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地主出獄后,給國家副主席寫信,信中只有一句話:
您還記得在我家借過1000擔救命糧嗎?
當時擔任國家副主席的,正是王震。但王震看到這封信后,他卻怎么也不記得自己找地主借過糧食,更何況,這還是個坐過40年大牢的地主。

據說,這名地主毆打過民工,他還殘害過我軍將士,對于這樣窮兇極惡的地主,王震又怎么會和他們扯上關系?
另外,地主在信中說自己借過糧食給王震,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點個關注,一起揭開這名地主的真實身份。
國家副主席和地主的往事
1991年,國家副主席王震正在處理公務,這本是普通平常的一天,但當他走進辦公室時,桌上卻放了個奇怪的信封。
王震打開信封一看,里面竟然寫著一句:
首長,你還記得在湖北地主家借過的1000擔糧食嗎?

王震
看到這行字,王震是一頭霧水,他早些年帶兵打仗,雖然多多少少經歷過糧食不夠的情況,但他頂多也是讓戰(zhàn)士們節(jié)衣縮食,找地主借糧,還一次性借1000擔,這種事他是絕對不會做的。
既然王震沒有借過糧食,那這封信又是從何而來?
王震看了一眼信件的落款,寫信人竟然是他的老戰(zhàn)友——馬希良。
一開始,王震還以為這封信送錯了人,但看到信件是由馬希良所寫后,王震心里清楚,馬希良絕對不可能找錯人。
為了弄清楚事實,王震將這封信仔仔細細地研究了一遍,很快他便有了新發(fā)現(xiàn)。
原來這信封只是由馬希良代寫,真正寫下這封信的,是一個叫廖復初的地主。
緊接著,王震對廖復初此人做了一番調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廖復初可不是普通的地主,他在1951年,因為迫害我軍戰(zhàn)士而入獄,直到40年后,他才因為年老而出獄。

上世紀街頭
并且,廖復初在入獄之前,他還是湖北環(huán)潭鎮(zhèn)大名鼎鼎的首富。整個廖家?guī)缀鯄艛嗔水數(shù)氐闹汽}業(yè),為了保證鹽廠的安全,廖復初手下的保安隊還打傷過當?shù)孛癖姟?/p>
從廖復初的履歷來看,這個無惡不作的大地主,他是根本不可能和王震扯上關系的。
想到這里,王震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雖說他不認識廖復初,但不代表他的部下不認識,這1000擔糧食,會不會自己的部下找廖復初借來的?
隨后,王震便對當年行軍的戰(zhàn)友們進行了咨詢,但得到的答案都是:
不認識廖復初,沒找過地主借糧食。
既然部下并沒有借過糧食,那這名地主又是如何通過馬希良,準確無誤地找上王震的呢?
思來想去,王震決定,找馬希良當面對質,務必弄清楚我軍和地主的關系。
不料,馬希良對此也不是很清楚,他只記得,幫廖復初代寫信件的時候,廖復初曾提起過一個人,那個曾是鄂北行署專員,他名叫李實。
只可惜,李實早已因病去世,他無法證實廖復初的借糧說法。

王震
倒是副主席王震,聽李實的名字后,他便不由自主地回憶起了一件事。
不出意外的話,這件事恐怕正和大地主廖復初有關系。
時間回到1945年,當時新中國還未成立,王震也還沒當上國家副主席,當時的他,還在帶領我軍359旅和蔣介石抗爭。
從延安到湖南,再到湖北地區(qū),王震在毛主席的指導下,一路打了不少勝仗。
就在眾人以為359旅即將凱旋歸來的時候,戰(zhàn)事卻發(fā)生了意外。
1945年11月,整個359旅經歷了太多征戰(zhàn),為此這時的359旅已經元氣大傷。
剛好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蔣介石的兵力大肆出動,他們從南邊陸續(xù)北上,直到逐漸包圍了359師。
要想突圍,我軍就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等待主力部隊救援,二是補充體力,和敵軍硬拼。
王震想都沒想便拋棄了第一種方案,原因很簡單,抗戰(zhàn)才勝利沒多久,我軍實力本就不穩(wěn)固,此時若要動用大量軍力來支援,那么蔣介石肯定會趁虛而入。

