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茵河,是流經(jīng)多國的國際性河流,在德國境內的長度就達到865公里,是德國最長的河流。作為歐洲西部的第一大河,算是地理上的天塹。 二戰(zhàn)末期,1945年3月初,英美盟軍突破了德軍在西歐的層層防線,前鋒抵達萊茵河,占領了西岸重要的交通節(jié)點:雷馬根。 對面,就是德國的經(jīng)濟心臟魯爾工業(yè)區(qū)啦。拿下魯爾,德軍的戰(zhàn)爭資源就將徹底衰竭,屆時,他們就只能靠大刀長矛來對付美帝的坦克大炮了。 然而,萊茵河是一條水量充沛的大河,寬度達到300多米,加之雷馬根對面的萊茵河東岸地形異常陡峭,是軍事上難以逾越的天塹。即使在古代,雷馬根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就很重要,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早在公元前16年,羅馬人就在這里建立了堡壘,在歐洲戰(zhàn)爭史上,這里發(fā)生過多次重大的戰(zhàn)爭。 這一重要地區(qū)的關鍵節(jié)點,是雷馬根鎮(zhèn)旁的魯?shù)堑婪虼髽颍ㄒ脖恢苯臃Q為雷馬根大橋)。 這座大橋,由德國人在一戰(zhàn)中建設,從1916年1918年,花了2年時間。建橋這一時期的德國,已經(jīng)深陷戰(zhàn)爭陷阱,各種資源短缺,為支援前線而搶建的大橋,很有些應急的味道;同時,工程難度還很大,橋中心跨度超過170米,對100年前的工程技術來說不算簡單事。按理說,在那樣的環(huán)境與技術局限下,橋梁的工程質量應該不咋樣,很難讓人抱有多大希望。畢竟,世界上許多低維者,為撈點錢中飽私囊,在時間資源都充沛的和平時期,建設橋梁都不乏脆斷倒塌的現(xiàn)象,很難去苛求戰(zhàn)時困境中的德國工程師們,能搞出多么卓越的橋梁工程。 這座橋建成僅僅幾個月后的1918年11月11日,德國就宣布投降,這座還尚未為德國人作出啥貢獻的橋梁,卻方便了對手美帝,第一批美國遠征軍就是穿過這座橋,進入德國的心臟地帶;1919年,這橋又被移交給德國的冤家對頭法國人。自己在戰(zhàn)時節(jié)衣縮食,辛辛苦苦建成的橋,結果卻便宜了對手,算是冤大頭德國人第一次砸了自己的腳。 未曾想到,隨著二戰(zhàn)雙方攻防移位,建成20多年后,雷馬根大橋,成為了決定戰(zhàn)局的關鍵性節(jié)點。 如果進攻方的英美盟軍,沒有奪取控制這座重型橋梁,就需要在這一地區(qū)架設浮橋,強行搶渡。這樣操作,不僅成功概率小,很難在另一側建立起登陸場。而且付出的代價,也一定不菲! 也正因為如此,早在1945年初,德國人就有意識地后撤有生力量,即使在萊茵河西岸的一系列防御行動,也是為了收縮防線。主動后撤的目的,就是指望通依托萊茵河這道天然屏障,在東岸擋住盟軍部隊。 搞笑的是,德國人的建橋質量,在戰(zhàn)事前期過程中又幫助了美國人,讓對手美國人避免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怎么回事呢? 原來,1944年8月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后,為阻斷西線德軍的供應,處于運輸節(jié)點的雷馬根大橋成為美軍關注的焦點,美國第九空軍對它進行了持續(xù)的轟炸襲擊,連鎮(zhèn)上的平民也受到池魚之殃,被炸死了好幾十個。 