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圈內(nèi)為“中國人民”四字 武漢博物館藏“中國人民”五乳神獸畫像鏡(以下簡稱“武漢鏡”),定為一級品。1972年,此鏡于湖北省更生倉庫揀選所得。該鏡于1985年被武漢市文物商店收購,后入藏武漢博物館。此鏡為圓鈕座,四只猛虎兩兩相峙,繞鈕而置。以五枚圓座乳丁將主區(qū)劃分為五個區(qū)域,分別鑄以不同紋飾,如羽人戲龍,其長發(fā)飄飄;兩只帶翼瑞獸向前奔跑,后面一獸伸頸回顧;兩只翼虎昂首張口,相向而來;獨角翼獸與雙角翼獸隔鈕相對,扭頸回眸。外圍一周篆書體陽銘帶,共計二十一字,首字與末字之間,以三枚凸點紋相隔。環(huán)繞櫛齒紋、鋸齒紋、變形鳥獸紋各一周,窄素緣。直徑18厘米、緣厚0.6厘米、鈕徑2.8厘米、鈕高2.4厘米 ![]() 武漢博物館藏東漢“中國人民”五乳神獸鏡 圖片來自凡國棟。銘文為“青蓋作鏡四夷服,多賀中國人民富,云雨時節(jié)五谷熟”。(武漢鏡銘) 武漢鏡上的“中國人民”銘文,曾經(jīng)引起世人較大反響。1986年,在武漢市文物商店舉辦的“珍藏文物首屆展覽會”上,這面銅鏡在展出時就引人注目。有觀眾驚奇地問:兩千年前就有“中國人民”這個詞嗎?!也有人懷疑“民”這個字鑄錯了。不過后來經(jīng)過專家反復(fù)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疑點。 銘文中的“中國人民”一詞看似現(xiàn)代詞語,實際在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夫山西饒材、竹、谷、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錫、連、丹砂、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文中的“人民”,是指平民、百姓。 |
|
|