我軍戰(zhàn)士
因此王震決定,帶領359旅殺出一條生路。
可現(xiàn)實卻是,湖北的冬天十分寒冷,整個359旅并沒有棉大衣御寒,除開惡劣的氣候外,359旅的糧草也即將消耗殆盡。
在絕境之中,王震找到了鄂北行署專員李實,正是因為這個人的出現(xiàn),王震才會和湖北地主扯上關系。
湖北首富,解救我軍
1991年,一地主找到國家副主席,詢問:你還記得我家借給你的1000擔大米嗎?
說起這1000擔大米,這就不得不追溯到1945年。
當時359旅彈盡糧絕,國家副主席王震為了救急,他只好找到行署專員李實,他請求李實從倉庫里拿一些糧食給我軍。
但事實卻是,湖北行署才建立沒多久,因此倉庫里并沒有多余的糧食。
看著奄奄一息的359旅,再看看心急如焚的王震,李實自己也心如刀絞。

上世紀街頭
他知道359旅是我軍的勝利之師,如果他們因為缺糧而被俘,這將是李實萬萬不愿意看到的。
為了給359旅弄到糧食,他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天,他首先想的是找當?shù)匕傩栈I集糧食,但抗日戰(zhàn)爭剛結束,這些百姓連自己都喂不飽,更別說拿出多的糧食給我軍救急。
籌集不到糧食,李實甚至想到了高價購買糧草,但這方法依舊行不通,因為行署資金告急,他根本拿不出錢去采購物資。
一邊是急需救援的359旅,一邊是糧草短缺的窘境,李實幾乎將所有可行的辦法都想了一遍,最終他將目光放在了湖北廖家的身上。
在湖北隨州環(huán)潭鎮(zhèn),廖家就是此地的首富,廖家發(fā)家于民國時期,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如今已經是名動一方的大地主。
李實打聽過廖家的情況,據說廖家的女主人是個90歲的老太太,這個老太太姓毛,毛老太雖然出生在清朝,但她卻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等到毛老太嫁到廖家后,在她的指導下,廖家開創(chuàng)了制鹽廠,為了打理這些鹽業(yè),廖家創(chuàng)建了“廖信記”、“廖愛記”和“廖信記”三家產業(yè)。

除開經營能力外,毛老太還是個實打實的愛國商人,當初抗日戰(zhàn)爭打響時,蔣介石的部隊曾來到廖家避難。
面對突如其來的部隊,毛老太并沒有趕走他們,部隊在廖家待的那段時間,毛老太包攬了一切花銷。
在聽說部隊正在抗日后,毛老太直接拿出了上百斤牛羊肉,說是送給部隊補充體力。
到了1940年,我軍有戰(zhàn)士路過湖北環(huán)潭鎮(zhèn),毛老太更是二話不說,直接贈送了我軍1萬斤食鹽。
這還沒完,面對我軍組建的抗日組織,毛老太也從不吝嗇,為了給我軍購買裝備,毛老太一出手就是1萬日元。
聯(lián)想到毛老太的這些事跡,李實心里稍微有了些譜,緊接著,李實便打聽到了毛老太所在的廖家,1945年11月底,李實敲響了廖家大門。

上世紀初街頭
在等待開門的時候,李實心里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毛老太大方,但那也只是在抗戰(zhàn)時期,如今抗日戰(zhàn)爭已經勝利,面對兩黨紛爭,毛老太還會出手救助嗎?
再來,1945年的毛老太已經90多歲,廖家掌權的其實是毛老太的幾個孫子們,其中廖復初這個小孫子,更是常年在外地經營家產,此時找到毛老太,她能做主借糧嗎?
就在李實擔憂的時候,廖家的大門打開了,從里面走出來的,正是毛老太和隨從。

見到毛老太,李實立馬真誠地表示了我軍359旅的困境,隨后他擔保只要廖家肯借糧,事后我軍一定會重謝。
但面對李實的保證,毛老太根本沒當回事,她笑著說:
我這有1000擔糧食,你們全拿去就好,只要廖家能做一些貢獻,重謝不重謝全都不重要。
看到如此大方的毛老太,李實心里十分感動,他當即便拿出了一張欠條,說是要把廖家的恩情記下來,等我軍度過難關,一定會將這1000擔糧食還回來。
可李實沒想到的是,毛老太一見到欠條,便一把將它撕碎。
本來撕毀欠條是仗義之舉,但也正是因為欠條被撕碎,毛老太的孫子才會被捕入獄。
借完糧食,含冤入獄
1945年,一地主借給我軍1000擔救命糧,事后地主卻坐了40年大牢。
當時毛老太借糧食給我軍時,她并沒有收下李實的欠條,她一邊撕毀欠條,一邊斬釘截鐵地表示:
我雖然年事已高,但我心里明白,共產黨才是真的為老百姓做事,今天這1000擔糧食,就是廖家自愿捐贈的,你們不需要還,趕緊拿去救急吧!

