰知唐解元?!?span lang="EN-US">
沈九娘與陳圓圓
在五畝園舊址那里,有兩位女性不可不提。一是唐伯虎的妻子九娘,一是名妓陳圓圓?!段瀹€園志馀》云:“九娘墓:九娘者傳稱六如姬人,葬桃花庵后。”民間傳說,九娘姓沈,原為青樓女子。唐伯虎考場蒙冤后,聲譽頓失,家境蕭條,世態(tài)炎涼,親朋好友很少往來。妻子原想當狀元夫人,現(xiàn)已絕望,就此反目,離他而去,面對凄涼,唐伯虎心灰意懶,常出入青樓灑館,遂與妓女沈九娘從相識到相愛,最后結為夫婦。九娘死后,就葬在桃花庵后面。因為是“九娘”,民間訛傳是唐伯虎的第九個妻子,說唐伯虎有九個老婆,并有“九美圖”之說,在民間作為笑談,流傳極廣。
五畝園廢后,地塊七零八落,有一處稱為“四畝田”,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出生于此?!段瀹€園志馀》云:陳圓圓父邢三住四畝田。陳圓圓(1623-1695),本姓邢,名源,字畹芬,蘇州人。母親早亡,她就寄養(yǎng)在昆山姨母陳氏家,并改姓為陳。陳圓圓容貌美麗,聰穎過人,幼年學唱昆曲,打下了基礎,長大后隸籍梨園,能歌善舞,尤其是演唱昆曲,每登場亮相,明艷出眾,獨冠當時,觀者為之魂斷,聲譽日隆,為吳中名優(yōu),也是江南“八艷”之一。崇禎末,陳圓圓選美去北京,原本要獻給皇上,但皇上不納,就住在田妃娘娘家的田府。吳三桂去田府,見其美貌,即以千金買回做妾。陳圓圓隨吳三桂去云南,吳三桂反叛兵敗,她去當女道士,改名寂靜,死于云南。民間傳說,陳圓圓生養(yǎng)時有野雉聚在她家屋上,她的乳名就叫“野雞。后來陳圓圓當了妓女,民間就將妓女稱為“野雞”,由此而來。
唐寅墳與準提庵
西大營門之西,有條小巷名唐寅墳,南起大營弄,北至東蔡家橋。這條巷名有點特別,竟以墳作巷名?究其原因,此處原有唐寅的“墳”。據(jù)資料稱:唐伯虎晚年懊悔少時所作的詩文,遂焚燒而葬之,并豎立一碑,自己戲題曰“唐六如之墓”??梢姡颂幉⒎钦娴奶埔?,而是唐寅的“瘞文?!?。有詩為證:“七子庵邊墓(原注:準提庵,亦名七子庵),殘碑記六如。文章何日瘞,煙草有誰除。流水空嗚咽,浮云自卷舒。人傳明月夜,光燭斗牛虛。”但民間俗稱為“唐寅墳”?!皦灐毕б院螅蔀榛臎鲋?,就有人在此搭棚或建房居住,居民逐漸增多,形成小巷,遂以“唐寅墳”名之。
明代永樂年間,養(yǎng)真老人沈均居于此處。沈均生活于洪武、建文年間,成祖朱棣登位,他隱居不仕,精研宋儒之書,躬身實踐,于儒釋之界辨別尤嚴。萬歷十年(1582)僧旭小構建準提庵,供奉準提佛像。清嘉慶五年(1800)吳縣知縣唐仲冕(長沙唐氏族裔)重修,拓庵東之別室為唐解元室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人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館”。東壁嵌有唐寅于弘治十八年(1505)撰寫的《桃花庵歌》,另有《六如居士畫大士像》,以及蔣和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蔣和畫《竹石圖》等碑。后因房屋破舊,上述部分碑刻暫遷唐寅墓(橫塘)保存。房屋經整修后,由蘇州版畫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