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全文五千字,構(gòu)造出了一個自然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多的啟示和警醒。 以下是其中的10句經(jīng)典名句,悟透一句,都受益終生。 ![]()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東西是美好的,于是就有了丑陋。都知道的了什么是善良,于是就有了邪惡。 有與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低,都是相對的,彼此的存在都是在相互的印證和轉(zhuǎn)化,在不斷地向著對方轉(zhuǎn)化,從而達到統(tǒng)一。 因此老子提出的“無為”,并不是不作為,而是要遵循自然法則,不私為,不亂為,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有為”。 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把它鋒銳消磨掉,把它的紛擾消除掉,含蓄光耀,讓它混同于塵垢。這句話深藏著老子對道的解釋,也是老子為人處世的智慧。 道無處不在,也不在一處,能限制鋒芒,能解萬物糾紛,和光在一起,使得萬物同享陽光,也和塵在一起,使得萬物復歸于塵。 3、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天地之間,大概就像風箱一樣吧,雖然空虛,但是沒有窮盡,越是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只有人靜下來,風箱才會靜下來。守中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則,并且能運用到世間萬物。 4、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和地之所以能夠長久的存在,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求長生不老,但這恰恰是他們能夠長生不老的根本。 天地這種無私的精神,利益萬物,成全萬物,反而能生生不息,成就自己。這就是現(xiàn)在說的,無私奉獻的人,反而能夠得到世人的尊重和敬愛,即使已經(jīng)離開人世,但是人們卻永遠能記住和緬懷他們。 5、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圣人得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像水一樣。滋養(yǎng)萬物,卻從來不與萬物相爭。水總是處在低處,甘居人下,利益眾人,無色無味,無形,看得見摸得著,道就幾乎和水是一樣的。 6、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金銀財寶即使?jié)M堂,卻沒有人能夠永久的守住,有了名利和富貴,就開始驕傲自滿的人,就會給自己留下禍患。功成名就的人,要懂得收斂行為,收斂鋒芒,否則容易招來災禍。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 外界的刺激常常會讓人內(nèi)心迷惑不安。多彩多姿的世界會讓人眼花繚亂,各種混雜的音聲會讓人聽覺失靈,各種美味佳肴吃多了,讓人沒有了胃口,縱馬奔騰讓人內(nèi)心狂放。世俗的誘惑總是讓人內(nèi)心不能平靜。 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得到就是寵,失去就是辱。人無論是得到還是失去,都會惶惶不安,每天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顯貴和患難都是人一生之中不可避免的。 人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們有身體,因此權(quán)利欲望,能比生命更重要嗎?看重自己的生命,重視別人的生命,才能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9、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萬事萬物悄無聲息的興起,最后寂靜的離去,萬物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人的一生也是這個樣子的。 只有從內(nèi)心恢復本性,才能得到清凈,否則即使放下了動的念頭來求得清凈,也是枉然。保持客觀冷靜,只有遵循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內(nèi)心才會寧靜。 10、曲則全,枉則直,洼其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有一個成語叫“委曲求全”,就是說勉強遷就,以求保全;為了顧全大局而暫時忍讓。這里是說假如世事變換,那就委屈自己來成全道。 事物的規(guī)律常常是,委屈才能保全,彎曲久了便會直伸,低洼的地方往往能裝滿水,破處掉舊的,就會迎來新的,追求少的,才能有所得。 凡是想得到的越多,迷惑的就越多,學會選擇,最重要的不是去取,而是知道舍,貪多就會分心,精力和力量都會分散,最后反而不能得到。 |
|
|
來自: 虛空之漂者 > 《經(jīng)典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