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vlog,正成為一部部自制穿越短劇 Vlog用來記錄真實生活的時代,可能要一去不復返了。 在AI的加持下,最近抖音上的Vlog已經漸漸脫離了當下的時空,而成了一部部穿越短劇——你能跟隨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像追更一樣追完八十一難;也能親歷赤壁之戰(zhàn),和曹操一同在華容道上逃亡;也可以去往蘇軾寫《記承天寺夜游》的現場,看看張懷民到底醒沒醒。 在AIGC內容風靡一時的今天,這稱不上是一次影像革命。但AI vlog的出現至少讓人們看到:我們日復一日生產的真實內容生態(tài),能被模仿者“復現”幾成? ![]() 取經路上,每天都有vlog更新。圖源抖音@南瓜菌、 ![]() 重生之我也可以是吳承恩 吳承恩離世時可能想過,也許經過后人的續(xù)寫,他寫的西游記將不止于一百回。但他一定沒有料到,師徒四人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居然人手拿了一個自拍桿。 “家人們誰懂啊,現在是西天取經的第996天,剛把師傅從妖怪嘴里救出來就又出發(fā)了。”悟空在隊伍前頭舉著手機抱怨道。 當然,不只孫悟空,你能看到以唐僧、八戒、沙僧的主觀視角拍攝的西游vlog。唐僧講述著自己虎口脫險后的心有余悸,豬八戒總是以愜意地姿勢躺在鏡頭前……《西游記》在AI vlog里被解構成一段段幾十秒的個體敘事,讓觀眾足不出戶,便能完成對八十一難的“追更”。 ![]() 圖源抖音@南瓜菌、 視頻創(chuàng)作者也為這部經典名著填上了更多現代的章回——在其中一部作品里,一行人路過了云南地界,正趕上彝族火把節(jié),師徒差點被拉去跳舞,八戒還想跑去吃酒。鏡頭一轉,便是沙僧在潑水節(jié)上受到傣族人的熱情祝福。這分明是一個旅游博主的剪輯邏輯,只是AI模糊了西游記與當代生活的邊界,用出色的渲染功能,把“虛實結合”的vlog一股腦端上短視頻平臺。 從《大圣歸來》到《黑神話:悟空》,西游記一直是國內文藝創(chuàng)作歷久彌新的熱門IP。而西游AI vlog,看起來也像是一個內容風口或吸引流量的入口:在一些vlog中,西天取經會路過“xx汽修服務中心”,迷惑之余才意識到,這是汽修店賬號給自己打廣告的視頻。 如何標準化制作西游vlog的教程,在微信和抖音上也比比皆是,可想而知師徒四人之后將在當代社會經歷怎樣的冒險。 ![]() 圖源抖音 遭到AI魔改的不止西游記,《三國演義》《封神榜》等經典名著也在此列,但凡你能想到的著名情節(jié),都可以在vlog里親身體會。你可以在三國中加入魏軍,也可以和吳軍一同抗曹。連4600年前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zhàn),也有AI戰(zhàn)地記者帶你親赴第一現場。 “80后:電視放什么就看什么。90后:想看什么就搜什么。00后:想看什么就制作什么。” 如今的創(chuàng)作者,已經不需要是吳承恩那樣的文學巨匠。AI工具,可以讓人基于原著的世界觀進行無限延展和續(xù)寫,每個人也都可以擁有自己感興趣的“平行宇宙”。 ![]() 從“記錄真實”到“創(chuàng)造現實” Vlog的初衷是“記錄真實”,但AI強大的生成能力正在顛覆這一點。如今視頻平臺上的AI vlog,只是借了手持鏡頭和自拍這一拍攝形式的殼子而已。 教程讓生產AI vlog的門檻大大降低,一旦有一個新創(chuàng)意,便會迅速被模仿,并涌現出大量同質化內容。Vlog已經不再滿足于記錄,而開始創(chuàng)造新的可沉浸式體驗的“現實”。 AI vlog中的“虛擬現實”看上去沒有VR那么高大上,但這樣的內容形式能受到歡迎與爭相效仿,也有商業(yè)邏輯下的必然原因: 首先,第一人稱視角讓用戶從看客變成了親歷者,可以深度體驗歷史和名著中的場景;其次,經典IP有廣泛的群眾認知基礎,大家一看就知道角色和劇情背景,免去了打造IP與教育用戶的成本;而經典IP本身就有無數可挖掘的支線、細節(jié)和“if線”,比如“唐僧留在女兒國會如何”一直是廣大網友津津樂道的二創(chuàng)話題,經典作品本身的豐富度和完整世界觀,同時也成了AI創(chuàng)作的海量素材。 對vlog這一細分賽道來說,這自然是一種真實的消亡。喜歡分享自己獨特經歷和生活方式的博主們或許也不會想到,今天和自己競爭眼球的竟是這些內容:慈禧太后逛頤和園vlog、兵馬俑游上海vlog和內門修仙vlog。 ![]() 圖源抖音@AI史萊嗨、@就扶墻老師 當下的內容生態(tài),是真實記錄、AI增強的真實和純AI虛構三者并存的混合體。幾千年后的網絡考古專家回顧這個時代的內容時也許也會感到困惑:這幫家伙到底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現實里? 刷多了AI vlog,也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在推薦算法準確的“猜你喜歡”面前,這幾天我能刷到的真人內容肉眼可見地減少,就快要徹底地沉浸在“西游宇宙”或“三國宇宙”里了。 當然,這樣的創(chuàng)作也是一種對傳統的趣味解構,是更碎片化也更符合當代審美的。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看四大名著的方式(不會有很多人真的逐字看完過原書吧):過去是小人書、電視劇、動畫、漫畫和繪本,只是現在輪到了AI vlog而已。 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們把很多當代情緒和網絡梗也逐漸融入了西游宇宙中——在一些作品里,已經進行到了西天取經的第996天,悟空還沒完成打妖怪的KPI,而八戒已經累得不愿再前行,只想回高老莊考個編制……這未嘗不是一種建構在虛擬之上的真實。 在低制作成本的加持下,普通人獲得了越來越多四大名著的“解釋權”:西游記和三國演義,甚至不必再是把鏡頭聚焦在主角身上的經典敘事,我奔波兒灞一樣也可以擁有姓名和拍vlog的權利。而在三國的經典戰(zhàn)役中,觀眾也不能再用上帝視角運籌帷幄,而將代入一個倉皇逃跑的小兵。 “這才是抖音最初的樣子,任何人都可以記錄生活,包括魏國士兵。” ![]() 圖源抖音@現代小輝 ![]() 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八十一難” 最開始,人們關注西游AI vlog可能是因為它的獵奇感和技術新鮮感。但現在,它們越來越多被當成一種普通影視作品來欣賞了。 AI可以編寫唐僧在女兒國留下的后續(xù)劇情,并制造成技術成熟的vlog影像,也能刻畫出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漫長時光里的孤獨感,甚至模擬出它掀翻如來佛祖甚至不去取經的世界線。一本《西游記》,被自拍桿和第一人稱拆成了無數片段,每一個會使用AI工具的用戶,都能為原著填上自己想要的注腳。 AI vlog在普遍意義上比傳統vlog更緊湊,更戲劇性,視覺效果也更夸張。傳統vlog博主依靠其個人魅力和人生閱歷殺出重圍,但這樣的“不可替代性”在AI時代也岌岌可危——既然vlog博主也會包裝自己的生活,那為什么還要追求vlog的真?AI vlog的博主沒有創(chuàng)作瓶頸,他們永遠精力充沛,處在戲劇沖突的最中心,為觀眾提供最有爽感的體驗。 這個時代,任何被拋進互聯網的嚴肅性也都會被迅速地消解——目前的西游vlog還在迭代進化中,唐僧已經開啟了齋飯的吃播,而孫悟空在王母娘娘蟠桃會上開啟了水蜜桃?guī)ж?,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去參加雙十一大促也不足為奇。 ![]() 圖源抖音@北三環(huán)向北、@小貓拿鐵 在一兩年前,這種用西游、三國IP為自己的賬號或品牌搞抽象引流的內容,還是要請真人來飾演的。但現在這筆人力成本也省了,連coser都快下崗了,AI能輕松渲染出背景里的千軍萬馬,連張藝謀都不一定能找來這么多群演。 我們正在喜聞樂見地消費AI vlog里的“真實”,而真人內容的價值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一切的解構都服務于流量,這是這個時代內容創(chuàng)作者們的緊箍咒。教程被批量地生產出來,我們看似有無限的解釋自由,但實際上,那些一步一步學著做西游vlog的人,并非有內容創(chuàng)作的野心,而只是想獲取一些分配在AI內容池里的流量,來緩解一些現實生存的壓力。 我們的八十一難,同樣也是真實的,只是被巧妙地藏在了屏幕后面。 或許,當前的世界也是一個被AI制作好的vlog。在這個宇宙里,我們追更著短視頻平臺里的八十一難,殊不知我們也正處在這場時代性的真?zhèn)挝C中,仿佛“真假美猴王”那般。但在現實里,沒有孫悟空來幫我們辨明真假,甚至我們自己也慢慢不再在乎這件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