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乃是春秋時期陳國苦縣人。老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xué)家,也是比肩于孔子的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道德經(jīng)》哲理深邃,文辭優(yōu)美?!兜赖陆?jīng)》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大文化體系(儒釋道)之一的道家文化。同時,《道德經(jīng)》也是當(dāng)今世界上發(fā)行量僅次于《圣經(jīng)》的名著。《道德經(jīng)》雖然只有短短五千言,卻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無不有精辟而深刻的論述。通過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體悟老子的超人智慧,對于我們?nèi)松某砷L實為大有裨益。 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釋義:可以用語言去表述的道理,并非永恒的大道;可以用語言表達(dá)的名相,并非永恒的名相。無名之態(tài),乃是萬物的本然純一的狀態(tài);及至有名,才有了區(qū)別萬物的方式,故有名乃萬物之母。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釋義:人效法大地的智慧,大地效法天穹的智慧,天穹效法大道的智慧,大道效法“自然無為”的智慧。 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釋義:所能見到的禍患之中,有?;垡腊欢芤姷降母;壑?,又必然隱伏著禍患。福禍?zhǔn)菦]有窮極的,且不能獨立而存在。 4.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釋義:只有不刻意去爭,天下間就也就沒有什么可與之所爭。 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釋義:最好的東西莫過于水。水利于萬物而從不爭,敢于處在眾人都厭惡的地方,因此接近于大道了。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釋義:長成了多人才能合抱的大樹,是起始于微小的種子;筑起很高的城樓,是開始于一粒粒塵土;能夠走完千里的路程,則是開始于足下。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釋義:天地可以無限長久。天地之所以可以長久,是因為天地不為自己而生,乃是為萬物而生,故能長久長生。 8.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釋義: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游刃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中(喻柔弱勝剛強)。 9.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釋義:天網(wǎng)看起來廣大而寬松,但是天網(wǎng)并不會因為其疏散而漏失任何東西。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釋義:能夠懂得別人是智者,能夠懂得自己,乃是高明之人。能夠在外在上憑強力取勝別人,只能算有力;能夠戰(zhàn)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