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由釋迦牟尼于公元前5世紀,在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所創(chuàng),并且在漢朝時期傳入我國。而道教則是完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chuàng)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歷史了。佛教與道教之間相互借鑒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佛教與道教在上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都產(chǎn)生了諸多的宗派。其中,佛教有八大宗派,即:
道教在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了眾多門派,有些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消散,有些門派即使到現(xiàn)在也依然存在。主要有:正一派、上清派、靈寶派、樓觀道、全真派、金山派、凈明道、武當派、龍門派等等。祖庭,是指佛教或者道教宗派祖師常住、弘法或歸葬的所在,本期就跟大家聊聊道教的六大祖庭和佛教的八大祖庭,有一個城市竟占了七個。 道教祖庭——山西——永樂宮 永樂宮位于山西芮城縣永樂鎮(zhèn),是全真派的祖庭,為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呂洞賓的出生地。呂洞賓,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全真派尊其為“呂祖”,是道教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民間傳說“八仙”之一。永樂宮里有著非常多的精美壁畫,純陽殿里的壁畫向我們講述著呂洞賓的一生事跡。 道教祖庭——陜西——重陽宮 重陽宮位于陜西西安市戶縣祖庵鎮(zhèn),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故命名為重陽宮,素有“全真圣地”的尊稱。王重陽是道教全真道的創(chuàng)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號重陽子。王重陽文武全才,先后中得文舉武略,后來厭倦金朝黑暗,便決定歸隱山林。后來遇高人點化,道有所成,前往山東寧海、福山、登州、萊州等地隨方設教,廣招門徒。 道教祖庭——北京——白云觀 白云觀位于北京,被譽為“天下道教第一叢林”,最初名為天長觀,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是為了祀奉道祖老子。宋朝時改為太極宮,元代隨著全真派的的興起,丘處機真人在元太祖成吉思汗征召下掌管天下道教并賜居此觀,改為長春宮。邱祖羽化后,其弟子尹志平等人將邱處機靈柩安置于此,成為了全真派的祖庭之一。 道教祖庭——江蘇——茅山 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今江蘇南部句容市和金壇市交界處,是茅山上清派祖庭。漢朝之時茅氏三兄弟即茅盈、茅固和茅衷來到句曲山修行,因此被稱為茅山。東晉之時,南岳魏夫人創(chuàng)立上清派,其弟子楊羲和許謐在茅山建立了“上清宗壇”,所以茅山派又被稱為上清派。 道教祖庭——江西——龍虎山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貴溪市西南上清鎮(zhèn),龍虎山原本叫云錦山,因為張道陵天師在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故名龍虎山。張道陵天師為道教的創(chuàng)立者,雖然張?zhí)鞄煷蟛糠謺r間的布道修行都在蜀地的鶴鳴山與青城山,并且在鶴鳴山創(chuàng)立了道教的雛形——五斗米道。然而從第四代天師張盛開始,歷代天師居于龍虎山的天師府,并且一直傳承正一道法到六十三代??梢哉f龍虎山見證了道教的發(fā)展壯大,尤其是明朝朱元璋敕封龍虎山天師府“永掌天下道教事”,也說明了龍虎山天師府的地位。 道教祖庭——江西——閣皂山 閣皂山,又稱葛嶺,位于江西省樟樹市東南,是武夷山的支脈,是靈寶派的祖庭。閣皂山有兩位著名的道教人物葛玄和葛洪在此修行,由于都姓葛,道教將他們稱為“葛家道”,葛玄也被認為是靈寶道派的始祖。 佛教祖庭——河南——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為佛教禪宗祖庭,因坐落于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取名為少林寺。名僧菩提達摩曾來到少林寺傳授禪法,敕就少室山為佛陀立寺,供給衣食。少林寺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不僅是佛教禪宗的祖庭,還是我國武術最大流派少林派的發(fā)源地,所以說“天下功夫出少林”。 佛教祖庭——陜西——終南山凈業(yè)寺 凈業(yè)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終南山北麓,為佛教律宗祖庭。凈業(yè)寺建于隋朝,唐初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場,因而成為佛教律宗祖庭。著名的鑒真和尚就是道宣的弟子,后來鑒真東渡倭國,也將律宗傳了過去,所以他們也尊凈業(yè)寺為祖庭。 佛教祖庭——浙江——天臺國清寺 國清寺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城關鎮(zhèn),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隋代高僧智者在國清寺創(chuàng)立天臺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fā)源地。 佛教祖庭——陜西——長安華嚴寺 華嚴寺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少陵原,是佛教華嚴宗祖庭。唐初杜順大師在華嚴寺依據(jù)《華嚴經(jīng)》開創(chuàng)了華嚴宗,唐太宗就因敬仰杜順的修為,而賜其封號“帝心”。華嚴寺歷代寺名不一,因唐太宗李世民尊拜杜順大師為“帝心國師”,遂敕改寺名為“大華嚴寺”。 佛教祖庭——陜西——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qū)圭峰山北麓,為佛教三論宗祖庭。1500多年前,從龜茲而來的高僧鳩摩羅什在這里結草為舍,翻譯佛經(jīng),建成我們第一所國立譯經(jīng)場,由于鳩摩羅什譯經(jīng)場以草苫蓋頂,故得名為“草堂寺”。唐初高僧吉藏以鳩摩羅什譯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三部論典為依據(jù), 創(chuàng)立了三論宗, 尊羅什為始祖。 佛教祖庭——陜西——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于長安城東靖善坊內(nèi),為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始建于西晉年間,原名遵善寺。隋開皇二年建都大興城時,寺院占城內(nèi)靖善坊內(nèi)一坊之地,隋文帝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將寺院賜名為“大興善寺”。倭國空海大師入唐求法期間,曾在大興善寺參學,學成歸國盛宏密法。因此,大興善寺亦被倭國真言宗尊為祖庭。 佛教祖庭——陜西——香積寺 香積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杜鎮(zhèn)香積寺村,是佛教凈土祖庭。香積寺名源于佛典《維摩詰經(jīng)》:“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之句。唐高宗永隆二年,凈土宗創(chuàng)始人之一善導大師圓寂,弟子懷惲為紀念善導功德,修建了香積寺和善導大師供養(yǎng)塔,使香積寺成為佛教凈土宗正式創(chuàng)立后的第一個道場。 佛教祖庭——陜西——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陜西西安,是佛教唯識宗祖庭。唐高宗永徽三年,為了完好地保存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jīng),唐高宗敕令在慈恩寺修建大雁塔。玄奘在大慈恩寺主持翻譯佛經(jīng),宣講唯識宗等佛教教義,使大慈恩寺成為唯識宗的祖庭。 |
|
|
來自: 衆(zhòng)妙之門 > 《各家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