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三件事人類都要經(jīng)歷:出生、生活和死亡。他們出生時無知無覺,死到臨頭,痛不欲生,活著的時候卻又怠慢了人生。于是,智者們開始了靈魂三問。 尋找生命之答案,還是得立足于傳統(tǒng)文化。 ![]() 老子是生命的大師。在《道德經(jīng)》中,他有著太多太多的關(guān)于生命認知的經(jīng)典妙語,令人遐思,給人啟迪。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此言闡述了人和宇宙之關(guān)系;強調(diào)一陰一陽之謂道,要接受一切的美和丑;和說明了找到平衡是生命的關(guān)鍵。 2,“道法自然”。天地無言,默默說道。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讀懂了自然之道,必將人生順遂。自然為師,此生命之總法則。 3,“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天地無法規(guī)避風雨,但風雨不可能長久。故面對風雨,坦然接受,從容應(yīng)對,不必恐懼。 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柔與強是生命的兩種狀態(tài),表面柔弱,實則堅強。自古柔弱勝剛強,這是生命的辨證法。修行,修到雌雄同體,則接近了道。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北娚F盡一生孜孜的外求,忽略生命的真正本質(zhì),此謂之本末倒置。 6,“清靜為天下正”。清凈,是天下之正道;清凈,是生命之本真。靜才能長生,虛才能養(yǎng)神。老子的人生境界是“致虛極,守靜篤”。“既虛其心,又方其外。一塵不染,萬物皆備”。舒展曠達,淡泊無爭;物不擾心,物我兩忘。這也是高級的養(yǎng)生之道。 7,“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世上能長壽的約十分之三;夭折的約十分之三;有些人,本來活得更長,因保養(yǎng)過度而死的也占十分之三。原因是“自奉太厚”,任何刻意的主觀行為,皆悖于道。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有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彼蓝煌觯此篮蟛粸槿送?,此老子對生命價值的終極思考。 9,“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薄盀槲嵊猩怼保瑥娬{(diào)的是眾生總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太執(zhí)著于小我,故煩惱總是纏身,是謂有我則苦。 |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