然而,這座橋梁的質量,出人意料地出色,美軍長達幾個月的轟炸中,周邊地區(qū)遭到了大面積破壞,橋梁也不時被命中,卻都沒有造成大破壞,橋梁主體建筑并未受到啥損毀。 直到美軍地面部隊推進到此,一直對這座炸不掉的橋感到懊惱的美國人,才一下子開始變得慶幸:幸好自己的狂轟濫炸沒有傷及大橋! 而此前一直為保衛(wèi)橋梁頭痛的德國人,現(xiàn)在開始擔心大橋為敵所用,操心如何炸掉它了! 作為橋梁的控制者,炸掉一座橋,應該說,不算啥難事。實際上,如何牢牢地守住它,又如何在需要時徹底摧毀它,德國人早就做足了功夫。 為了拱衛(wèi)雷馬根大橋這樣的關鍵節(jié)點,德軍的防御措施,也花了不少心思。大橋兩岸,各建構了兩座炮塔,守衛(wèi)著通往大橋的通道。每座塔都能容納數(shù)十人,每個塔的頂部都有瞭望臺,以確保守軍能看到數(shù)英里外的敵人逼近。步兵要想奪取大橋,難度很大。 為在不得已時可以輕易地摧毀大橋,江心的兩個橋墩,也被德國人建造成中空的爆破室,橋墩底部能夠安置幾噸重的炸藥。需要時點火引爆就可以了。 正因為德軍要炸掉它的難度并不大,后期,德國的目標從防衛(wèi)變成摧毀后,留下的守橋人員,因此也并不多。 隨著美軍的步步挺進,德軍才派遣馮·贊根將軍的第15軍進入前線,雖然號稱軍級單位,但這支部隊只有1500名士兵和大約40門大炮,負責控制位于施密特泰姆和明斯特費爾之間的廣大區(qū)域,雷馬根地區(qū)只是其中的一個點而已,在雷馬根大橋,僅僅配置了36名守軍。 實際上,單純要炸橋,也并不需要多少人花多少功夫。而德軍之所以沒有在美軍不斷抵近時提前炸掉大橋,只是因為,萊茵河西岸的德軍部隊,一直在不斷通過這座橋撤往東岸。即使在美軍已經(jīng)逼近的情況下,德軍也在焦急地等待一支動作遲緩的特殊部隊,遲遲沒有點火。這支特殊部隊,是德軍的地空導彈研發(fā)部隊,今天都算妥妥的高科技力量,更何況在80年前的當時呢。再說,點火引爆,能花多少時間呢,不急! 然而,德國人沒想到:正是這支地空導彈部隊的遲緩,讓守橋德軍錯失了炸橋良機。美軍前鋒部隊先到了一步! 3月7日,擔任美軍的先頭部隊的第9裝甲師,到達雷馬根。美軍一直以為,這么重要的橋梁,德軍應該早就提前摧毀了;但現(xiàn)場的美軍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雷馬根大橋居然還原封不動地矗立在那里,完好無損! 這讓美軍非常迷惑:難道,是狡猾的德國鬼子玩什么花招? 第九師的恩格曼中校報告上司后,美軍指揮官們一致認為:這應該是一個陷阱,德國人肯定打算在盟軍過橋時或者一小部分先頭部隊成功過橋后,再炸毀橋梁,以求盡可能增加盟軍損失,取得最大的效果。 然而,此時的雷馬根大橋是如此重要,具有戰(zhàn)略性價值,即使是詭計多端的德國鬼子設計的陷阱,美軍也感到值得不計代價地硬闖一試! 第9裝甲師抵達此地的恩格曼戰(zhàn)斗群,擁有40輛裝甲車以及17輛坦克。足夠摧毀德國人布置在大橋的守衛(wèi)力量;如果能快速拿下,那就是大賺特賺了,為此,即使損失掉這支部隊,也是值得的賭注! 就在美國人下定決心,準備強攻奪占大橋的時候,此時的德國守軍在干啥呢? 盡管有點猝不及防,但德軍的守橋人員,其實已經(jīng)安裝好炸藥,雖然此時德軍后勤供應緊缺,裝藥量達不到要求,但還是有高達600多公斤炸藥被固定在橋梁要害位置的金屬箱里。 