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懷著學習的期待,繼續(xù)走進長沙市教育局幼兒園(八方園)。 今天上午的學習內容,是以“幼小科學銜接”為核心的跟崗活動。從理論梳理到課例觀摩,再到后期的研討交流,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讓我對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有了更具體、更深入的認識。 活動一開始,長沙市教育局幼兒園(八方園)的保教主任,圍繞幼小銜接理論進行了回顧,清晰地為參訓老師梳理了核心要點:幼兒一日生活包含六大板塊;入學準備絕非“臨時抱佛腳”,而是要滲透在三年保育教育的全過程中;其中,幼兒園需做好四大準備,小學則要關注四大適應,這一“準備”與“適應”的對應,讓銜接的邏輯更清晰了。 ![]() 隨后的集體教學課例觀摩,更是讓理論落到了實處。印象最深的是《完美的野餐》繪本活動,老師以松鼠和鼴鼠的野餐故事為線索,引導孩子們思考“完美野餐需要什么”,中途還設計了“物品掉落”的小插曲,最后通過動物們互相幫忙讓野餐圓滿結束。這個過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友誼與接納,更悄悄傳遞了“不完美中也藏著驚喜”的心態(tài),這種心理建設,恰恰是幼小銜接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 還有兩節(jié)課同樣精彩。《五只小鴨去海邊》歌唱活動,用希沃白板輔助教學,擺圖、接唱、分組創(chuàng)編等游戲化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玩中強化了專注力;特別亮眼的是引入了倒計時,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意識,這正是即將進入小學需要的能力。不過執(zhí)教老師也坦誠反思,提到希沃白板與倒計時的聯(lián)動還不夠順暢,分組指導時沒能兼顧到每個孩子,這種真實的復盤特別有學習價值。另一節(jié)《一起一起分類啦》數學課,聚焦“二維特征分類”,融合了多媒體和繪本,甚至還嘗試引入AI,讓孩子們在整理衣服鞋子任務中,學會給同類物品做標志,既鍛煉了邏輯思維,又培養(yǎng)了生活整理能力,完美銜接了小學的學習與生活需求。 ![]() 課例結束后,中場休息8分鐘,老師貼心地告知了洗手間位置和茶點自取處,細節(jié)處透著園所的用心。10點半,活動進入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氛圍格外熱烈。三位老師分別針對剛才的課例分享看法,大家一致認為,這幾節(jié)課都精準地將幼小銜接滲透在細節(jié)里——比如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尊重包容的傳遞、規(guī)則意識的建立。在建議環(huán)節(jié),大家普遍認同,幼小銜接不能只靠幼兒園,需要家庭、幼兒園、學校、社會四方合力;同時,幼兒園和小學老師也要做好“四個轉變”,包括觀念視角、具體做法、評價體系等方面的調整,才能讓銜接更順暢。 ![]() ![]() 一日跟崗,受益匪淺。長沙市教育局幼兒園(八方園)的幼小銜接工作,于細微處見真章,于無聲處聽驚雷。它并非一句口號,而是一場融入生活、滲透游戲、貫穿三年的精心設計。這里的教育,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溫度,更充滿了相信兒童、賦能兒童的深度。此行積累的寶貴經驗,將為我的教育工作注入新的靈感與力量。 ![]() ![]() ![]() |
|
|
來自: 新用戶1390qs3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