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中國詩文有一種描寫手法,古代批評家和修辭學(xué)家似乎都沒有理解或認(rèn)識。宋祁《玉樓春》有句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崩顫O《笠翁余集》別抒己見,加以嘲笑:“此語殊難著解。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余實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同時人方中通《與張維四》那封信全是駁斥李漁的:“試舉'寺多紅葉燒人眼,地足青苔染馬蹄’之句,謂'燒’字粗俗,紅葉非火,不能燒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燒’字,____①____,猶之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耳。詩詞中有理外之理,豈同時文之理、講書之理乎?”也沒有把那個“理外之理”講明白。 宋人常用“鬧”字來形容無“聲”的景色,不必少見多怪。晏幾道《臨江仙》:“風(fēng)吹梅蕊鬧,雨細(xì)杏花香。”黃庭堅《次韻公秉、子由十六夜憶清虛》:“車馳馬驟燈方鬧,地靜人閑月自妍。”陳與義《舟抵華容縣夜賦》:“三更螢火鬧,萬里天河橫?!标懹巍冻跸拈e居即事》:“輕風(fēng)忽起楊花鬧,清露初晞藥草香?!薄購倪@些例子證明,②方中通說“鬧”字“形容其杏之紅”,③還不夠確切,④應(yīng)當(dāng)說:“形容其花之盛(繁)”。⑤“鬧”字是把事物無聲的姿態(tài)說成好像有聲音的波動,⑥仿佛在聽覺里獲得了視覺的感受。 這類“鬧”字的用法,不僅常見于古詩文,____②____。例如《兒女英雄傳》三八回寫一個“小媳婦子”左手舉著“鬧轟轟一大把子通草花兒、花蝴蝶兒?!毙稳荨按蟀炎踊ā钡哪恰棒[”字被“轟轟”兩字申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這也足以證明近代白話往往是理解古代文言最好的幫助。用心理學(xué)或語言學(xué)的術(shù)語來說,這是“通感”或“感覺挪移”的例子。 18.下列句子中的“再”與文中加點的“再”,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天色已晚,再不加快速度就趕不上末班車了。 B.在這么多字帖中,沒有比這本再適合你的了。 C.他早已有了成見,你跟他再解釋也沒啥用了。 D.新疆真美,我已做好明年再去一次的打算了。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bǔ)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2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語病(含標(biāo)點),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dá)準(zhǔn)確流暢??稍鰟h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6分) 21.請對李漁、方中通有關(guān)“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的見解,分別作出點評。要求每人不超過30個字,句子簡潔流暢。(4分) 22.參考文意,從第三段包含“鬧”字的詩句中任選其一,并從“通感”的角度賞析其表達(dá)效果。(3分) 18.B(B項與文中加點的“再”都表示在比較中程度加深,有更加之意。A項表示如果繼續(xù)下去會怎樣。C項表示即使繼續(xù)下去也不會怎樣,D項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fù)) 19.①不能形容其紅之多 ②也見于后世的白話作品(4分。每寫對一句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0.⑴語句:①;修改為“從這些例子來看”,或刪去“從”。 ⑵語句:④;刪去冒號,或?qū)⒕涮栔糜诤笠栔啊?/p> ⑶語句:⑥;修改為“仿佛在視覺里獲得了聽覺的感受”。 (6分。序號準(zhǔn)確各給1分,修改正確各給1分) 21.李漁:①對“鬧”字的通感特點完全沒有認(rèn)識;②一味采取嘲笑的態(tài)度。 方中通:①認(rèn)識到“鬧”字的表達(dá)效果;②但沒有講清其中的道理。 (4分。每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句子流暢給1分。字?jǐn)?shù)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2.示例一:“風(fēng)吹梅蕊鬧”的“鬧”字,用聽覺寫視覺,傳神地寫出了梅花在風(fēng)中輕搖、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示例二:“車馳馬驟燈方鬧”的“鬧”字,用聽覺寫視覺,將夜晚燈火璀璨、熱鬧非凡的景象描繪得十分生動。 示例三:“三更螢火鬧”的“鬧”字,用聽覺寫視覺,形象地描寫出夜半時分螢火蟲亂飛的獨特景觀。 示例四:“輕風(fēng)忽起楊花鬧”的“鬧”字,用聽覺寫視覺,生動描繪了楊花在風(fēng)中漫天飛舞的晚春景象。 (3分。意思答對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