雖然已經(jīng)錯失提前炸橋的機會,當美軍發(fā)起強攻之時,守橋德國士兵也并不著急,他們期望等美國人登上橋梁之后,再引火起爆,意圖給美軍造成更多損失。 隨著美軍突擊部隊沖鋒到橋上,德軍點火引爆。 然而,一聲巨響,硝煙散去之后,出現(xiàn)了驚奇一幕:大橋居然完好無損地屹立在原地。——雖然明顯是發(fā)生了故障,只有一半的炸藥被成功起爆,但畢竟也是幾百公斤炸藥??! 爆炸中幸存的美軍步兵,從地上抬起頭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大橋雖失去了部分橋面,但是主體結構仍然牢牢地橫在水面上!他們來不及感嘆德國人名不虛傳的建設質量,連忙抓住時機,猛沖奪橋!雖然德國人也集中兵力向大橋發(fā)起反沖擊,企圖引爆剩余的炸藥。但哪里能沖得過美軍密集的火網(wǎng)。短短15分鐘后,大橋宣布易手,第9裝甲師并未付出多少代價,輕而易舉就奪取了這座萊茵河上最重要的橋梁。 成功奪橋的消息傳到了艾森豪威爾將軍的耳朵里。欣喜不已之余,他立即命令,附近的所有美軍工程兵部隊和防空炮兵部隊,迅速趕到大橋,作好守衛(wèi)準備——德軍不可能善罷甘休! 到午夜時分,短短幾個小時內,美軍工程兵就已經(jīng)拆除了剩下的炸彈,將大橋維修至可以通行的狀態(tài)。而這座剛剛經(jīng)過數(shù)百公斤炸藥對關鍵部位進行爆破的大橋,居然就已經(jīng)能夠讓恩格曼戰(zhàn)斗群的9輛謝爾曼坦克,連夜過橋到達了東岸——要知道,這可是重達幾十噸的鋼鐵巨獸?。?/span> 很快,附近三個軍的防空部隊,全部都集中部署在了大橋兩側。盟軍司令部甚至給守橋部隊下達了極端死命令——“任何敢靠近大橋的東西,不用進行敵我識別,都得打下來!” 計劃中已經(jīng)不存在的大橋,居然易手變成了敵方咽喉,聞訊的德軍統(tǒng)帥部,惱怒之余大為驚慌:如果不盡快摧毀大橋,美國人就會建立前進基地,直插帝國的心臟魯爾區(qū)!希特勒命令莫德爾,組織反擊,將盟軍趕回萊茵河以西。 然而,由于根本沒有預料到大橋會被美軍奪取,該地區(qū)德軍完全沒有預留像樣的反擊力量,此時的莫德爾,不僅無兵可調,德軍甚至連足夠的燃油都沒有。 德軍只能將希望寄托到空軍身上。理論上,用航空炸彈,炸掉這座橋也不是不可能。 隨后的2天里(7日-8日),德國空軍開始對大橋發(fā)起轟炸,但規(guī)模不算大,很快被美軍嚴密的防空火網(wǎng)擊退。到9日,見勢不妙的德國空軍加大了力度,動用了非常手段:剛剛亮相不到半年的Ar234噴氣轟炸機,對雷馬根大橋展開幾乎自殺式的攻擊——近20架Ar234以相當密集的縱隊,在低空向大橋投彈。之后,更是一些裝備500公斤炸彈(SC 500)的Fw 190F-8???沃爾夫攻擊機向大橋進行投彈轟炸。 雖然最新轟炸機速度過快,沒有效果,但沃爾夫攻擊機攜帶的500公斤重炸彈,卻2次直接命中大橋,但是,讓德國人氣惱的是:重達千斤的炸彈命中也沒用,大橋依然并沒有遭到大的破壞! 虛驚一場后,為德國人造橋質量偷著樂的美國人,還是低估了德國人摧毀這座大橋的決心。 11日上午,德國空軍再次組織起一批Fw 190F-8來轟炸大橋。雖然美軍防空火力猛烈異常,但大橋仍然被命中一次,猛烈的爆炸后,橋面又一次破了個大洞,然而,主體結構依然毫無影響,橋面照樣可以通車,在嚴陣以待的美軍工程兵不計代價的搶修下,大橋交通繼續(xù)順暢。 德軍并未死心! 3月12日下午,德軍先進的噴氣轟炸機卷土重來:14架Ar234,攜帶的炸彈,重量提高到了1噸!