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1945年,解放軍359旅斷糧,湖北一“地主婆”說:你們說個數(shù)吧!
|
 1990年,湖北一個減刑出獄的犯人,看到報紙上的一篇文章后,忍不住嚎啕大哭。可這篇文章中,赫然寫著他奶奶對解放軍359旅的囑托:“糧食不用還,如果將來共產(chǎn)黨得天下,只要能善待我廖家后人,我老婆子感激不盡?!?/span>一個舊社會的“地主婆”,和大名鼎鼎的359旅有何淵源?她又為何說出這番話的呢?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蔣介石單方面撕毀《雙十協(xié)定》,內(nèi)戰(zhàn)全面爆發(fā)。王震副主席是當時任中原軍區(qū)副司令,指揮359旅浴血奮戰(zhàn)。作為內(nèi)戰(zhàn)初期的主戰(zhàn)場,王震將軍接連攻克棗陽、雙溝、唐河等地。12月,359旅途經(jīng)湖北環(huán)潭鎮(zhèn)時天降大雪。更糟糕的是,部隊出現(xiàn)了比槍炮天氣更要命的事情,千人大軍斷糧了。前有國民黨地猛烈攻勢,后有斷糧挨餓的困境,359旅陷入了即將全軍覆沒的危機中。 沒有犧牲在槍林彈雨的前線,卻要在這大雪封山的戰(zhàn)壕中餓死,身為359旅旅長的郭鵬心急如焚。他火速向上級反應情況,中央迅速安排糧食補給,電令郭鵬耐心等待。天氣惡劣,主要道路還被國民黨軍隊層層把守,雖有補給在路上,可斷炊就在眼前。旅長郭鵬與政委王恩茂覺得不能坐以待斃,于是找到了當?shù)氐亩醣毙惺饘T李實,讓他想想辦法。李實了解到軍隊的情況比較緊急,就滿口答應了旅長的要求,立馬去籌集糧食。 抗日戰(zhàn)爭剛結束,緊接著國共內(nèi)戰(zhàn),當?shù)仄胀ò傩漳芙鉀Q溫飽就不錯了,哪里還有余糧。正當李實挨家挨戶地走訪時,廖家寨的大地主進入了他的視線。這個廖姓地主不像印象中的地主,他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多次向新四軍李先念的部隊提供幫助。雖然當年與紅軍段得昌的部隊有過沖突,但也是典型的中立自保行為。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李實一行人敲開了廖家寨的大門。 開門的是廖家總管,說明來意后,李實等人心懷忐忑地看著這位穿著體面的總管。“我家老爺和少爺都不在家,需好幾日后才能回來?!?/span>看著紅軍打扮的幾人,總管心有不忍,于是說道“不過老太太在家,你們可以碰碰運氣?!?/span>說起這位地主婆,當?shù)厝硕贾浪且晃粯O有魄力的人。廖家有賴這位毛老太太和他的丈夫這一代地努力,廖家家業(yè)才得以發(fā)揚光大,成為富甲一方的地主。李實等人欣喜萬分,馬上跟廖家管家說,請他幫忙通報。 氣派的廖家寨待客廳里,一個精神矍鑠的老太太,氣定神閑地坐在那里。見到李實一行人進來,不等開口,毛老太太就說:“我還沒有老糊涂,知道你們共產(chǎn)黨,需要多少糧食,你們說個數(shù)?!?/span>“托老太太的福,1000擔糙米,足矣”,說完,李實馬上拿出紙筆,寫好一張借條,遞給毛老太。她向李實說道:“我借你們糧食不用還,只求將來共產(chǎn)黨得天下后,能善待我廖家后人,我老婆子感激不盡。”就這樣,一隊人馬帶著1000擔糧、數(shù)頭豬和一些新鮮蔬菜,浩浩蕩蕩地走在那年冬天漫天飛雪的路上,有賴這些救命糧,359旅保住了。 過了幾天,毛老太的兒子廖有湘和孫子廖復初從自家膏鹽礦回來,聽說此事后,還念叨著要不要再去送些糧食。可是這時的359旅已奔赴前線繼續(xù)作戰(zhàn)了。膏鹽產(chǎn)業(yè)受到蔣介石通貨膨脹的影響,加之出現(xiàn)大量進口歐美的石膏,廖家的土法制膏受到了很大沖擊。經(jīng)過短短兩年的衰敗,廖家的產(chǎn)業(yè)已然所剩無幾。然而廖復初能夠認清形勢,知道身外之物在戰(zhàn)亂年代難以維系。新中國成立后,廖復初被推舉為膏鹽礦區(qū)的代表,參加當?shù)氐V鹽生產(chǎn)會議,積極幫助共產(chǎn)黨恢復生產(chǎn),受到了當?shù)卣亩啻渭为劇?/span>可命運的齒輪在1951年的一個夜晚發(fā)生了偏移。 那天,廖復初被一陣急促地敲門聲驚醒,來人二話不說就把他帶走了。其實,廖復初還在國民黨手里救下了徐滌非等幾位中共地下黨。而祖上與紅軍為敵,更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自保行為。可是廖復初百口莫辯,對他的指控顯然是仇人的惡意污蔑。1990年6月3日,因在獄中表現(xiàn)良好,廖復初得以減刑釋放。而重見天日的他,已然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妻兒已搬到武漢居住,廖復初出獄后也來到了武漢,但因有案底,戶籍無法從老家遷出,這使得廖復初在武漢的生活處處不便。本來想著出獄后安享晚年的廖復初,因為戶籍的原因不得已走上了漫漫申訴之路,可等來的依舊是維持原判。廖復初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一生如履薄冰,臨老卻是這種可悲的下場。一天, 廖復初在家中看書,一篇《我為359旅籌軍糧》的文章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文中提到的毛老太,不就是祖母嗎?自己也出現(xiàn)在文章中,名字絲毫不差。 廖復初喜極而泣:原來,共產(chǎn)黨一直都沒把他遺忘,為自己平反的機會終于等到了!輾轉打聽了很久,廖復初得知文章中提到的籌措軍糧的李實專員已經(jīng)離世,但文章的作者,也就是為李實代筆寫文的馬希良依然健在。于是,廖復初由雜志社聯(lián)系到了馬希良,馬希良得知后驚訝不已。曾經(jīng)的他,也是359旅的一員,要不是當年廖家的那1000擔糧食,359旅可能就全部折在了那個大雪紛飛的冬天了。看到恩人竟受了40年的牢獄之災,現(xiàn)在依舊處境艱難,自己也是曾經(jīng)吃過廖家救命糧的,馬希良覺得應該幫助恩人。他先是以民政部救濟的名義給廖復初送去了100元改善生活,錢雖不多,但那是他個人的一點心意。接著,他又想到了自己的老首長、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王震,便寫了封寄到北京。 王震副主席讀完信后,大為震驚,馬上聯(lián)系到了馬希良。了解完情況后,他立即電令當?shù)卣?,再次復審廖復初的案件?/span>1991年10月,經(jīng)過多方求證,當?shù)胤ㄔ盒辛螐统鯚o罪,并對廖復初給予了200元的經(jīng)濟補償。40年后,步入晚年的廖復初,命運的齒輪終于再次轉動,已經(jīng)改判無罪的他,順利將戶口遷至武漢,與妻兒長久地生活在一起。毛老太太當年的善舉,如今終于惠及后人,黨也從未忘記每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