上世紀街頭
一個90歲的清朝老太,竟然如此深明大義,李實心中很是感動,他本想再三感謝毛老太,但由于359旅急需救助,為此,李實只好跪謝完毛老太,便立馬趕到359旅和王震匯合。
王震看到李實搬來的糧草,里面不僅有大米,甚至還有牛羊肉,靠著這些豐富的物資,359旅很快便補充好了體力。
在接下來的突圍中,359旅成功擊潰國軍防線,當我軍北上和毛主席的大軍匯合后,王震也因此受到了嘉獎。
可以說,沒有這1000擔糧食,359旅的作戰(zhàn)便會大打折扣。
只不過令人唏噓的是,當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借糧的廖家卻逐漸走向了沒落;當王震憑借赫赫戰(zhàn)功當上國家副主席的同時,毛老太的孫子卻鋃鐺入獄。

王震
從湖北環(huán)潭鎮(zhèn)首富,到破產流落街頭,廖家究竟經歷了什么?毛老太的小孫子——廖復初,又是如何被捕入獄的?
這一切還要從1947年說起。
當年借糧給359旅后不久,毛老太便因病去世,整個廖家便只剩廖復初幾人來打理。
廖復初有心將廖家發(fā)揚光大,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國軍竟然會找上門來進行敲詐。
由于廖家?guī)椭^359旅,這讓國軍在我軍手下吃了不少苦頭,為了報復廖家,國軍很快便找上了廖復初。
在武力壓迫下,廖家只好不斷拿出大量黃金來平息事端。
可這還不夠,在蔣介石的帶領下,整個市面上通貨膨脹,由于廖家產業(yè)龐大,為此在通貨膨脹下,廖家損失了不少錢。

上世紀商家
更要命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制鹽技術也隨之成熟,這樣一來,廖家的食鹽產業(yè)便不再占優(yōu)勢,等到1950年左右,廖家已經瀕臨破產。
當然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就在廖復初準備重整旗鼓的時候,他又莫名其妙遭到了舉報。
原來,廖家的競爭對手為了打擊廖復初,他們揭秘廖復初,說是廖家毆打民工,同時還伙同國軍迫害我軍戰(zhàn)士。
廖復初心里那叫一個冤枉,廖家從始至終就沒做過這些事,至于毆打民工、迫害戰(zhàn)士,這些都是國軍掌控廖家后犯下的罪行。
也就是說,廖復初成為替罪羊,眼看自己即將入獄,廖復初只好找人為自己作證,但可惜的是,廖家仇家太多,在惡意造謠中,廖復初只能含冤入獄。
這一入獄,廖復初整整待了40年才被放出來,等他被釋放時,已經是1991年。
出獄之后的廖復初,他本打算去武漢和家人團聚,但由于他沒有戶口,離開湖北隨州便成了癡心妄想。

街頭
最終,走投無路的廖復初想到了尋求我軍幫助,他開始瘋狂尋找當年借糧的軍隊,只可惜,毛老太借糧的時候,廖復初還太小,他根本不記得借糧的是哪支軍隊。
再加上李實早已去世,廖復初手上又沒有欠條作憑證,因此不管他如何解釋,都沒人肯相信廖家曾借過糧食給我軍。
直到1991年,359旅的一名戰(zhàn)士馬希良,他在李實的筆記中看到了借糧一事,他這才追本溯源找到了廖復初。
看到流離失所的廖復初,馬希良當場便熱淚盈眶,他完全不敢想象,當年為部隊捐贈牛羊肉的恩人,竟然只能流落街頭。
為了幫助廖復初,馬希良立馬便幫他代寫了一封信,隨后這封信便輾轉來到了國家副主席王震手里。
經過調查,廖復初的罪名終于被洗清,而王震也終于見到了46年前的大恩人。

王震帶著馬希良,親自對廖復初表示了感謝后,他立馬組織人手幫廖復初平反,等一切落實之后,王震替廖復初辦理了戶籍,最后他還不忘囑咐馬希良,說是讓他帶著錢財前去慰問廖復初。
在王震和馬希良的照顧下,廖復初終于見到了走散多年的家人,在1992春節(jié)來臨之際,廖復初還在大門上貼上了一副對聯(lián):
半世沉冤化甘露,一生喜淚頌黨恩。
46年前我軍遇險,廖家傾力相助;46年后廖家后人落難,我黨也必定保其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