讓美國人慶幸的是,這些恐怖的炸彈,沒有一枚命中大橋。 13日,德國空軍派遣了更新更先進的Me 262噴氣機,參與轟炸這座讓他們煩心的大橋,這一天,有22架各型噴氣機攻擊了大橋,雖然不乏命中的炸彈,但均沒有將其炸斷。 相比于德國空軍熱火朝天卻不解決問題的轟炸,反倒是德國陸軍的炮擊效果,更明顯。 從9日開始,德國陸軍調派來了100門各種口徑的遠程火炮(主要是150mm和210mm),就不停地向大橋開火。相比于空軍的中彩票一樣的命中率,陸軍大炮的持續(xù)性炮擊,命中率更好。最有希望摧毀大橋的,是3月9日,一發(fā)炮彈擊中了1輛裝滿彈藥的美軍過橋卡車,殉爆產(chǎn)生的巨大沖擊,在堅固的橋面上留下一個直徑寬大4.6米的洞;第二天,陸軍又成功地擊中了1輛裝滿燃料的汽車——但是,讓德國人揪心的是:這該死的大橋,主體還是沒壞掉,橋還是不倒! 無奈之下,德國人開始調集更大更重的火炮——600mm的卡爾,準備用重型火力一錘定音。不過3月11日動身的第628炮兵連,一路為燃油匱乏頭痛,拖到3月20日才趕到萊茵河附近,此時,為時已晚,黃花菜都涼了。 驚惶而絕望的德軍指揮部,見空軍陸軍都指望不了,于是不惜動用“希特勒的絕密武器”。當時,德國人獨家所有的V-2彈道導彈,精度已經(jīng)提升到了500米。雖然不能確定一發(fā)命中,但多發(fā)射幾枚,能有一枚擊中就OK。在元首看來,這樣重要的大橋,值得這個先進大殺器出馬一試! 于是,遠在荷蘭的德軍導彈部隊,瞄準雷馬根大橋發(fā)射了多枚V-2彈道導彈。德國的導彈,給附近的美軍的確帶來了新的恐怖和擔憂,但德軍期望的好運氣仍然沒有降臨,這些導彈雖然最近的著彈點,離大橋已經(jīng)不到200米,即使今天來看,準頭也還不算太差,卻并沒有一枚能準確命中要害。 所有這些手段,都無法達到目的,但德國人依舊不死心。 3月17日,德軍想出了新辦法,組織了一起炸毀大橋的特種作戰(zhàn):出動潛水員水下爆破。凌晨,戰(zhàn)斗潛水員攜帶炸藥在水下接近橋墩,意圖炸毀支柱性的橋墩。 然而,由于美軍防衛(wèi)嚴密, M3探照燈坦克,將大橋兩側的水域照射得透明,水下的德軍蛙人無所遁形,2名蛙人接近橋梁時,被橋上的警衛(wèi)射殺;2名蛙人在冰冷的水中潛伏時間過長,失溫而死,還有3名蛙人被俘——特種作戰(zhàn)徹底失?。?/span> 事實證明,德軍這些特種作戰(zhàn)的蛙人白白損失了。當天下午,3月17日15時,在承受了高強度的空襲,炮擊以及彈道導彈的輪番打擊后,加上連日來重裝備通行對橋梁造成的巨大壓力,不堪重負的雷馬根大橋,終于達到承受極限,垮塌了。它的垮塌,造成美軍近百人死傷。 對于德軍來說,總算一塊石頭落了地。但是,為時過晚,最佳時機被錯過了,美軍已經(jīng)借助大橋,取得了萊茵河東岸至關重要的橋頭堡,得以迅速建立渡口。在近一周的渡河行動后,東岸已經(jīng)集結了超過8000人的步兵和近100輛坦克,德國人再也辦法依靠萊茵河擋住盟軍了——它早幾天被炸塌,也不至于至此啊 德國質量給德國人自己居然造成如此的麻煩,對于德國人,這實在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而對于看熱鬧的第三者、習慣于粗制濫造偷工減料的我們,就只看到了人家的熱鬧嗎?
|
|
|
來自: 浮生偷閑 > 《世界現(xiàn)代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