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類水果是冬季常見的水果,它們色彩鮮明、果香獨特、酸甜多汁,深受人們喜愛。這個“大家族”中成員眾多,今天,我們來詳細介紹其中三個長相相似、常讓人分不清楚的成員——橘、柑和橙。 一、柑橘的起源與傳播 柑橘起源于中國南嶺山脈一帶,隨后分別往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并形成兩個種群。向南傳播的柑橘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等地,代表性品種有砂糖橘、茶枝柑、馬水橘等;向北傳播的柑橘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江西等地,代表性品種有紅橘、丹橘和南豐蜜橘等。柑橘在中國的種植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長江流域是其早期種植地。如今,中國是柑橘的生產(chǎn)大國,種植面積廣泛,品種品系豐富。 二、如何分辨橘、柑和橙 柑橘可以細分為柑類與橘類,兩者性狀相似,果皮寬松易剝、瓤瓣易分離是共同的特點。在植物學(xué)分類中,橘為基本種,橘類比柑類更原始。柑和橘的關(guān)系目前業(yè)內(nèi)主要有兩種觀點,有人認為是兩個不同物種,也有人認為柑是橘與橙的雜交種。柑和橘的名稱長期以來都很混亂,在不同地區(qū),人們對這兩種水果的稱呼可能有所不同,有時會有重疊或混淆。 三、橘 橘,民間亦常寫作“桔”,這是因為橘字筆畫較多,不易書寫,故多用“桔”代替“橘”。橘的果實相對較小,通常呈扁圓形,果皮薄而光滑,或帶有突起的顆粒;顏色通常為橙色,有時也會有黃色或綠色;果皮薄而寬松,海綿層薄而質(zhì)韌,容易剝離。橘子果肉一般呈瓣狀,易于分離,吃起來酸甜多汁、口感細膩。一般來說,紅色果皮的橘子多甜,黃色果皮的橘子多酸。常見的品種有砂糖橘、蜜橘、紅橘等。 四、柑 柑的果實個頭兒相對較大,通常呈扁圓形或球形,果皮厚實且粗糙,海綿層較厚。柑的果肉口感沒有橘肉那么細膩,果汁相對較少,味道是甜中帶酸,別有一番風(fēng)味。與橘和橙相比,柑的味道偏酸一些,但卻使其口感更加獨特和鮮明。柑常見的品種有潮州柑、新會柑、蘆柑、金柑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柑皮是制作陳皮的材料,新會柑制作的陳皮才是正宗的陳皮,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柑也比橘更耐貯藏。 五、橙 橙是橘和柚的雜交品種,起源于中國,目前世界各國栽培的甜橙類均源自中國南方。橙的果實呈圓球形、扁圓球形或橢圓形,果皮相對較厚,表面光滑或有凹坑。橙的個頭兒比橘子稍大,皮肉結(jié)合緊密,不易剝皮,需要切開吃。橙的果肉呈粒狀,顏色為淡黃、橙紅或紫紅色,果汁較多,口感既有橘子的甜味,又有柚子的酸味。橙子果實嗅之有濃郁香氣,較耐貯藏。甜橙類的主要特征是果頂部有臍。橙子常見的品種有贛南臍橙、云南褚橙、澳洲橙、美國橙、血橙等。 六、營養(yǎng)價值 橘、柑和橙同屬柑橘家族,營養(yǎng)價值方面大同小異,都含有豐富的糖類,同時以富含維生素C著稱。除了維生素C,這三種水果里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鉀、鎂等多種礦物質(zhì)成分含量也很可觀。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所含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抗氧化劑等成分的含量和種類上。橘子中的維生素C含量相對較高,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鉀等營養(yǎng)成分;橙子維生素C含量最高,礦物質(zhì)含量較為豐富;而柑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則更勝一籌。 七、食用禁忌 橘、柑和橙,不管是哪一種,都是酸甜適口的,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了,有人擔(dān)憂吃多了會上火。其實不管食用什么水果,都要適量才好。單就這三種水果而論,柑橘二者性質(zhì)相似,屬于溫性水果,大量進食橘子和柑容易上火,出現(xiàn)口瘡、牙齦腫痛、大便秘結(jié)等不適癥狀;而橙子性質(zhì)相對偏涼,不會引起上火癥狀,反而具有一定降火的作用。如果本身屬于肝火旺盛、容易上火的人群,就不要吃太多橘子和柑,以免加重癥狀。 這三種水果的糖分含量都不低,所以糖尿病患者應(yīng)嚴格控制食用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動。對于胃病患者,由于柑橘類水果普遍含有有機酸,對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應(yīng)避免空腹食用,過多食用也容易誘發(fā)胃痛。 日常食用這些水果也有一些禁忌。比如柑橘不要與蘿卜同食,若二者經(jīng)常一同食用,會誘發(fā)或?qū)е录谞钕倌[。柑橘還不宜與牛奶同食,否則柑橘中的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凝固,不僅影響吸收,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柑橘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藥物的代謝,降低藥效甚至產(chǎn)生副作用。如果您正在服用藥物,最好咨詢醫(yī)生是否可以食用柑橘。 總的來說,雖然橘、柑和橙在外觀、口感和營養(yǎng)成分上有所不同,但都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有益人體的成分,您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口味和需求進行選擇。 |
|
|
來自: 我的學(xué)校西亞斯 >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